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0-04-20阮碧端
阮碧端
摘 要:阅读是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阅读内容三方的对话。作为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之一,閱读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方向,结合课内文章、课外阅读书目等,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入问题思考中,使学生做到会阅读、会思考。文章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及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能力;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6-0036-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语文包罗万象,不光是教材中的几十篇课文,还包括课堂之外的广泛的阅读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在掌握课文生字词的基础上,教师更多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对生活的感悟,提升思维水平。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很强,不用像数学一样必须记住公式才会做题,也不似英语那般记住单词才读得懂句子。它真正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多,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思考能力,就是让学生理解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准确理解,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一篇文章当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但是有的学生可能是思考的方向有误或者出现了偏差,导致对文章理解错误。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该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而不是非要追求一个标准化答案。因此,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让大家互相交流、探讨,互相听取意见。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多次明确提到了节约和保护资源这一问题,故教师可以先用课件出示一组有关我国经济发展或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数据以及自然资源大致储存状况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地大物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各种自然资源的储量都十分丰富。这时教师可以给全班学生提供一个论题:“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资源储量也很多,那我们还需要节约资源吗?”有的学生觉得要居安思危,不能浪费资源;有的学生觉得经济发展与资源增长成正比,不必太过节约资源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再如,课文《景阳冈》对武松的形象描写得可谓入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故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专题讨论:“除了勇敢过人、武力高强、豪爽外,文中的武松还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文本的“言外之意”,深入文本并结合实际来思考理解人物的另一种可能。多方的意见有助于学生交流质量的提升,让学生理解得更加全面。
(二)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十分有效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以及思考的效果。当然,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前提在于教师要做到有效提问,而不是随意提问、低效提问。比如,“《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将相和》中的‘将和‘相指的是谁?”等问题过于简单,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且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初次阅读课文理解并回答这些问题并非难事。
教师可以从人物入手,注重提问的策略和关键所在,如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或特点。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教学《窃读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个‘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难道作者真的是一个小偷吗?作者为了‘窃读,在书店里都有哪些忍俊不禁的行为?”上一点所提到的准确理解,一般是围绕着一篇课文的一个大问题进行全班的讨论和交流,但是在提问教学中,问题要尽可能细化具体,面向不同的学生。这三个问题,正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和反思。通过反复阅读,学生能够准确抓住文章的精髓,达到思考启发的学习效果。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课文中父亲用严厉的方式表达他对儿子的爱,你认同这种父爱吗?”要想提问有效,就需要师生密切配合,互为个体,锻炼独立思考能力。这时候,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亲子关系以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与课文进行比较,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共鸣的学生也可以接着发言。
总之,有效提问可以让学生深入文章内部,一般是在阅读教学的中后段时间进行。它不是基础性的提问,而是整合性的提问,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当堂输出,促使学生理清思路
如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真正动脑筋进行了思考,那么将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提的问题虽然不算很难,很多学生也都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有一些创见,但是如何表达出来却成了不少学生的难题。只思考而不去表达出来,能力的培养还是处在半空中,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输出、有效表达,有助于让学生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真正培养阅读思考的能力。
这种输出最好是集中在课上,因为在课下,学生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多方因素的干扰,可能沉不下心来思考问题。而且在课下,学生思考的时间过长,也不能有效提升思考反应能力。因此当堂输出,是培养学生快速思考能力和即时总结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当堂输出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教学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让学生思考同样是“思”,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由小组成员一同思考,最后在课堂上由小组代表分别进行展示,总结出结果。这些都属于口头输出,还可以动笔输出。有些学生的输出特长在手不在口,拿起笔来他们的思维才会更宽阔。比如,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一般都是教师边讲课边板书,这时可以让学生来,主要是让他们列出这篇课文中的所有人物,然后以人物关系图的形式整合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画图,复杂的叙事情节变得清晰起来,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把握文章中人物的矛盾所在。最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起来,看看学生在整理人物关系时是否有条理、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当堂输出的方法不能占用太多时间,考虑到学生写作速度,对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培养还要以口头输出为主、动笔输出为辅。当然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形式,更加多元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拓展阅读,拓宽学生思考空间
小学生的识字量已经帮助他们打开了阅读世界的大门,因此,对很多课外读物,他们都可以比较轻松地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的文章,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相对来说,科普性强、思辨性强的文章不多。这类文章虽然缺乏一定的文学美感,但是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却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的课业压力相对不重,可以有时间、有机会阅读更多的课外作品,因此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从课内文章出发,帮助学生渐渐向课外阅读拓展。
比如,教授《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红色少年英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战争年代孩子生活的不易,以及这些少年英雄的机智与勇敢,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国热情,努力学习。再配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面五星红旗》等课文的教学,使学生的思考层次从对小英雄的敬佩上升到对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担忧。
再如,教学《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多篇课文时,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集,让其了解远古人民的伟大智慧,激发想象力。
又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带领全班同学再阅读几篇《昆虫记》中的优秀篇章,让学生体会法布尔这位昆虫学家的神来之笔,激发他们对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毛主席的其他诗作,领略伟人风采,让学生认识到伟大的毛主席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颇有才情。这种拓展阅读的方式,对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提升思考空间很有帮助。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课堂上语文教師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营造、提问发言、小组讨论以及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课上更加活跃,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文章的意义所在。
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不仅靠语文阅读,也靠其他科目的学习。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和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凤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中旬刊),2014(9):113.
[2]陈文显.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推动学生思考的策略——听课有感[J].学周刊,2017(5):169-170
[3]于海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3(5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