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本土音乐纳入地方高校音乐公共课

2020-04-20葛灵月

北方音乐 2020年3期

【摘要】本文从扬州本土音乐的意义、当下高校音乐公共课现状、将本土音乐纳入高校音乐公共课的实施办法三个方面探寻扬州本土音乐传承的新途径,为高校音乐公共课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彰显高校音乐公共课程的课程特色,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喜欢本土音乐。

【关键词】本土音乐;高校音乐公共课;扬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172-02

【本文著录格式】葛灵月.浅谈本土音乐纳入地方高校音乐公共课——以扬州地区为例[J].北方音乐,2020,02(03):172-173.

高校音樂公共课教育主要是提高非音乐专业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音乐人文情怀,将本土音乐纳入高校音乐公共课中,不但能够让大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更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感受地方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一、高校音乐公共课开设的意义

(一)高校音乐公共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音乐公共课的开设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人文素养,通过音乐公共课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音乐公共课课程设置,优化高校音乐公共课程,加速改善当下高校音乐公共课所遇到的困境,从根本上完善整个学校的音乐公共课程体系。

(二)高校音乐公共课有利于高校德育的全面实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文价值观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之中,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联想力与想象力。音乐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是需要创造一个长期不间断的学习氛围,应该贯穿学生学习的始末。

(三)高校音乐公共课有利于实现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

我国地大物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拥有自身独有的人文内涵,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人文特色的艺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换,传统地方音乐已经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所以传承地方本土音乐迫在眉睫,将地方本土音乐纳入地方高校音乐公共课程中,也是传承地方本土音乐的途径之一。

二、将本土音乐纳入地方高校音乐公共课的实施办法

据笔者调查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民间音乐,也不了解扬州民歌。大多学生都认为民歌的旋律比较“土”,旋律有些滑稽,跟平时喜欢听的流行音乐不一样,导致学生有这样的想法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并不了解本土民歌,更不能理解民歌背后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大学生对于传统民间音乐的理解还是非常局限的,他们认为民歌在演唱过程中比较难,音听上去比较高都是一些专业的人演唱的。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听过《茉莉花》,因为这首耳熟能详的《茉莉花》在很早就已经家喻户晓并且传入了西方,运用到了歌剧《图兰朵》之中,所以传唱范围广,它的介绍也十分详尽,重视度也很高。由此可见,生活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校园的文化环境影响之中,学生更容易去接纳地方音乐。学校广播台也可以开设传统音乐的节目,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接纳扬州民歌。

大学音乐公共课教师不仅仅要在课上讲解基本的音乐知识,讲解中外音乐经典,在大学生的音乐公共课中融入扬州民歌,结合当地的特色开设特色音乐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处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让学生在了解经典音乐的同时也了解当地的民歌,多了解本地区的音乐文化,进一步将传统音乐不断传承下去。

作为集体性的音乐活动,合唱团是最被学生所认可的,首先音乐教师需要用科学的演唱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合唱团不仅仅可以演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更可以表演扬州民歌,排练几首完整的扬州民歌,在每一次演出的时候可以成为保留曲目,让观众也能够去接纳扬州民歌,欣赏扬州民歌。

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去审视,真正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将扬州民歌去融入高校大学生的音乐公选课程之中,通过扬州民歌课程的建设,让大学生能够对扬州民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并且会简单的演唱一些扬州民歌,加深他们对扬州民歌的印象,还能拓宽扬州民歌在传承中的方法。

三、将本土音乐纳入地方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传输知识非常重要的途径,是人能够成为文化人,也是让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教育并不是应试教育,所以大学的课程更加需要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生审美能力,音乐的美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专业上的知识,更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高校音乐公共课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当代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应聘者综合实力的考量,所以高校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与教学机智的同时,必须要把重心围绕与学生的教育上来开展工作。学校在音乐公共课程上不仅仅只是提供上课的平台,更应该给予学生表演的机会,实行奖励机制,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展现自己学习的成果,长此以往,不仅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课程的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更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选择该课程。

通过教育教育的活动来展现地方音乐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内涵,传承地方音乐的艺术形式是贯穿整个教育始末以及人文底蕴共同滋养的一个结果。将扬州民歌的传承融入到高校音乐公共课教育之中,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传承方法,借助于高校这个大瓶药,让音乐教育这一途径,使地方音乐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本土音乐的教学来使得大学生对于地方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成对地方音乐的认同,能够自主传承传递下去。

高校音乐公共课应该注重地方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是值得学习并且传承下去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地方性特色的语言都是传承该地方人文情怀的一种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地方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本土音乐的精华,了解地方音乐的艺术特征,领略地方音乐的美。

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通过高校音乐公共课去传承地方民歌,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突破式的认同,更是对于地方民歌存在的肯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的交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保护地方民歌的任务也是极为艰巨的。在文化当行的今天,应当发挥好音乐教育的传承功能,完善高校音乐公共课程设置,努力为扬州民歌与高校间搭建传承的平台

四、结语

音乐能起到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在生活中,音乐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陶冶情操,高校音乐公共课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学生体会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更能够理解音乐所带来的传承功能。

高校音乐公共课的关键在于“公共”,因为“公共”所以是提供给非专业类学生的,它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归属感。完善高校的音乐公共课机制,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吉燕丽.河南中小学地方音乐课程引入本土音乐文化的可行性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葛灵月(1991—),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