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强:把每一件零件干到最漂亮
2020-04-20黄瑾
黄瑾
“既然选择了航空发动机这一行,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手上的每一件零件,干到最漂亮。”白强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白强从事数控加工操作,担任白强青年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短短9年他从入厂时的中级工成长为数控铣专业的拔尖人才,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等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专注技艺、超越自我,好学善思的数控兵
白强精通机械制造、数控系统、三维软件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多种数控设备的操作和编程技术,尤其擅长大型薄壁组合件的加工,而这离不开他常年累月、孜孜不倦的钻研。“白强学习非常认真,勤于思考问题,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对知识非常渴望,有远大的志向……”说起自己的得意门生,贵州省劳动模范彭庆刚师傅总是赞不绝口。
白强2009年6月毕业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和他现在所从事的数控操作岗位完全不对口。由于公司数控方面用人需缺,白强便被安排在燃烧部件事业部数控班,跟从彭庆刚师傅拜师学艺,学习操作数控加工中心设备。工作中,他认真领会师傅在操作时的每一个讲解,做好工作笔记,下班后,对照笔记重温操作步骤,对有疑问的地方,第二天主动请教师傅,使自己对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能全面掌握。白强的好学,使他进步很快,短短三个月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该设备的车、铣、镗等加工方法。看到他的成长,师傅暗自庆幸,这是一个干数控的好苗子,于是师傅便放手让他独立上机操作。在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充实专业理论知识,并通过实战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多台数控设备的操作和编程,逐渐成为生产力量上的骨干。
成为一名高技能数控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技能。2014年分厂进了一台新设备,对没有接触过的白强来说,是压力更是挑战,他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资料,对比机床说明书,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设备的操作和编程。
白强做事低调,为人谦虚好学,通过几年自学CAD/CAM软件,他能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编程、仿真,编制复杂曲面及多轴加工数控程序,对零件进行自动化高速加工。他还积极参加公司QC质量活动,五小成果等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数十个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多次在公司技能比武、贵州省装备制造业技能大赛、贵州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佳绩。
白强说,不管是哪次比赛,他都全力以赴。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程序他都自己动手,编写的程序路径合理、效率高。面对不同的零件,需要处理的加工技术问题多,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学无止境、百战不殆,技术革新的探路者
燃烧零部件作为航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之一,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白强承担着各型号组件的试制加工,这些组件的价值都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每天面对昂贵的组件,对每个操作工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他毫无畏惧,遇到急件、难加工组件,他总是第一个勇于啃这些“硬骨头”。
某组件壁厚只有1毫米,刚性差、变形大,这个难题一直困扰了大家很长一段时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白强经过无数个日夜、无数次的模拟试验,终于解决了加工难题,使零件精度达到0.005毫米,最终满足零件加工要求。某组件口径小、台阶深,国内尚无此类型孔的加工方法。白强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不断与技术专家和团队人员一起研究,自行设计小深孔刀具,采用新型加工技术,一举获得成功。某零件采用薄壁不规则曲面结构,发生形变,修复可能性很小,一般人不敢上手。白强主动承接下来,反复钻研试验,最终完美地修复了该零件,并形成作业标准,提升了大家对解决此类问题的认知。提起白强,同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白强以身体力行、用心浇灌,成长为数控加工领域的专家。
看白强干活,你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他双手把着操作台,先看半小时图纸,做到心里有数,然后绕着机床走圈观察零件,反复几次之后,开动机床,操作台上放著一个计算器,每加工一段时间,他会带上口罩,进入机床测量尺寸,再计算,修正程序,然后再开动机床,有时候还会停下来更换刀具,没有神乎其神的操作,但平静如水的表面下,是他潜心观察、细心琢磨、不断运算的思量。在使用五轴机床加工零件时,白强发现这种机床半自动角向找正方法效率很低,每次要花10多分钟甚至半小时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加工进度,他利用自己学到的高级语言编程,反复试验,对机床的程序进行优化,最终改进角向找正方法,现在找正只需要30秒就可以完成,别人干一件活,白强可以干两件活。干同一件零件,他会不断研究新的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次比一次加工快。
这些年白强注重设备功能研究开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业人士、不断试验,对比分析,开发了多项设备潜在功能,为解决现场技术难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总结薄壁易变形件数控加工技巧,通过合理选用刀具,优化装夹方案,总结经验数据,调整切削参数,优化加工路径,总结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加工技巧,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
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质量制胜”的践行者
白强铭记,自己所从事的是国家国防武器装备科研事业,事关国家安危,责任重大,绝不能掉以轻心。所以他历来态度认真,勤于深研。白强刻苦钻研数控加工技能,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理念,确保自己所加工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艺术品,加工的产品一次提交合格率均达到100%。在发动机研制中,他多次提前分析改进加工工艺,及时避免加工损失和消灭质量隐患。说起心得,他格外强调:加工前做足准备,加工时用心细心,结束后及时总结,时刻想着精益改善就能不断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多年的技术钻研,白强练就了“千里眼、顺风耳”的“绝活”。在嘈杂的车间里,白强贴着机床盯着铁屑站着一动不动,仅凭数控机床运转、刀具切削和加工振动的声音,以及铁屑的颜色、形状,他就能判断出刀具磨损的程度,判断孔的加工深度,这手“绝活”不仅让他干活效率极高,还多次提前发现零件异常情况,避免了质量问题的出现,也创造了从入厂至今连续9年无质量问题的记录,被多次评为质量卓越AAA员工。“我要尽自己的努力,把手上的每一件零件干到最漂亮。”朴素的语言包含着工匠的情怀。
白强善于思考,自参加工作至今,他就不断摸索学习数控知识及薄壁零件的加工方法,在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产量的科研生产任务中,他一丝不荀,刻苦钻研,反复琢磨,每次在加工零件前进行质量管控分析,并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加工,确保自己所加工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精品。在产品研制中,他提前分析加工工艺,6次堵住质量漏洞,避免重大经济损失。他还积极参加质量防错活动,针对容易出现的低层次质量问题,他固化加工程序及运用相关变量来控制刀具数据,杜绝了刀具数据输入等错误的发生。他勤于总结,勇于创新,充分挖掘设备加工潜能,总结出规避因设备重新启动而出现误差积累的操作方法,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9年来,白强累计创造了60余项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80余项,优化1500多个数控加工程序,自制夹具50多种,使数控加工工作效率提高了60%左右,为公司累计创造价值6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不忘初心、突破自我,新时代的青年榜样
作为白强青年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他全身心投入到公司数控技能人才的培养和着力解决技术瓶颈上。他带领团队成员巧妙地把测量程序加入到零件加工程序中,既保证了零件的精度要求,又提高了效率和节省了工装制造费用;他大胆提出“三点”定位法,彻底解决了薄壁零件加工定位技术问题;他编写的数控程序模块,解决了设备误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了加工精度,该方法还被推荐参加集团公司的微课大赛。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滿园。”白强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一直以来,他总是以各种方式将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在技能培训的讲台上,他结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将技能与知识倾囊相授,培养多名徒弟考取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成为班组的技能骨干,并辅导多人在公司青工技能比赛和技术攻关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传、帮、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几年使得他们班组、乃至工区都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他持之以恒的贡献将持续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实现航空梦的路上,他走得越来越远,每一步都坚韧有力。
白强说:“奋斗者在旁观人眼里是艰辛的,但其实自身精神世界里因奋斗而充实丰厚、充满快乐。我可能不会像吴仲华、吴大观这些杰出人物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我愿意做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一块基石,将中国心送上云霄。”
(作者单位:中国航发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