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渗透分析
2020-04-20佘根水
佘根水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人文精粹,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核心素养提供重要的支撑,随着多元融合文化趋势逐渐形成,对传统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本文以新课标为研究背景,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载体,忽视情感熏陶交流等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亮点,组织经典作品赏析,增强文化价值底蕴,设计教学融合模式,为全面提升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 新课标;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融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0-0063-02
近年來,“语文核心素养”被理论界普遍研究和探索,逐渐形成思维发展与提升、语文建构与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维度,其中“文化传承”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及精神文化的价值总和。2017年语文新课标中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概念及内涵,明确“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要求,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社会群体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
一、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体现古老先贤的智慧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脱胎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庞大的历史传统中寻找中华民族奋斗的征程,品鉴那些来之不易的成就,坚定民族情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效率的同时,也促进文化格局向多元化、互动化、融合化方向发展,高中生正处在思想、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育健全的人格远比知识学习更为重要,而传统文化中蕴藏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其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更好地应对以后的发展。传统文化符合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将其融合于教育,能够有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实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融合、渗透、灌输、成长的作用。
(三)有利于提升文化底蕴
修养是文化外化的重要表现,一个人的修养与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密切相关,随着文化底蕴的提升,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知性,从而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与品格。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是提升文化底蕴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文化价值熏陶和感染下,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中国传统需求标准,在未来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传统文化吸纳的各个时代的文化力量,不仅仅体现于文学,还有更多的实践技能、发展成果、创新力量等等,因而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文化底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渗透现状
(一)教师存在认识偏差
由于传统文化在教育考核中所占分值相对较小,因而大部分教师是将得分点挑出来进行重点辅导,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体系,从而导致传统文化融合渗透存在差异,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思考,从而将其简化为一些背记的题目,而不是能够指导自己成长的知识体系,也降低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
(二)教师素质存在差异
部分教师自己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与理解,只能够简单地背诵记忆诗词名篇,无法通过教学形成思想上的共鸣。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诗词的理解浮于表面,仅仅能够进行常规性的理解与剖析,严重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降低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他们的眼中,书本上的诗词就是传统文化,而且还需要他们浪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记,但实际上,诗词背后的底蕴才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少进行文化底蕴的挖掘。
(三)教师忽视情感引导
传统文化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情感引导,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而忽视其内在情感的指引,致使传统文化教学失去应有的灵魂。传统文化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学生思维与价值体系的潜在影响,往往不会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如果能够进行持续性的灌输与引导,势必能够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学习态度、道德标准产生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显然不符合现时的教育标准。
三、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思想、价值、底蕴、文化等等,从而能够精准解析每个知识点,引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共鸣。如韩愈《师说》在教学时可以选择“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通过讨论逐渐阐述从师求学、尊师重教的传统。再比如司马迁《鸿门宴》可以通过讲透历史背景去说明人物、事物的内在关联性,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英雄谋略与审美情感,更好地展现文章的内涵。虽然,大数据体系为教师提供海量的教育资源,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要坚持以教材为依据实施教育,因为教材内容、结构、深度是经过反复论证的,只需要把教材讲清、讲透,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无须采取更多的花样去装饰。
(二)融合渗透价值标准
我国现有的道德行为规范及准则就是传统文化价值的凝练,因而语文教学过程,也是传统价值标准融合渗透的过程,透过文字展现文化精髓才是教育的根本。如苏洵《六国论》首尾均提及“弊在赂秦”观点,虽然是文法上的对应,但也通过分析形式体现其对时事的理解,从而对当今的形式有着清晰的判断。另外,在《滕王阁序》《前赤壁赋》中也存在对偶或呼应的写法,实际上也是古人均衡、对称思维的体现,发展至今逐渐表现出中国平和中庸的普世价值。高中语文是展示传统文化最多的阶段,而学生恰恰又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全面融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他们形成最朴素的价值观,更符合新时代的人文价值标准。相对于高中阶段而言,更需要学生符合传统道德标准,而非特立独行或者标新立异,此时传统文化就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三)依托载体强化效果
目前,仅有41.9%的教师具有合格的传统文化教学素养,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大量的新思维、新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而后依托大数据优势,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教育资源,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预习和复习方式,让学生借助网络学习网站查找相关的知识,逐渐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如大数据载体能够为学习带来海量的资源,但过于庞杂的网络也会产生很多有害信息,因而教师应当依托既有成熟的APP平台,与学生建立联系,在放学回家后,能够根据学生复习或预习难点及时跟进,远程提供帮助,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解,做好表率,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领路人,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逐渐形成普世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曾志辉.立足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4).
[2]王晓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
[3]朱贺.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