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乐”事
2020-04-20闻洁林卜
闻洁 林卜
【摘要】小学低段的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审美音乐能力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做了铺垫。针对新教材实际运用过程中,欣赏部分出现的学生对音乐作品不感兴趣、无法融入作品情景、难以感知音乐元素等问题,结合课堂实践,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基础,以景渗透,以神领会,以情渲染,创设乐学环境。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入手,采用童话引领、音画结合等多种手段,优化新教材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营造和谐的音乐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低段音乐欣赏;以景渗透;以神领会;以情渲染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51-01
【本文著录格式】闻洁,林卜.赏心“乐”事——入景、入神、入情[J].北方音乐,2020,02(03):51,55.
音乐课堂上,许多教师都忽略了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通常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简介一下作者的背景,以及作品内容,接着就让学生单纯地聆听音乐。对学生来说,一节欣赏课留下来的只是一片茫然。新教材中的音乐欣赏曲目,大部分是管弦乐,辅以獨唱、合唱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理解乐曲就已经是个大难题了,更别说去体会歌曲的情感了。
笔者在二至六年级中做了一个调查问卷:
1.你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吗?A 喜欢 B 不喜欢
2.你喜欢欣赏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吗?A 喜欢 B 不喜欢
3.你喜欢“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吗?A 喜欢 B 不喜欢
4.你喜欢经常在音乐教室上欣赏课吗?A 喜欢 B 不喜欢
5.你喜欢欣赏音乐课本以外的音乐吗?A 喜欢 B 不喜欢
通过问卷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欣赏的曲目并不是很感兴趣。如何以灵动的教学教育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欣赏教学中来,是一线教师当前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只有对新教材做好透析,校本化、班本华,抓住学生欣赏的要领,才能真正发挥新教材欣赏带给改革的效应。
一、以景渗透——生动情境
音乐场景和情境的变化决定了音乐元素的变化,这也是音乐欣赏的本质。一般的音乐课只关注音乐场面,而不是探索音乐的元素。只关注表面现象,不注重深层实践教学。如果在教学中使用一些乐器,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图形和音频图像作为教学的辅助,把欣赏、图画和语言有效结合,创设一个合理而生动的场景,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让学生主动感知音乐并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一)童话引领,化虚为实
小学低段的音乐欣赏作品一般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与歌词一起呈现,音乐形象就更加清晰。教师可先从深情并茂的演唱歌曲入手,器乐作品欣赏时,由于器乐音乐作品中没有歌词,音乐内容相对抽象,则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直观性的视觉形象和熟悉的生活经验,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还可让学生欣赏一些耳熟能详的动画影视插曲,学生在回味动画内容的同时,对音乐的理解肯定各有独到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逐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纯纯粹的音乐作品,自然会更有效、成功。
(二)音画结合,由浅入深
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不多,欣赏课中有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事物较陌生的作品形象, 不易被学生理解,也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逐渐从经典的儿童歌曲欣赏慢慢转化为其它类型的歌曲欣赏;从童趣一点的器乐曲欣赏再扩展到复杂一点内容的器乐曲欣赏;从本民族的民歌欣赏拓展到其他地区、民族的民歌欣赏;从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欣赏到国外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欣赏等。循序渐进地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则,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神领会——深入辨别
(一)耳听八方,日积月累
在音乐欣赏时,无论是欣赏声乐曲,还是欣赏器乐曲,学生都要反复倾听音乐。只有多听,反复听,听形式多样的音乐,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才能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的日积月累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不断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不断提升。
(二)耳听心受,取精用弘
学生在欣赏时,主要任务是听,但并不是一味地听、盲目地听。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聆听方法,深入地听,带着分析听。在探索中,尝试采用以下几种聆听方式。如任务式倾听。教师精心设计层层问题,学生通过认真倾听,质疑、分析、思考问题,最终获得答案,感受到学习音乐的真正乐趣;再如对比式倾听。首先,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同的音乐片段,在分析中,比较不同的音乐情绪、音乐节奏、音乐体裁等等,学生就能把握各种不同音乐元素的体现,进一步感知蕴含在音乐中的丰富的表达内容。
三、以情渲染——浸润情感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要素的变化决定着音乐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在音乐教学中,应始终把握好情感这条主线,利用音乐情感与情绪的特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趣、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产生共鸣,让音乐本身更多地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呼唤学生的情感。
(一)动之以情,妙趣横生
研究表明,音乐中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儿童跟随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学生通过走走、跳跳、跑跑,自行地表现出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给与他们的感受,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师应用各种充满趣味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来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与音乐的互动中来。
(二)情随乐动,由感而发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由艺术家们用庄严或活泼等各种特有的方式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和他们产生共鸣,是生动教学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要清晰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要素,掌握好运用自身的情感来渲染带动学生的欣赏欲望,共同融合到音乐作品中去。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易受到老师情感的渲染和带动,共同产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欣赏教学,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也塑造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总之,小学低段音乐课的欣赏教学,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善于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作品欣赏中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倾听、感受、体验音乐之中,选择最合适的教学途径,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只有使学生享受音乐,获得快乐,才会对欣赏音乐产生兴趣,最终达到培养欣赏兴趣、养成欣赏习惯、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促进对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综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文成.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导入作用[J].中国音乐,2010(4).
[2]徐约慈.唤醒你的耳朵[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11).
[3]张瑕.音乐教学的听觉体验[J].艺海,2012(10).
[4]黄小虹.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 2011(1).
[5]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