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2020-04-20胡伟
胡伟
【摘要】2015年5月,随着《大国工匠》的播出,工匠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工匠精神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正是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要义不谋而合,所以通过语文课程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价值。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语文教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63-02
随着西学东渐,在学习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的同时,企业家的价值观转变为追求速度、快速盈利,使得工匠精神难以传承和发扬。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内涵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将之应用于语文课程教学中将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
通过语文课程教学的方式培育工匠精神势在必行。用“心”才会创新,使命感才会赢得市场的信任。语文教学内容包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通过阅读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
中职学生技能学习方面的钻研、刻苦、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课和其他专业课程。所以对于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开学第一课”。在中职语文的第一课中,我们从理论上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语文:即语言文字和文学与文化。语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词篇章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文化积累,学会表达与提高写作等;同时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奇风异俗、古今文化和人文轶事;通过影视欣赏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等。这些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鼓舞学习热情,进而能够培养工匠精神。对于中职生而言,就是要有一颗专注的心,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首先,中职语文教学可以从教材入手,挖掘课文的情感内容,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梳理篇章结构,整体感知,分析人物性格,掌握语言描写、课文结构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完成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例如《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可以从分析狼对于生态平衡的作用入手,将课文线索重新梳理,由一声狼的嗥叫引起的人们的恐惧谈起,进而提出人们面临恐惧的抉择——消灭狼。接着从反面分析狼灭绝后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最后提出哲理意味的主题: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哲理思辨。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价值体现。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和分析课文,就是语文課程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对作品的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其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可以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在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赏析的过程中,寻找其情感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充分了解读物(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别,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例如我们学习的《林黛玉进贾府》《边城》(节选)《士兵突击》(节选)等,都体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都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林黛玉的细心、聪慧;翠翠的天真纯朴、善良可爱和许三多的坚忍不拔,不屈服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座右铭,都在给学生心灵的鼓舞和激励,是工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最直接的价值体现。
再次,通过富有哲理的议论文给学生以人生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学习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使学生明确人生都有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境界。分别对应人的衣食住行需要、趋利避害,谋求自身价值需要;为他人谋求福祉和具有奉献与牺牲精神的需要。人为了自己谋求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否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使人格完善,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奉献与创新的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语文教学中的突出价值。
最后,作文教学,中职学生的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2018年重庆市一公交车坠入江中”这样一则材料作文发现:学生对于材料的分析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认真分析相关人员的责任关系,提出作文的主题,学生的标题是这样写的;珍爱生命,远离冷漠。既体现了作文的要求,又围绕材料展开,并且深思之后确立了文章的主题。
通过阅读欣赏与写作指导,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感知人性的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这种良好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为职业道德的养成积累基础,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打好基础,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指向。
参考文献:
[1]谢莉娟.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