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0-04-20陈心翠
【摘要】合唱教学不仅是中小学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但是在实际的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合唱教师一定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科学地进行解决,从而提升教师学生培养有效性,促进中小学合唱教学向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合唱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226-02
【本文著录格式】陈心翠.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北方音乐,2020,02(04):226-227.
一、中小学合唱教学存在问题
(一)合唱中学生气息不稳,不能合理换气
气乃声之本,气乃声之帅。合唱教学中,学生气息的培养在合唱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中小学合唱中,很多学生因为气息练习方法存在问题或者气息练习较少,因此在具体的合唱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气息问题影响其合唱效果,使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合唱中学生共鸣不好,缺乏实际练习
共鸣问题一直是合唱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他们往在合唱中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头腔、鼻腔及胸腔的共鸣,从而使歌唱中的声音出现过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良好歌唱效果形成。
(三)合唱中学生吐字不准,存在发音错误
在歌唱教学中,发音错误、吐字不准也是中小学学生合唱时常犯的错误,这些错误直接导致合唱中会出现各种不合时宜的声音,极大地影响了合唱效果,给合唱的效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影响了合唱整体的美好。
(四)合唱中学生缺乏情感,没有真情实感
合唱是一门艺术,而合唱的歌曲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要想在合唱中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深度诠释出来,让欣赏者能够得到切实的感受,在合唱中学生必须要能够对演唱的歌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听者感受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感同身受,获得良好的启迪。但是在中小学合唱中,由于学生年龄及理解水平等原因,很多中小学学生不能对于合唱歌曲进行深刻了解,从而在演唱中缺乏情感,不能完美地演绎其中的情感,直接对合唱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小学合唱教学解决策略
(一)科学练习,保证学生合唱气息
在歌曲演唱中,学生气息的合理化运用对于歌曲的表达及优质合唱效果的体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注重学生合唱中气息的培养,有效保证学生合唱气息的合理使用,为合唱效果的美好呈现打好基础。例如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采取“打嘟练习”及“连音练习”来锻炼学生的气息,帮助学生在合唱中科学调整自己的气息,助力完美合唱效果的体现。
打嘟又被称作唇颤音练习,它不仅能让高位置更好,声音更加明亮与通透,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音准,锻炼其气息,拓展其音域。教师在具体的锻炼学生气息的时候,不妨积极使用这样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气息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歌唱素养的提升。如教师可以选取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时常进行唇颤音练习,从而有效解决唱歌气短、气不够用的问题。另外在练习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在练习伊始一定要深吸气,但不能持续猛烈地吸气到捂胸的感覺,而是应该吸气到腰腹,使之涨起来。此外,如果训练者需要持续进行唇颤音练习时,最好是在15秒后换气进行换气,之后再接着来15秒。
(二)有效调整,加强学生合唱共鸣
歌唱中的共鸣对于歌唱起着极大的作用,它不仅对于歌唱者嗓音的大小、音色的变化及音质的好坏有着巨大的影响,还能够在歌唱中形成声音质量的变化。如果在歌唱中缺少共鸣,歌曲就会显得缺少色彩,单薄无力。所以要想加强合唱效果,完美展示合唱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共鸣训练,从而有效地促进合唱效果的提升。
头腔共鸣是声乐发声的一种有效性方法,其主要应用于高声区的练习。头腔共鸣也叫作鼻腔共鸣,其主要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窦等。头腔共鸣产生的生理结构位置是在鼻腔上方。窦部各空间有额窦、筛窦等,它们属于固定空间,声波共振是无气息的共鸣。体积小,位置高,这种共鸣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声区共鸣训练的时候,不妨积极使用这样的方法。
口腔共鸣对于歌唱者中声区练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以及喉腔,其有效性获得是在发音时,口腔自然打开,下腭主动放下并稍稍后拉,同时上腭要有上提的感觉。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这时,声波就会随着自身气息的推送从而流动向前,在口腔中引起持续振动,声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进行反射,这时就会产生鼻腔畅通及打开的感觉。
胸腔共鸣是低声区共鸣练习的方法,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放大,把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主动移向下齿背,使声波能在气管与喉头附近引起振动,再从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内,进而引起共鸣。
教师除了理由这些方法来加强中小学学生歌唱共鸣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和通畅有力的气息支持,这是共鸣的基础。其次要想获得“头声”,还要时常进行哼唱练习,这样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容易调节和控制气息、使其得到正确的发声,另一方面容易找到声音的位置,感受到声音的共鸣感,获得整体共鸣,而在具体的哼唱练习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四点:首先是站立的歌唱姿势和积极的呵喝状态。其次是要用口鼻垂直吸气,鼻孔兴奋张开,哼唱时集中一点,鼻子那儿哼,要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外叹气,一定要有叹气、通畅感。横隔腊有明显的支持点。第三则是哼唱时,嘴要能够保持似闭非闭,上下齿要能够活动而不是咬死,喉头下沉轻轻提气。最后则是哼唱时,发声者要能够使声音从上口盖的部位发出来,鼻梁与眉心要能够感到振动感。
1.加强锻炼,提升学生吐字能力
在合唱中,歌唱者的吐字要求是字正腔圆。只有在合唱中,歌唱者在演唱时,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才能真正的给人美的享受,让欣赏者体会出这些字里行间隐藏的情感。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吐字能力的训练,从而有效加强其合唱素养,提高其合唱水平。吐字练习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其都对于吐字有着不一样的要求,第一是字与字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在吐字中能够达到字字如贯珠的水平。其次是字与气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要让自己的吐字都能够在气息的轨道上过渡、走动与转换,气息不仅能够有效性的托着每一个字,而且还对字的力度感能够进行有效性影响。第三则是字与声的关系,也就是在发声时要求咽喉部必须稳定,而在吐字时又要求口腔的吐字器官灵活;最后则是字与情的关系,也就是要能够字字传声、字字关情。
2.构建情境,加强学生音乐感受
歌曲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其对于欣赏者还有一种激发情感、启迪思想的作用。而只有在演唱中演唱者自身对于这首歌曲传递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将其赋予在歌词的字里行间,从而使欣赏者能够接收到这种情感并产生共鸣。因此,在进行学生合唱素养培养时,教师还要能够积极利用情境构建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歌曲情感培养,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对于这些歌曲的理解,使其能够带着美好的情感完美地演绎这样的歌曲。
总而言之,合唱教学对于促进中小学能力与素养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当代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对合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性了解,从而在此基础上科学研究及总结,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合唱素养,促进其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宇凌.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多声部合唱教学[J].黄河之声,2018(6).
[2]张莲.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7(1).
[3]林晓慧.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进行合唱教学的实践[J].艺术科技,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