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日语公共选修课的改革研究与探索
2020-04-20姚钟玮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日语公共选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语言帮助。
【关键词】现状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教材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19-02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交流的不断深入,日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近年来出现了学习日语的热潮。而高校语言类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及非语言类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往往是抱着希望来,带着失望去。作者根据多年执教日语公共选修课的经验以及针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调查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培养目标不实际,教学大纲制定不合理。选修课基本上是2-3学时/周,一学期不超过48学时。而教学大纲安排的内容,几乎和日语专业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内容所差无几,培养目标也过于专业化,例如要求学生有读、写能力。这样的内容安排和培养目标,对于没有充足的课时保证的非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科学的,不切实际的。同时,几乎100%的选修学生都是日语零基础。这其中还有个体学习能力差异的因素。所以,没有适合选修课学生特点和学情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作为指导,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教”和“学”都显得有些茫然和力不从心。
2.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以我校为例,日语公共选修课每学年第二学期开课。学生学习一个学期之后,没有后续的课程可以让学生继续学习。大部分学生放弃继续学习,或者只能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在下一学年的开课周期里重复选修。但是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只能从基础开始授课,在基础的语言知识的累计上,学生没有实质的提高。
3.教材选用不合理。目前各高校日语选修课的教材,都是直接拿来专业学生的教材。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和学生的特点,从中筛选作为内容指导。而学生拿了教材也看不懂,所以教师有时也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有教材。
4.教学方法不适合非专业学生。对非专业学生来说,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学习日语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学习日语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所以,将专业学生训练外语能力的方法用于大多数出于兴趣的选修学生,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这点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好坏。
针对以上4点问题,提出以下4点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1.制定切合实际的,符合选修课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语言学习内容,既不强人所难,又让学生感到充实、扎实。在有限的课时里,尽可能的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
2.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安排。每学年一学期且重复循环授课内容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可以尝试将学年开课变成学期开课,每学期都有针对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课程。例如:可以按照学习内容的深浅程度,开设日语1、日语2等;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划分,开设日语阅读、日语口语等相关课程,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连贯性,也更有针对性。
3.优化教材。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好的教材的辅助。教师可以根据学时、学情、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綜合考虑,适当简化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按需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如饮食,动漫,和服等具有日本典型特色的内容,一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来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日本。
4.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传统的语言教学,由教师主导,讲授知识,学生充当听众,课堂往往过于沉闷枯燥,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从心理上会觉得学习过于沉重,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热情。日语选修课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线上提前预习掌握单词、语法等基础内容,课堂授课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亲身体验说日语的机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后在课堂中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内容。例如让学生进行分组式对话表演或是优秀经典剧目的配音比赛等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是很有帮助的。
5.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学习目标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的授课计划,随时增加或删减内容,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充实自己的课堂内容。
以上就是高校公共日语选修课目前面临的几点问题和改进建议,希望在今后的日语选修课教学当中能得到修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冰.地方高校日语课程体系现状及策略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86-88.
作者简介:
姚钟玮(1985-),女,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