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航空科技口译服务的的难点及提升策略
2020-04-20付红叶
付红叶
摘 要:本文以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全球化为背景,探究总结了航空科技口译服务在实战环境下的难点,并对航空科技口译的实战策略以及译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航空科技;口译;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1-0243-02
0 引言
过去的70年,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大国。航空科技作为科学技术领域的一脉重要分支,充分展现了世界各国的科研、经济及军事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其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种大形势下,航空科技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给从事科技口译的译员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外合作和科研生产项目中的科技口译活动多为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主要形式有参观考察、商务与技术谈判、技术培训、项目评审、现场交流、电话会议和售后服务等。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工作环境下,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掌握哪些思维技巧来提升口译能力,是每一名航空科技口译人员都值得认真思考和实践总结的事情。
1 航空科技口译的难点
中国翻译界普遍沿用近代翻译家严复的翻译原则:“信、达、雅”来评估一场翻译任务的质量。由于航空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活动,设计、制造上任何一点数据的误差都可能对项目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航空科技口译员首先因做到“信”和“达”,即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思想和情感,口译时尽量流畅通达。要做到这两点,译员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战经验的积累。
1.1 技术性强、专业面广
以直升机对外合作项目为例,口译人员的工作内容涉及旋翼、传动、飞控等各个直升机系统的设计交流和工艺、材料、生产控制等制造问题。而英语的语言特点又和汉语截然不同,英语中每个单词会涵盖不同的意思,一句话中的每个单词也是相互依赖的,有时漏听一个词,都会导致译员无法顺畅地将整句话翻译出来。具体表现如下:
(1)专业术语多、行话多。例如,在技术培训活动中,中方人员介绍到“光电载荷具有可见光成像、红外成像、激光测距和激光照射功能”。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就包含了五个专业术语,如果译员不在平时的积累中将这些专业术语烂熟于心,说话人介绍的时候很难将其快速口译出来。再比如,模拟器专业的设计人员有时会将D级模拟器称为“球”,译员只有对这个专业有所了解,口译时才知道将“球”译成“simulator”或“FFS”(Full Flight Simulator),不然听完会一头雾水。(2)一词多义多。例如,外方人员提出某问题,称“This system fails frequently in the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Fail这个单词在字典里为“失败、不及格”的意思,而在此由于其被赋予了技术含义,译员应将其译为“死机”更为地道,“该系统在高温环境下频繁死机”,这样翻译就不会给中方人员带来任何疑惑。(3)缩略语多。例如,AEG多指“中国航空器评估委员会”(Aircraft Evaluation Group),USMC指“美国海军陆战队”(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1.2 要求应变能力强、准确度高
服务对象和环境的不断变化意味着译员在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问题,这要求译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出色的临场反应能力。有些活动的口译难度稍微低一些。例如,在直升机领域的商务会谈中,说话人通常思路清晰,会分几点阐明自己的观点,中间也会有停顿。译员只要提前了解该项目的背景和进度,就能很快梳理讲话内容,翻起来并不吃力。而在一些技术讨论会上,说话人回答技术问题时,语速快,涉及的专业知识广,语言专业出身的译员稍有分神就会出现听不懂、漏译的情况。这时候有些心理素质不够过硬的译员容易慌乱,后面可能越翻越糟。此外,航空科技口译员翻译的大多是飞行器研发和制造方面的内容,即便是看似简单的陪同参观,像数字、测量单位这种内容也会经常出现,译员在这方面的翻译是绝不能出错的。
1.3 口音压力和记忆力挑战
(1)口音压力。在军民机对外合作项目中,译员接触更多的其实是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合作对象。他们口音浓厚,一些用词和表达习惯都是译员可能不太熟悉的。例如,受法语影响,有些法国人说英语会发不出h这个音,how一般会被发成/o/,单词中的r只发小舌音,说话没有重音。再比如西班牙人说英语时发r音是舌尖颤音,所以英语中类似transmission这样的单词他们会先发t音再发r音。这些带口音的单词被集中在一起整句整段地说出来,如果译员之前没有听过带这种母语口音的英語,刚开始翻译会特别不顺畅。(2)记忆力挑战。航空科技口译多为交替传译,即口译员一面听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说话人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时,译员用清楚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口译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短时记忆,像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能够听取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而在一些讨论会中,有时译员要同时听取好几个人的讨论意见,要边听、边分析、边理解、边记忆。这非常考验译员的记忆力,也很耗费精力,一场这样时间紧张节奏快的活动给译员身体和大脑都会造成不小的疲劳感。
2 航空科技口译的实战技巧和提升策略
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通过实战磨练,才能总结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口译方法和技巧。
2.1 专业知识积累
航空科技口译是口译活动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形式。因此,译员必须注重专业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的积累。例如,笔者主要做的是直升机领域的科技口译,最开始学习的是《直升机结构与系统》这本书。它对直升机的结构和基本原理解释得非常详细,适合文科出身的译员学习。译员还应加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他们掌握着直升机各系统的前沿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每个航空科技口译员的老师。另外,平时的工作内容中包含很多“中式英语”,因此译员还可以利用项目合作和口译的机会,向国外技术人员多提问、多交流,了解最专业最地道的表达法[1]。
2.2 锻炼听记能力
即便译员对专业知识有充分的把握,但如果在场上听不懂、记不住,那也是无济于事。笔者在上文提到过,许多交流对象来自非英语母语的国家,口音浓重,译员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译员在平时的练习中,应通过视频、音频多听、多了解不同国家的外宾说英语的口音和表达习惯。例如,TED演讲视频就是很好的练习材料,演讲者来自世界各国,语速适中,非常适合译员用来锻炼听力。TED演讲主题包括技术、教育和设计等,有助于译员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最新科技。BBC、VOA等经典广播频道,也是译员学习地道表达法的最佳平台。而在提升记忆力方面,译员应训练自己的短时记忆能力和速记法。译员在听到一段话时,首先应把握整段的关键词,再根据记忆中的信息和做的笔记,将整段翻译内容填补完整。以刚才提到的TED演讲内容为例,假设演讲内容长达20分钟,演讲者中间停顿5次,那么译员应以4分钟为一段,边听边将关键内容速记在本子上,演讲者一停顿就立马将前4分钟说的话借助笔记和脑记信息翻译出来。而速记法中的符号、图形,译员可选取自己容易记住的,翻译时能认出就行[2]。
2.3 译前做好充分准备
对外合作项目中,航空科技口译服务的对象既是人,也包含了项目本身。因此,对项目背景、进展和交流对象的充分了解,不仅有助于建立译员的信心,还有助于找准每一句信息的输出重点,使中外双方都感到沟通的融洽性。以笔者的工作经历举例,在接到某型直升机项目的口译任务后,笔者会先向该项目的主管确认双方参与人员身份、活动主题、日程安排,如果除商务谈判外,还有技术讨论环节,笔者向技术人员获取相关技术资料,提前知悉外方人员此次来访关心议题。等外宾到达那天,还可以通过接机、办理入住等机会提前与外宾多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消除彼此的陌生感,为后续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还能先熟悉外宾口音,做到心中有底,不打无准备之仗[3]。
2.4 场上随机应变
在尽力做好一切准备后,剩下的就看译员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了。译员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气氛中灵活使用翻译技巧,展现综合素质,这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还考验译员的危机公关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例如,在一场对外项目谈判中,双方就一个议题僵持不下,气氛紧张,译员在转述中方人员意见时被外方人员频繁打断。在这种情况下,译员不能慌乱,要主动掌控翻译节奏,将中方人员的意见清晰、完整地传达。此外,译员在翻译场上不能一味地迁就讲话人的语速和节奏,要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掌握主动权。口译大师让·艾赫贝尔说过:“口译人员,甚至是最优秀的口译人员,都会有译错之处。”口译现场难免会遇到卡壳或错译等意想不到的尴尬场面,因此译员一定要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不怕摔打不怕丢面子,在一次次实战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4]。
2.5 任务结束后善于总结
每次的口译活动都难免有瑕疵或遗憾之处,漏译、用词不当、翻译不畅等情况在所难免。译员在口译活动结束后,可根据笔记对过程中不擅长的地方进行总结,虚心请教项目人员和技术人员,将学习到的术语和知识记录下来,仔细揣摩再遇到同样的内容时更专业的译法,弥补这次留下的不足。
3 结语
航空科技口译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译员想出色完成任务,要提高综合素质,除了有扎实的双语功底,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百科知识,更要有对这份工作的热忱。笔者作为航空科技口译员,有时也希望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很多人认为口译是很简单的工作,译员听清楚说话人的意思,一字不落转成另一种语言即可,只是一个听和输出的过程。其实不然,短短几十分钟或者几小时的口译活动,背后是译员日积月累的练习和接到任务后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从语法、结构、听力口音练习,到术语习得、专业知识理解和服务对象可能谈到的其他各种时事新闻、文化风俗,都需要译员平时的积累。这种学习应该融入译员的生活中,让译员从容地驾驭口译场面,成功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 石芮萍.“以人为本”的航空科技口译服务探究及策略[C].第五届航空科技翻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13-19.
[2] 袁成芳.科技口译的特点与应对策略[C].第五届航空科技翻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135-141.
[3] 劉和平.科技口译与质量评估[J].上海科技翻译,2002(1):33-37.
[4] 吴云兴.科技英语口译实用技巧与口译职业技能的提升[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