APP下载

中韩研究生凝聚态物理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2020-04-20张伟斌陈善俊吴青峰刘桂成WoochulYang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管理

张伟斌 陈善俊 吴青峰 刘桂成 Woochul Yang

【摘要】中韩两国的凝聚态物理研究生教育都具有典型的东方特点,但各具特色。本文对中国和韩国凝聚态物理研究生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差异进行研究,比较了现阶段凝聚态物理研究生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不同。提出个人对中国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观点,再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和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中韩研究生  凝聚态物理教育  教育模式  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847058)。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54-02

当代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由于文化起源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西方和东方教育模式。其中,东方模式以中、日、韩为代表,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主要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西方以欧美国家为代表,以让学生尝试体验,在解决难点中积累和得到结论。本文以中国长江大学和韩国东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代表,通过比较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学术交流的设置,分析利弊,找到对我校及我国研究生凝聚态物理学教育的启发。韩国半导体、凝聚态物理专业,为韩国强势专业,为韩国培养大批人才,为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中国的半导体、凝聚态物理研究生教育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自身的特点。但是,在半导体领域落后于韩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文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生教育入手,希望对我国、我校研究生教育有所启发,促进我校凝聚态物理相关教育的进步。

1.中韩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培养目标

1.1中韩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

中、韩两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确立,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较晚。就中国而言,在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几乎没有研究生相关教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开始有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尝试。但是,发展过程也比较曲折。改革开放以来,我过研究生教育得到蓬勃发展。经过近40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成熟,学科组织和课程设置等都变得更加合理。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韩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韩国研究生教育制度,除了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外,还较好的借鉴了美国的教育模式。首尔大学通过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模式,在1959年創办了韩国首个专门研究生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GDP,韩国政府大力支持研究生教育,为韩国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1]。

1.2 中韩两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

中国研究生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注重基础研究和学术创新。专业型硕士,注重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学制均为三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提前毕业。从毕业要求看,要求毕业生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的研究思路。同时,要求学生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能够担负重任,推动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发展。

韩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三院制”。普通研究生院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核心,和中国的学术型硕士类似。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学习;专门研究生院则和中国专业型硕士类似,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实践性,主要培养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型人才;第三类为特殊研究生院,主要招生对象主要在职人士,为其提供深造平台,注重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第三类研究生院,非常具有韩国特色,它为很多人提供了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机会,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在韩国研究生学习期间,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白发苍苍的同学,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韩国的“三院制”充分体现了韩国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广泛性和终身教育的理念[2]。

2.中韩研究生凝聚态物理培养模式比较

从中韩两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虽然两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确立都相对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中、韩两国在凝聚态研究生教育方面,重视文化的传承,也重视对西方教育理念的学习,两国的教育模式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色。

2.1 中韩凝聚态物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较:

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学院以及职业院校均开设了材料、半导体、凝聚态物理相关专业。本文以长江大学为例,长江大学是湖北省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是“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具有湖北省重点学科——物理学专业,同时拥有“物理学”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长江大学的凝聚态物理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4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为21学分;非学位课最低修满11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学位课七门,包括自然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科技英语写作与翻译、国际学术交流实用英语、高等量子力学、群论、固体物理,总共21个学分。非学位课由导师和硕士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方向的需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至少修满11个学分。比如长江大学根据学科需要,凝聚态物理开设了:学术活动,光学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薄膜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等。非常具有学校和学科特色。研究生课程设置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理论物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理论物理学科相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有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韩国的研究生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国家没有过于统一管理,对于高校教育的管理也未成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各地方高校对课程的编制、教学管理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力。因此,韩国大学的教育政策比较开放。例如东国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提供固体物理学、表面科学、电子动力学的入门课程。第二学期开始,课程中提供了更先进的高级实验物理、高级固体物理、应用物理的特殊研究、量子电子学、固体物理特殊问题研究方法、先进半导体器件等主要课程。硕士生学习年限为两年,共四个学期,前三个学期需要修够24学分,最后一学期撰写毕业论文。从课程设置看,整体理论课程少于实践课程,且没有中国的例如自然辨证法等公共课程。学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学习的知识也更加贴近毕业后的实际应用。同时,韩国研究生教育,实践和学术交流所占比重非常大,学校也有专款提供学术交流和学习,开拓学生眼界。以东国大学为例,一名研究生一年学校至少组织和支持两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机会,而中国三年仅支持一次国内会议的机会。因此,在实践和学术交流上,非常值得中国学习。 总之,韩国研究生教育,受西方研究生教育影响较大,认为研究生教育注重过程,和学术基本技能培养。

由此看出,中国凝聚态物理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德育和英语教育占了一半比例,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占一半的比例。所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重视德育。而韩国研究生教育,将德育重点放在初高中教育,少数放在本科教育。所以,在研究生教育中,完全没有德育或者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我认为,我国在本科及以前教育,已经将政治教育、德育、外语基础教育放在比较重的位置,已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外语基础。而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可以适当减少相关的课程开设。

2.2 中韩研究生凝聚态物理教育的实践比较:

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学术活动为必选,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任选其一。实践环节总共两个学分。从学分上看,研究生教育对实践环节,非常不重视。

相反,韩国研究生教育,将实践环节看得非常重要。在两年研究生期间,至少参加两次以上的学术活动,至少有两次将自己的工作,制作为墙报或者口头报告和同行交流。同时,韩国物理协会,每年会组织全国研究生科研、学术、报告技能的综合比赛,从而很好的锻炼研究生的实践技能。作者有幸,曾获得一次韩国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中,学术交流、英语水平等得到实质的提高和锻炼。同时,鼓励研究生参加中小学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技能。另外,在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本都是教师带领本科生完成。而韩国,基本都是研究生带领本科生做相关工作。同时,研究生基本都会作为助教,参与本科生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教育技能,另一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生活补助。

综上所述,长江大学,研究生凝聚态物理教育实践阶段可分为校内校外两种,理论与实践并重。东国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通过举办学术活动、比赛、加强与中小学或者企业合作、助教等形式,学生实践环节在研究生教育占很大比重。

3.韩国研究生凝聚态物理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借鉴

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对学术知识素养和体系的提高,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具有重要的价值。對比两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生教育的差异性,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发,从而有意识的改进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侧重点。

3.1 研究生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笔者通过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和长江大学等研究生导师交流和学习。发现,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普遍问题: 研究生导师精力投入普遍不足。特别一些研究生,一年能只能见到导师1-2次;导师将大量精力放在项目申请、人际关系和创业上;从上课来讲,研究生课程基本集中在1-2个学期完成,且由部分导师,并未将心思放在安心给学生上课上,后面两年都在进行实验室或者论文相关的工作。笔者个人认为,如此,何来质量可言。

相反,在韩国学习期间,不管导师学术成果多么优秀,每周或者每月均会举行组内讨论,检查学生科研进展。同时,大学院也非常注重研究生导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检查,督促老师给学术打好基础。如此,短期看,影响单个导师学术成果的产出;长期看,给学术打好了良好的学术基础、给学术授之以渔,对整个国家和学生长期发展非常有益。笔者亲身经历来讲,在韩国学习期间,只有最后一个学期没有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导师基本都是英文教学,给学生英文的环境。我撰写的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是导师一字一字的修改和思考,我在中国是非常难见到的。然而,学术成果,光从研究生学术成果产出来讲,韩国研究生的产出并不比中国研究生的产出低。

3.2 实践和学术交流环节应加大投入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所研究的对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因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例如:适当安排学生去学校实习,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也为学生踏入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培养更有用的人才提供机会。同时,可以根据公司需要,签订定向培养合同,安排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开拓学生就业口面和空间。同时,学生的学术交流,也是促进研究生进步的重要组成环节。从1977年开始,韩国政府每年选派大量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到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由政府提供奖学金;同时,韩国政府也将支持研究生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海外培训,邀请海外著名学者到韩国讲学。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也可以借鉴,除了选派交换生以外,可以加大学术交流的投入和教师的短期培训门槛。

结语

总之,韩国高校研究生凝聚态物理专业的教育,更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课程的学习几乎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英文通过营造全英文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学习。在对研究生导师时间投入上,学院也采取大量鼓励和监督措施,督促研究生导师回归教育,加大对学术的关注和时间投入,给研究生授之以渔。而我国高校对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注重德育、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实践模式中理论因素太大,实践投入普遍不足。通过对比韩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未来中国研究生凝聚态物理教育模式的发展需要增加实践环节,减少英语等基础知识在必修课中的比例,加大专业知识课程的比例,加大对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的精力投入。从而,增加研究生的理论深度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妍捷,张玉山.中韩研究生陶艺教育实践模式比较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08):12-14

[2]孟建新,战红.韩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论析[J].石油教育.2006(1)

[3]孟宪华,牟为娇.BK21工程与韩国高等教育改革[J].东北亚论坛.2004(7)

[4]谢作栩.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和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2(1)

[5]徐岚,许迈进.中韩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1):52-57

作者简介:

张伟斌(1984-),男,四川眉山人,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