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补白 促发情感
2020-04-20林春晓
林春晓
十年前,我大学毕业,进入南宁市民主路小学从教,在“师带徒”的学习平台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行。直至2015年11月28日,我作为广西唯一的选手,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遭遇”了从教以来最大的一场“硬仗”——比赛前一天抽签定课、仅仅一个晚上准备,所幸有众多师傅的智慧和精神支撑,我终于顺利闯过这一关,拿下了大赛一等奖。这次赛课,我执教的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去年的树》第一课时最大的收获是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坚定以学生为中心,巧用教学补白,促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下面,我谈谈这节课的教学体会。
一、把握课文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针对第二学段(即小学3—4年级,俗称中年段)阅读提出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学段目标与内容。《去年的树》从体裁上讲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对含蓄,有许多情感“留白”没有言明。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些没有言明的情感的理解,针对该课阅读教学,我们决定采用以下教学实施策略: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带思,发展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再由教师带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三次对话和两个“看”字,组织学生进行补白练习,强化对课文关键词句的阅读理解和对相关情感的表达,发展学生把握文章大意、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以及创意表达的能力。
综合课标对中年段识字与写字、阅读等方面学段目标的要求,基于课文自身的特点及教学补白需要,我们为《去年的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读准“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四个新词和“鸟儿、哪儿、细条条儿”等儿化音。2.通过写批注、添加提示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童话语言朴实无华的特点,感受人物内心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3.体会鸟儿和树之间纯真的友谊,懂得朋友之间要信守诺言、真诚奉献。重点是品读课文的三组对话,体会童话揭示的信守承诺、珍惜友情的道理。难点是理解体会第15自然段、第17自然段中的两次“看”,通过读、悟角色对话,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补白策略的实施及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补白指的是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适当“补充”课文中的言语“空白”,突显自身对课文情感和文章意蕴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更富创造性,在发展学生知识、情感、价值观方面取得更大的教学突破。尽管教学补白很重要,但也应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方式,而不是补白越多越好。在本课中,我们把教学补白安排在了学生自读自悟之后,重点采用了紧扣关键词语补白、增加情节补白两种补白方式。本课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围绕童话的特点,以师生对话方式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童话特点“不是真实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熟悉的“快乐”情感进行新课学习,对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关知识的迁移和内化有积极的作用。
(二)安排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课标要求中年段的学生应“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本课为《去年的树》第一课时,读通课文、理清文脉自然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环节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音、学会概括文章大意,为下文的“情感”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过程略)。
(三)多种方式读,相机嵌入阅读理解的方法(写批注和添加提示语等)、朗读中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等,重点指导学生感受三组对话中所蕴含的鸟儿对树的深厚情谊
课文中有许多没有用言语说明的地方,比如:树和鸟儿的情感究竟是怎样的?树怎样听小鸟唱歌?小鸟是怎么唱歌的?他们的心情怎样?等等。课文的语言“空白”点很多,教学中我们又不可能在散点处将以上内容一点点“填充”进去,将文章“改”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解决的办法就是有效融合,通过找准故事的暗线即鸟儿对树的诺言以及为践行诺言而发生的四处寻找树的故事,从中感受鸟儿与树的深厚情感。基于以上暗线,再回到课文,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即可找到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分别与树根、大门和小女孩进行的三次关键对话以及在课文最后三段中两次“盯着(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中的“看”这个关键词语。为此,我们设计的教学流程是,从“承诺”的问题起步,再归于“承诺”,揭示课文所要讲述的“信守承诺、珍惜友情”的道理,相機“走进”三组对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体会鸟儿对树的深厚情谊。
1.默读理解与课堂交流
课标要求中年段学生应“初步学会默读”,而有价值的默读需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所侧重地读。在本课中,我给学生安排了如下问题,并提示运用之前学过的阅读方法: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在那次分别时,鸟儿承诺回来时要给树唱歌,可是她的承诺能顺利实现吗?请同学们默读第5—14自然段,画出鸟儿回来后四处寻找树的三组对话,体会鸟儿四处寻找树以及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对话时的心情,并在相关的文字旁边写明自己的体会。
学生默读结束,进入课堂交流。我先后出示三组对话,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所感受到的鸟儿的情感(过程略)。
2.分角色朗读及教学指导,重点感悟三组对话中鸟儿的深情
首先安排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小鸟,一人读树根,一人读大门,一人读小女孩,其中的一名学生兼读旁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并在组内互评是否“读出了他们的心情”。
接着是小组汇报,课堂生生互评,教师相机点拨——着重引导学生在课文相关句子中添加恰当的提示语(如图1),体现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朗读训练。在引导体验中,教师可设计如下“提示语补白”,导引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代入”故事当中,去深切体会、合理想象和表达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我们知道爱幻想、善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随着作者的描述沉浸于童话情境之中,喜角色之所喜,忧角色之所忧,与其说他们是在阅读,不如说他们是在体验。沉浸于童话中的儿童,自然把童话形象当作身边的朋友,把童话故事当作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做到吗?
然后是全班分角色表演读。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感受童话语言朴实、浅显的特点。先是给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在鸟儿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寻找中,我们再次体会到鸟儿与树的感情是如此深厚,在鸟儿和树的内心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但是大家看看课文有没有写树的难过,有没有写鸟的伤心欲绝和心急如焚呢?之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真体会文章在没有使用大量提示语、修饰词的情况下,却依然能够借助这些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内心丰富情感的语言特点,要求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实现语言和思维、朗读和感悟的同步发展。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生成。其间我还启用了多种读书方法,包括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示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组展示读、齐读等,侧重指导学生注意体会童话语言朴实的特点、体会课文“留白”处的情感表达,做到了读时有层次、读中有指导,尊重学生体验、淡化技术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生读的形式多样、时间充分,在朗读中物我两忘,完全沉浸于故事当中,较好地表现了自己对童话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四)聚焦鸟儿与树的友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说话、写话,进行情感升华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也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我们抓住一个关键词和一个关键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透析并升华鸟儿对树的情感,进行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聚焦“看”字做文章,引导学生品味鸟儿对树的深情,揭示童话故事所要讲述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教师首先让一名学生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然后组织课堂交流。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鸟儿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歌?
师:谁来说一说?
生:(齐答)遵守约定,信守诺言。
生2:我的疑问是,鸟儿看着灯火会想些什么?
师: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这三段有两个“看”。第一个“看”,“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想说——
生3:树啊,你怎么变成这样啦。我回来给你唱歌了,你能听见吗?
师:于是,鸟儿把难过融进了歌声里。
生4:第二个“看”,“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在心里说——再见了,树,我会记住我们这一份友谊的。
师:是啊,鸟儿是多么的留恋,多么地珍惜这份友情啊!(板书: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顺着学生提出的疑问,我紧紧抓住课文中这最耐人寻味、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深意的两句话——鸟儿两次“盯着(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中的“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延伸鸟儿对树的“真情告白”,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2.朗读、想象,感受鳥儿与树的深情厚谊
首先是师生复沓式朗读开头第一段的关键句:“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引导学生反复回味鸟儿给树唱歌的温馨画面,从中感受鸟儿与树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3.再次回到两个“看”字,围绕最后一次“看”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如图2)
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练笔写话,教师指导巡视,板书“写心理”;最后全班交流(过程略)。
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换句话说,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对文本的体悟。学生在课堂中发现疑惑、解决疑惑,用心理补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了课文文字背后的深意。学生们用语言描述的精彩画面和精彩补白,是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一次难忘的情感经历,一份温暖的人文关怀,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