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2020-04-20李培军
【摘要】新课程表现出对人性的回归,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对有效课堂的追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成效。
【关键词】有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44-02
一、选择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再检测,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自己仔细地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不但解放了学生,而且解放了老师,解决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老师满堂灌、学生不想学的问题。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落后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也能够主动钻研、发挥所长,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2.一科多模的实践
近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积极进行一科多模的实践探索,将语文课型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全面打造开放的课堂、个性的课堂、人文的课堂、有品位的课堂和创新的课堂。
比如,在进行新授课《小石潭记》展示时,如何将两课时的内容压缩在一节课中,同时讲出深度,展现一种大语文观?我抓住文体特点进行一线贯穿的设计,以“游”为主线,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没有把教学目标做以直接的展示,而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例如:“检查行囊”的环节目的就是完成学习目标一“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驻足欣赏”的环节目的就是完成学习目标二“抓住景物特征及写景的方法”;“心灵碰撞”的环节目的就是完成学习目标三“感受柳宗元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妙笔生花”的环节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将当堂所学,学以致用。
3.走向校本化的一科多模
在学校的组织下,语文教研组在一科多模实践的基础上,多次教研、交流,既分工又合作,完成了本学科三个年级的校本教学设计(教案),也叫初案、共案。然后,每位语文教师又根据各自风格、所授课班级学情,做出个性化修改,这就是个案。在课堂的品味和内涵上下功夫,求突破。全力营建真实的课堂、人文的课堂、厚重的课堂,努力上出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的美感。
二、运用多种手段设置情境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更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先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范进、胡屠户、众乡邻等,对范进中举前后众人的不同表現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前后变化的原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这样就使课堂由“平面”变的“立体”,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有效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授前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对于激发兴趣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引用诗词导入法。在教学《雨说》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雨,这大自然的精灵浸润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眼中诗意的雨;“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出了悠闲自在的垂钓情怀……听,用心地听,这位春天的使者,又悄悄地来到了孩子们的中间,在沉醉于甜梦之中的无数儿童的耳边,轻吟低唱着一首温柔的歌谣。这首歌谣的名字叫做“雨说”。
3.注重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妙机智的预设生成
1.重视当堂生成
对于一堂优质的语文课教学,我既注重问题的预设,也关注学生的当堂生成。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景中的交流和对话,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我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方案。
2.营造真实的、人文的课堂
关注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课堂,我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回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调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有错误或表达不清时,就以期待性的话语抚慰和鼓励学生,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内心感到温暖。不仅自己教有意思的文,更勉励学生做有意思的人。
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才干,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简介:
李培军(1975-),男,汉族,甘肃临洮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