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战略契机推动石家庄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2020-04-20路召飞王昊许赛赛
路召飞 王昊 许赛赛
[摘要]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实现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也是乡村振兴的显著标志之一。推动构建农村三次产业之间交叉渗透、有机融合、良性互动的崭新局面,使得农业产业链得以延伸、价值链得以拓展、多样功能叠加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对于推动广大农民收入增加、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广袤农村繁荣富强意义重大。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于科学发展,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得契机,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快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战略契机;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04-0041-05
众所周知,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历来都备受党和国家重视。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财物单向度流入城镇而造成的农业整体发展滞后、广袤农村缺乏生机活力、广大农民收入总体偏低的境况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要做到产业兴旺就必须将立足点牢牢放在农业农村这个基础上,在要素、制度和技术创新的融合发展道路过程中,让农业不再“单枪匹马”“单打独斗”,不再仅仅局限于种养业生产环节,而是要在相互联系中前后延伸、左右拓展,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的有机整合、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一、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探索和构建循环发展生态圈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本来应该根据生物链结构特点而遵循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全面发展的成长路径。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传统农业在一定的时间内采用的却是粗放型发展方式,单打一地抓粮食生产,并没有将经济作物种植业、牧业、副业、渔业与粮食种植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优化调整,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难以构建和形成循环发展的生态圈。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实质上就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循环利用为原则,以打造高效供给体系为目标来探索和构建循环发展的农业生态圈。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看不到普遍联系所能带来的广泛价值,忽视甚至漠视发展所追求的全面可持续的价值取向,难以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因此,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融合,努力探索和构建循环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生态圈便成为一种必要选择和必然途径。
石家庄市域内广大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基础和气候条件,拥有小麦、玉米、杂粮等优质粮食种植的厚重经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单打一地抓粮食生产而忽视经济作物种植业、牧业、副业的历史烙印也曾非常明显。进入新时代,优化传统农业内部结构,探索和构建循环发展的农业生态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质量农业转型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重要支撑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推动农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石家庄域内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历史传统、气候条件等,坚持因地制宜,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将做优粮食产业与做大果蔬产业、做强乳品产业、做精养殖产业、做细中药材产业紧密结合,努力打造粮食种植业与农业特色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也必须坚持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底线要求,循环利用的原则标准,高效供给体系的目标追求,推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融合,探索和构建循环发展的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区域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融合,打造循环发展新格局首先必须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传统农业单一经营的弊端十分明显,教训非常深刻,给资源环境造成的浪费触目惊心。因此,跳出传统观念的条条框框,“跳出农业看农业”,才能看得见不一样的山水,才能打牢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的思想基础。其次,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融合,打造循环发展新格局还必须要坚守科学审慎的态度,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具体情况必然不同,脱离了客观实际,离开了调查研究,不坚持科学审慎的态度,必然难以精准施策而致弊端丛生。再次,促进农业内部结構优化融合,打造循环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方针,充分激发农业发展潜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融合的目的是要打造种养结构科学合理的高效、绿色农业,只有坚持科学的指导方针才能在推动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融合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益、新技术、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也才能达到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内在潜力的最大挖掘。
二、推动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传统农业仅仅沿用以粮食种植为核心的单一模式,“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弊端与缺陷广为诟病。不仅陷入了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同时也割裂了产业链条上的前后联系与延展,难以实现价值叠加与倍数增长。三次产业纵向延伸实质上就是为了还原产业链条的完整性而沿着产业链条这条“主动脉”推动前后衔接,不断破解传统农业产和销连接缺乏完整性与紧密性,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有机互动格局的弊端,从而构建起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就业链有效延长、价值链弹性延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与推进,充分而有效发挥其振兴与发展的现实效度,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纵向沿产业链条这条“主动脉”延伸必须以农业为桥梁,努力形成农业上游与下游紧密衔接、良性互动,多措并举打造“小农户”与“大市场”、现代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高效联结的互动格局,从整体上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健全与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石家庄市拥有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鲜食玉米、小杂粮、杂交谷等特色产业,同时也拥有西部山区核桃、大枣、食用菌,东部番茄、南部黄瓜、北部西瓜甜瓜等果蔬产业优势产区。推动石家庄域内广大农村三次产业纵向延伸必然能够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使得传统农业摆脱单一循环的桎梏而实现价值的叠加与倍数增长。在科学规划、精准布局与合理施策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引导相关龙头产业集中发展,不仅可以拓展传统农业上游的农产品生产、生产资料供应以及技术研发,同时还可以延伸拓展下游的销售和服务环节。这种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的纵向延伸发展,不仅可以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众多领域的全面覆盖,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还能够实现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
沿着农业产业链条推动纵向深度拓展和延伸,是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观点的充分运用。在这种纵向延伸的动态过程中,传统农业可以真正突破固有模式的桎梏而实现提质增效并走上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农产品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成本可以明显降低并切实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整个农业的产业链条的增值能力明显提高,发展的内涵与质量明显提升,广大农民的收入渠道能够切实丰富与拓展。
三、推动横向拓展,挖掘和提升农业价值创造潜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产业可以与原来看似毫不相关的产业与领域发生种种联系从而使得传统农业拥有了多种多样的新功能。在这种新功能被赋予的过程中,传统农业在原有价值继续保持的同时,新的价值创造潜力被深度挖掘出来,从而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有序流动,实现了整个农业新价值的凸显与叠加。这无疑是横向拓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推动横向拓展的目的之所在。所谓三次产业横向拓展实质上便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飞跃,在保持传统农业本质属性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农业的多样功能,使得农业价值创造潜能被充分挖掘和提升。以单一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之所以广为诟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其不能在相互联系中赋予传统农业以多重价值功能。推动横向拓展可以深度挖掘和提升农业价值创造潜力,赋予农业以科技、文化以及教育与环境等多重价值功能,使得传统农业可以覆盖到生产、生活与生态等多个领域,催生出创意农业、教育农园、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实现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环保、健康等产业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格局。这种横向拓展使得传统农业在保持原有定位和属性的基础之上外延更为丰沛。
坐落于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的鹿泉谷家峪村,在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横向拓展,不断挖掘和提升农业创造潜力方面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新路,为石家庄域内广大农村地区走产业横向融合之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因常年缺水,耐旱的香椿树便成为全村主要的种植作物。因位置靠山,石块垒砌的四合院便成为村民的家庭住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谷家峪村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重点突出“香椿”和“石头”两大特点,以香椿产业为“酵母”,深入挖掘石头建筑历史乡愁,始终坚持“建设美丽与经营美丽”紧密结合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了传统农业与观光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环保的有机统一,不仅拓展了农业的多重价值功能,而且成为石家庄美丽乡村建设中内外兼修的典范。在这种横向融合与拓展的过程中,传统农业的属性和定位并没有改变。相较于原来,不同的便是传统农业外延得以拓展,新价值得以挖掘,不仅形成了传统农业与旅游、环保、教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而且村民的收入渠道更加多样,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以赋予传统农业新功能为定位的农村三次产业横向融合不仅可以保持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同时还可以深度拓展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的拓展不仅能够赋予传统农业新动能,同时也能够使得传统农业逐步突破原有收益边界,实现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联通互动和有序发展,从而形成传统农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良性互动的健康发展态势和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
四、推动高新技术应用,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水平
推动高新技术的应用实质上就是要深化农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各种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不断提升整个农业产业的水平和效益。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石家庄虽然具有传统农业发展的地域优势,但在全国范围内相较而言,并非农业强市。石家庄域内一些乡村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在遵循“靠天吃饭”和“人扛牛拉”的传统模式。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并没有折射出任何科学技术发展的身影,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单纯依靠劳动力投入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桎梏。而要解决当前石家庄域内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绿色发展水平低的难题,唯一的途径便是不断探索農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紧紧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整个农业产业上台阶、上水平,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化农业发展新模式。
在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全面提升农业整体化水平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看到,当前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便是广大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还有待提升。知识的匮乏、信息的滞后导致一些农民不能正确掌握和科学使用农业高新技术,甚至有一些人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过分依赖生产经验而对于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持怀疑态度甚至抱有抵触心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科技推广人员,也需要拥有一定知识积累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没有农业高新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没有现代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队伍,就不可能带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发展,更不可能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同时,农业高新技术在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要给予高度关注和密切监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评估和监控。
五、增强“两只手”合力,推动形成融合新格局
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广大农民收入增加、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广袤农村繁荣富强意义重大。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推动广大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但是,深度融合必须要融出特色、形成优势、开创新格局,真正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真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添彩仅仅依靠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出现的产业融合实践,仅仅依靠一个或者几个“能人”努力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所形成的合力,努力形成广大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不断开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持续展现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真正魅力。
在石家庄西部山区,中药材种植业已经渐成规模并初具特色。在种植和销售的过程中,一些农村的“行家里手”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与人脉关系自然而然地向着产业链的两头延伸,形成了加工、销售、服务等纵向融合现象。也有一些“能人”依靠中药材种植业平台建起了农家乐,引入了观光旅游与研学游,实现了农业与旅游和教育等产业的对接,形成了横向融合现象。这无疑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这种自发产生的产业融合现象使得这些“行家里手”“能人”在市场经济中腾转挪移、大显身手。但是,要让石家庄西部山区中药材产业真正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的过程中顺利度过市场认可的“磨合期”,增人气、扩影响、出特色、展优势,避免出现各行其是的“三张皮”,还必须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规划、引导、扶持。应该以经营集约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知名化为方向,引导龙头企业将做大做强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相应支持,推动石家庄域内农村三次产业真正展现融合魅力。
毋庸置疑,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为广大农村中在三次产业自发融合过程中出现的“行家里手”“能人”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但是,这种自发的产业融合实践非常容易产生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恶果,导致相互之间价格倾轧,不仅不能推动产业融合的特色化、优势化发展,更会影响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效度大打折扣。要为广大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走向可持续、特色化、差异化、优势化发展道路提供信息、政策、人才、资金支持与引导,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稳定剂、催化剂、推进器作用。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在实践中,让“两只手”切实形成合力并非轻而易举、唾手可得。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科学规划,缺乏精准引导,精准施策,而且放任不管,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产业融合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窝蜂”式的低端重复、同质化竞争。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将自己定位为“管家婆”,事事卡得太死太细、管得太苛太严,严重损害了市场的灵活性,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要推动形成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合力,融出特色、形成优势、开创新格局,就必须要在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下,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秉持改革创新的勇气,明确自己需要管什么、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让政府既“占位”又不“越位”,既“有为”又有所“不为”,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优势,切实让“两只手”紧紧攥成拳头、形成合力,推动形成广大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从整体上来看,石家庄域内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等不同区域历史传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销渠道、政策定位各不相同。在新时代,更应该瞄准和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因地制宜、差异定位,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并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形成石家庄本地农村三次产业横向融合、纵向融合、与高科技融合等科学、可持续、可循环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两只手”合力,最终串点成线、由线及面,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加快把石家庄建设成为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助力添彩。
参考文献:
[1]杨涛.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践特征与提升路径[J].中州学刊,2019,269(5):37-42.
[2]沈月,张佳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基于三产融合的视角[J].北方论丛,2019(2).
[3]劉海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优化升级与三产融合[J].经济纵横,2018,396(11):117-122.
[4]姜晶,崔雁冰.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8,415(7):41-47.
[5]姜长云.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233(5):43-49.
[6]孙学立.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及其路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5(1):61-67.
课题负责人:路召飞
课题组成员:王昊 许赛赛 赵然
责任编辑:邓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