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下,民生保障尤重
2020-04-20郑旭
郑旭
春暖花开,武汉归来。
经中央批准,4月8日零时,武汉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标志着这座英雄的城市正式“解封”、重新开启;标志着经过“战”中坚守、八方驰援,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夺取了阶段性战果;标志着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
尽管防控工作形势持续向好,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解封”不代表“解防”,病例零增长不代表病毒传播零风险,打开城池之门不代表敞开居家宅门,不能有“歇歇脚”“松松劲”的放松心理。
当前,随着国际疫情蔓延加快,我们所面临的疫情境外输入压力越来越大,这给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坚持防放并举,树立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是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工作决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大力度。要坚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常态化,就是要应国内外疫情新形势,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措施,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譬如,在内防反弹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巩固湖北等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成效,并持续抓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应抓好无症状感染者精准防控,把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
而对于“外防输入”,则要加强陆海口岸疫情防控,加快补齐外防输入的薄弱环节。应加大对边境城市疫情防控人员和物资保障力度,协调解决好在卫生检疫、防疫物资、医护力量、隔离条件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要严格落实对所有入境人员都实施14天集中隔离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病例。
疫情防控离不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常态化条件下,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以食为天。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虽然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但各地还是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继续做好猪肉、果蔬等副食品生产流通组织,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社会保障乃民生之依。各地应适当提高困难群体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及时启动相关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各地要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条件,加大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进而释放更多就业岗位。此外,还应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等重要论断,善于克危为机,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