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 提高能力
2020-04-20刘燕晶
刘燕晶
摘 要:群文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它能够衍生出学生对本组群文的思考,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进一步提高读写能力水平。文章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为例,从单元语文拓展型群文阅读的内容构建、课堂具体实施、课后延伸三方面阐述如何开展“群文阅读背景下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
关键词:群文阅读;读写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6-0022-02
一、引言
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同议题下的4~8篇文章,实现一课一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全面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改变了 “用教材教”的传统教学模式,给教师极大的选择权和组合材料的权力,然而教师需要对群文主题与阅读素材进行有效选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多教师首先会选择课程标准的条条框框,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要求上寻找结合点,选择4~8篇不同层次、同一目的的文章。事实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训练重点来选择,不妨从教学目标、文章要素、作者信息等方面切入,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合理选择,使群文阅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具体且看如下教学探讨:
二、单元语文拓展型群文阅读的内容构建
在执教“父母之爱”群文前,笔者将教学目标设为两点:一是价值目标,即通过品读文本,再现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二是写法目标,即能理顺文章的表达顺序,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反映父母之爱的文章。由此,笔者选择了《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妈妈的银行存款》六篇文章。六篇文章的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①虽然是不同的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的文化,但主题一致;②文章体裁上,有人物记叙、诗歌、童话故事、小说等;③内容、阅读层次涵盖4~6年级不同阅读要求的文章。笔者这样的选择旨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认识到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的种种做法,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另外,教师选择群文阅读内容时需要联系生活、阅读的实际,适当地整合阅读目标要求。群文阅读教学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群文阅读要求在一定的时间里增加阅读量,因为一节课的阅读量是4~8篇,所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且篇数往往不少于3篇。可见,教师不能以传统经典阅读单篇的教学目标作为课堂上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应做出必要的整合,充分体现群文功效;不仅要体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理念,还要注意目标点集中。
在“父母之爱”群文一课中,笔者对教学目标进行如下整合:一是在多篇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国家中的父母之爱;二是在群文阅读中,注意通过文章中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品质的描写方法;三是在对比阅读中,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感受父母之爱,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基于同主题群文阅读目标考虑,在多篇阅读中,无法参照传统单篇经典阅读那样面面俱到的细致化教学目标,必然会对传统阅读中一些字词音义理解、特殊句段分析等进行有效取舍。群文阅读中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价值等进行有效整合,提升课堂群文阅读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告诉学生怎么阅读,如何阅读,达到“原生态阅读”或者“生活化阅读”的目标。
三、单元语文拓展型群文阅读的课堂具体实施
基于以上单元语文拓展型群文阅读的内容选择的有效分析,教师在“单元语文拓展型群文阅读”的课堂实施中,不妨有效采用以下的操作模式,即“回顾并明确主题─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这四大板块。具体如下:
回顾并明确主题。在执教“父母之爱”群文时,笔者先进行谈话导入:“××,你们今天的衣服真漂亮,谁为你买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哟,真幸福。你的父母真爱你。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严格的要求,是热情的鼓励。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感悟父母的爱。父母的爱究竟是什么呢?”接着,对本单元进行主题回顾,问:“本单元我们分别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父爱或母爱?”之后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明确学习方法。本环节的目的是提炼本单元的主题,这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保障。
阅读概览要求。教师需要让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执教“父母之爱”群文前一天,笔者就让学生认真阅读《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妈妈的银行存款》等六篇文章。在上课之前分发阅读记录表(如下表),让学生在课上与同桌组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和填写。
片段分享、精彩赏析。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多元化的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心得、感悟,这样不仅能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如在交流《鼾声》中,学生分享道:从“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他还从四个“轻轻地”中感悟到父亲对“我”的爱是那样的深沉,是那样的体贴……这时,笔者顺势说道:“你怎么会有这样深的体会?”只见,这位学生深思了片刻,动情地说道:“有一次,我深夜发高烧,爸爸知道了,他抚摸着我的头,找出退烧药,端来一杯温开水,扶起我,让我靠在床头,喂我吃完药后,让我再躺下,拿起蘸湿的毛巾敷在我额头上,我迷迷糊糊中感受到爸爸的动作是那么的轻。今天,我再读到这四个“轻轻地”时,感慨万千。说到这里,这个学生声音有点哽咽。全班学生受到感染,沉静一会儿就纷纷举手要求讲述自己父母对自己深情的爱。
这时,笔者看到一名后进生犹豫地举了一下手,又放下。笔者眼前一亮,问他有什么想说的。他沉思了一下说:“老师,我爸爸对我的爱,那就是恨铁不成钢。记得上星期数学试卷分发后,老师让我们拿回去给父母看一下并签名。我看到那成绩,心不由得沉了下来,回家后可少不了一顿‘加餐。果然,我一回家把卷子一交出,爸爸的脸变得‘乌云密布,接着就‘狂风暴雨。只见,爸爸随手操起身旁的扫帚,往我身上抽了几下。突然他丢下了扫帚,蹲在旁边,拿出香烟,狠狠地大口大口地吸着。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蒙住了,停止了哭泣。我还看到爸爸的眼角湿润了,俗语说‘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今天,我读了这组群文阅读后,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眼泪包含着爸爸对我的爱,虽然这爱如同暴风骤雨般强烈,但仍如此深沉。”当听到这里时,笔者也深刻体会到群文阅读的魅力,觉得他们的心与父母的拉近了,进一步感悟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教师在这里的角色不仅是阅读活动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更是阅读的参与者与聆听者。
另外,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所选的群文进行比较。这样既能体现选择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经验。
例如,在本组群文阅读中,笔者在学生充分交流片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六篇文章进行比较,并引出话题:这些文章有什么特点,它们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体现父母之爱的?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可以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来体现父母之爱。
四、单元语文拓展型群文阅读的课后延伸
群文阅读教学像一把钥匙,它为我们开启广阔、精彩、丰富的课外世界。在“父母之爱”一组教学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本组群文阅读中所积累的好词好句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写一篇反映父母之爱的文章,体裁不限,并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傅雷家书》《窗边的小豆豆》《父亲手记》等作品,让学生做一份关于“父母之爱”的手抄报,对比中外父母之爱的特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其与父母的沟通。
由于有先前阅读说话训练的铺垫,学生跃跃欲试,课后的练写,自然也水到渠成。学生在写作中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文章中的表达方法。记得有一名学生写一首小诗《父母》:
感谢你们/把我带到了这个美妙的世界/
感谢你们/给了我自由的空气/
感谢你们/在我挫败时/给了我鼓励的目光/教会我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感谢你们/在我犯错时/给了我严厉的批评/
感谢你们/在我受伤时/将我抱起安慰我/
感谢你们/谆谆的教导/殷殷的嘱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祝你们永远健康/
五、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是当前新课改深度延伸下的一种适合中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单元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能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動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徐玉英.议题,群文阅读的抓手[J].贵州教育,2015(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