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4-20杨晓艺韦红梅
杨晓艺 韦红梅
【摘要】音乐是一门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神经,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音乐教育越发受到重视,音乐专业生源逐年增加,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与艺术交流与融合,西式音乐融入到我国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是音乐者歌唱水平的体现,需要进行系统地学习与训练,我国声乐美声教学起步较晚,尽管发展至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化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基于此,为提升声乐美声教学效率与效果,应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出解决的策略,可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增强师资力量等对策来促进声乐美声教学更为科学、合理化。
【关键词】声乐;美声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95-02
【本文著录格式】杨晓艺,韦红梅.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20,03(05):95-96.
引言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是一种音色独特的混合声区唱法,对世界各地的声乐艺术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声唱法融入到我国音乐教育中,不断壮大与发展,当前,声乐美声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声乐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除了促进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知识以外,还能培养其声乐能力,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美声唱法具有一定的难度,若按照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难以有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声乐人才,因此需对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进行创新,从整体上提升声乐美声教学的质量。
一、声乐美声概述
声乐是指以人的声带为主进行演唱的音乐形式,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三种唱法的模式与风格都不尽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声乐通常泛指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是歌唱的一种基础风格,也是一种发声方式,注重发音的技巧与声音的共鸣,旨在追求强烈的穿透力,需保证喉头发声位置向下并充分打开喉咙,使打开的共鸣腔体完全、均匀地共鸣,高比例混合使用真声假声,以获得圆润、松弛的声音效果[1]。
我国音乐专业教育教学领域中,声乐美声是基础且必修的课程,受到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与专业学生的重视。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再加上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给高校音乐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为培养高素质声乐人才,应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对美声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与改进。
二、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日益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所培养的人才也多元化。高校声乐专业展开教学旨在培养艺术性人才,进行美声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需注重实践性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声乐能力。当前,高校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尽管部分声乐教师积极响应改革,对声乐美声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但教学改革不够全面,多是集中在美声教学的某阶段或方面,难以产生深刻的指导意义[2]。在课程设置方面,仍是采用以往的模式来进行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声乐美声与传统声乐存在一定的区别,进行课程设置需要结合美声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确保课程设置能够科学合理。
(二)教学内容单一化
高校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化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声乐美声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以西方教材内容为依据来进行教学,鲜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特征,教师很少对教学实际实践进行总结,导致声乐美声教学效果低下。声乐教学中,多以西方音乐价值体系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安排与设置,更多地关注西方音乐,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对声乐教学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3]。因声乐美声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忽视了多方面培养,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多唱多练,逐渐掌握美声唱法,教学氛围较为枯燥沉闷,制约了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是教学流程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与问题。受到经费、对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所需的高端、通用型乐器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支撑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导致声乐美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声乐美声唱法的掌握与应用,影响到学生的声乐素养水平,从而导致就业竞争力不高。
(三)理论教育受到忽视
高校声乐美声教学中还存在理论教育受到忽视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受到声乐教学考评体系的影响,声乐美声教学更多的侧重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如注重学生美声歌唱的发声方法、节奏与旋律等,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声乐理论教育,鲜少涉及到声乐艺术整体观[4]。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学习声乐美声的过程中,需要兼顾理论与实践,以从整体上提升综合能力,否则即便具有高超的美声唱法与技术,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声乐素养水平仍较低,会对美声表演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在进行声乐美声表演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更容易走调或者忘词,这主要是因为理论教育不受重视,学生对声乐美声缺少理想认知。
(四)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声乐美声教学中,教学成效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教师。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美声唱法流传到我国时间较晚,随着近年来不断发展与壮大,美声唱法在我国音樂艺术领域流传较为广泛,声乐美声教学也越发受到重视,当前我国不少高校组织开展美声教学,缺乏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定程度制约了美声唱法音乐人才的培养[5]。要成为一名专业、优秀的声乐美声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素质与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否则难以输出强大的知识库,应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表演。
三、声乐美声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美声教学效率与质量,首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在实际声乐美声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与情况,比如为提高声乐美声的教学效率,可组织公开课、小组课等形式。针对声乐美声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教师可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班级整体掌握美声相关理论知识。针对声乐美声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教师可采用小组课、个别课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以音色、声乐水平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布置题目或任务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练习与互相学习,提升声乐美声技能与水平的同时,能培养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丰富教学评价方式,给予指导促进改进问题,以进一步提升声乐美声技能[6]。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公开课教学,结合自身的舞台表演经验、专业美声知识以及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进行学习与锻炼,以提升综合素质,锻炼舞台表演能力,进一步提升演出水平。
(二)优化课程设置
当前,高校声乐美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基于此,对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需要结合专业培养方向,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就业额竞争力。高校声乐美声课程设置进行优化,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声乐美声教学课程与专业培养方向的关系,接着结合此依据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比如针对师范院校的声乐美声专业教学,除了注重美声技能练习以外,还应该加强美声理论知识教学,主要包括乐理基础、曲式分析以及音乐文化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就业后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7]。值得注意的是,对声乐美声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确保课程对学生而言具有实用性。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近年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已然取得一定成效。高校声乐美声教学需要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创新,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乐美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声乐的波形,进行比较与分析,有助于学生更为简单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还可录制教学情况并将其发布到线上学习平台,便于学生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进行学习与练习。
(四)增强师资力量
提升声乐美声教学质量,高校需要加大投入来增强师资力量,以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声乐美声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内容较为详细复杂,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美声技能以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经验以及教学能力,能够将自身的知识技能输出、传授给学生[8]。因此,高校在进行招聘时,需要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经验与责任心,针对学校已有的声乐美声教师,积极组织培训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在培训学习以及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教学水平。
四、结语
综上,高校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创新,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还需积极参与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自身实力,为学生呈现更为完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丛琳.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9(15):72.
[2]叶雯.从全国金钟奖声乐美声组比赛规定必须演唱中国作品这一现象反思美声教学中“水土不服”的问题[J].北方音乐,2018,38(01):250-251.
[3]傅韵.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7(22):149-150.
[4]段学光.试论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艺术评鉴,2016(14):114-116.
[5]杜献.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亚太教育,2016(6):104-105.
[6]张丽.高师声乐改革中如何加强美声技巧的训练[J].黄河之声,2015(18):24.
[7]刘辉.为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而不懈努力——在第一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声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J].音乐生活,2015(1):45-46.
[8]寧大光.中国民族歌剧声乐“美声化”趋势的研究与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杨晓艺(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内江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声乐美声演唱及教学;韦红梅(1968—),女,汉族,重庆南川人,本科,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