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卓越课堂教学中的改变
2020-04-20范桂兰
范桂兰
摘 要:“改变”一词多次出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中,针对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而言,卓越课堂转变的不仅仅是教育结论,还有教师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以及讲课模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卓越课堂;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6-0107-02
一、引言
随着卓越课堂的引入和推广,教育部门将其融入新课程改革内容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育思维,紧跟时代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此外,教师应改变授课方式,和学生共同学习进步,坚持采用多元化、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1]
二、教师教学重点的改变
从学校平时的教育和教学中不难看出,教师和学校领导讨论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和解题思路的掌握情况,却很少关心学生的创造发展、情感层面和个性发展方向。
在卓越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属于共生关系,教师不仅要正视自身问题,还要对职业关注进一步研究。
(一)注重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拓宽学生创新思维,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假如教师太过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知识掌握程度,那么就会使教育出现偏差。基于此,在“抵抗弯曲”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大胆想象影响纸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主要原因,围绕怎样提升纸抵抗弯曲能力,判断桥墩、垫圈、纸张与纸抵抗弯曲能力之间的联系。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通过学习,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了创新,紧紧围绕主题,掌握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发展了创新思维。[2]
(二)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为了全面地展开科学研究,教师应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尽管非常漫长,但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例如,在学习“能量”这一章节时,学生领略了机械能的形成过程,知晓自然界内物质是可以彼此转化的,了解能量变化的规律原则。以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为例,教师询问学生此模型如何飞翔,在演示阶段教师提醒学生详细洞察起飞路径。如果橡皮筋缠绕较紧时,橡皮筋就会产生能量;若它松弛时,自身能量就会被释放形成机械能。这一章节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哪个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研究成果产生影响。所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是极其重要的。
(三)重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关心学生成长需求。基于此,在教授“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章节时,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让他们自行观察昆虫特征。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请同学们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随后,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教师为学生找来各式各样的昆虫标本,让其利用各类仪器设施对现有标本和昆虫四肢进行观察。由于标本个体偏小,学生肉眼观察到的东西不会太多,有可能看到的肢体为:昆虫头部、胸部、腹部,还有一些昆虫翅膀呈透明状,脚上有勾。这一章节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四)重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识
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其作为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但需要了解理论知识,还要融合理论与实践。不管是科学研发,还是科学成果,都来源于人类日常生活。基于此,在“垃圾分类”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教师:“同学们你们倒过垃圾吗? 你们家每天有多少垃圾? 学校每天有多少垃圾? 这些垃圾该如何处理? ”通过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给出结论。“垃圾分类”的学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学会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这样学生从小就形成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意识。
(五)尊重学生科学实验成果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底线,对此教师要予以充分的尊重。若教师关注不当,用知识储备量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对其进行分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从提出了尊重教育,它就以独特的感染力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尊重学生的道理每位教師都懂,但是真正到教学中却难以实现。例如,在学习“滑轮”这一章节时,定滑轮是一项极其简单的实验,取出弹簧秤直接拉钩码,记录弹簧秤数值,接下来分析和比较得出的实验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请几名学生做实验,但是结论却各不相同,于是就否定了学生的实验结果。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再强烈。这让教师深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反思:教师给予学生最珍贵的知识应是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的科学实验成果,才能帮助学生不断获取自尊,积累更多自信。
三、卓越课堂中教师行为的改变
在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卓越课堂,需要进一步审核观察教师的课堂行为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谁的表现力更强,所表现的内容有哪些,谁的发现能力强,发现的内容有哪些,课堂到底是教师讲解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这类基础型行为方式的问题需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共同参加校园活动,一同体验和成长,让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若教师一味坚守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将会影响科学课堂的正常进行。例如上课中,当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教师因不会辅导而否定学生得出的结论;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回答错误,而教师不懂得如何纠正;学生回答的答案与教师答案不符时就会直接被打断,让其他学生代替回答。另外,有些教师还会扮演吹捧者,不管学生讨论结果如何,是好是坏,都会进行夸赞,即便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会说想法很有创意。这些现象都证实了在课堂上教师不愿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基于此,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课堂地位,加强引导。由于每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全面探索学生特性喜好、知识能力,进而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即认真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其学习情况,从根本上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从传授者变为聆听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们的意见和看法,了解学生的期望、情感、思想、需求等。教师全身心地聆听,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关怀,还能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传递聆听精神和方法。教师不用向学生介绍聆听的意义,因为教师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二者应相互尊重、共同进步。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将细小的知识点分享给学生,并与其共同研究讨论,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体验人生的价值意义。
由于受到制度体系的约束,学生成绩同教师的薪酬、荣誉联系紧密,以致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并非为自己,而是为老师,由此引发学生逆反心理,师生关系一度僵硬。另外,一些教师担心学生成绩影响自身利益而厌弃学生。基于此,应重点改变师生关系,教师要为了学生而传授知识,学生要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学习。这样学生会在教师的辛勤培养下喜欢上学习,教师和学生逐渐尊重彼此,共同进步。
(三)改变教学内容和时间
以往教师的讲课时间是四十分钟,一堂课下来知识点刚好讲完,学生们也都听得非常投入。若是在此期间教师没有讲完课本内容,那么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被质疑,这样的理念是不正确的。基于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卓越课堂其时间是根据内容来定的,由于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授课和学习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尤其是科学类科目,学生要设计实验,实践操作,若实验没有成功还要重新开始,因此就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时间。[3]
四、卓越课堂中教师思考方向的改变
在整个学习阶段,其核心内容是学生产生疑惑、提出疑问、诠释疑问的过程。很多学者曾提到若是读书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那么就要传授发现问题的技巧。学习的重点是“疑”,只有产生疑惑,学生才会不断思索,提出疑问,诠释问题。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勇于创新。
首先,学生提出疑问。构建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改变以往单调的传授模式,为学生营造问题氛围,让学生自行提问,并留出适当的时间。倘若学生提出了疑问,教师要进行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喜欢上提问,针对未能提出疑惑的学生,要积极鼓励。
其次,教师要设立疑问。教师需紧紧围绕绕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来设立问题。学生的问题通常相对凌乱,摸不着头脑。这时教师需将学生的思维带回到课本内容里,紧紧围绕重难点来设立疑问,指引学生不断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在设立疑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所以,有针对性的设疑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改变以往的被动形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由这一问题联系到另一问题,学会举一反三。
五、结语
随着卓越课堂的引入和推广,教育部门将其融入了新课程改革内容中。卓越课堂的多样性是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卓越课堂教学的突出优势,而其变动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一名决策者,而非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比如,营造健康轻松的课堂环境,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等。
參考文献:
[1]于春波.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6):299-300.
[2]李 伟.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情感读本,2018(6):151-152.
[3]王海英.浅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合作学习策略——对“学本式卓越课堂”探索实践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