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老兵童朝晖

2020-04-20贾伟杨淑玲

民生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朝晖北京市武汉

贾伟 杨淑玲

春节前夕,一张来自武汉的合影在朋友圈热传。照片中,童朝晖与多位专家、医护人员站在一起,面带微笑,凝视前方。照片上标注着:2020年1月23日武汉金银潭南五楼。

至此,身边的同事才知道,1月18日,童朝晖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组专家已抵达疫情中心武汉。

童朝晖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组专家(中)

童朝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是国内知名呼吸与危重症专家。17年前,他临危受命,参加抗击SARS;17年后,他再次出征,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

“我是一个老兵,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童朝晖这样写道。

早诊早治 提高治愈率

2003年,童朝晖38岁,刚从德国学成归国。作为北京市SARS主检医师,他每天奔走于市内各大医院,对临床观察患者进行筛查。“那会儿不知道SARS是怎么回事,不像现在这样有经验,就是往上冲。” 他回忆。

没过多久,童朝晖成为SARS定点医院——朝阳区妇幼保健院的SARS病房主任。其间,他带领43名医务人员收治百余名患者而无一例死亡,所在病房被称为“中国顶级SARS病房”。

如今,童朝晖55岁,“对手”换成了与SARS病毒相似度85%的新型冠状病毒。“二师兄比大师兄更狡猾。”童朝晖这样形容。

在工作札记中他写道:新冠肺炎与SARS临床表现不同之处,是没有明确接触史、不一定发热、轻微咳嗽或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潜伏期可达两周以上。有些病人看起来不像病人,不容易被重视和识别,比SARS还狡猾。

疫情期间,童朝晖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邱海波,以及北京协和医院ICU主任杜斌每天深入临床一线,在武汉各大医院巡诊、指导并积极参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专家们制定了一系列新冠肺炎诊疗规范、方案、流程,规范同行的诊疗行为。

针对此次疫情中患者“轻的多,重的重”的特点,童朝晖他们提出“关口前移、积极救治”的理念。将关口前移推进至轻症治疗中,阻止轻症患者向危重症转化,以期达到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的效果。相关方案写入卫健委第五、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他们不仅给湖北省各级医院、支援的医疗队及全国医务人员诊治新冠肺炎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还针对疫情的变化情况给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应防控措施、资源配置等建议。

科学、辩证、证据充分地诊治

1965年,童朝晖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1983年,他考入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88年毕业分配到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工作至今。1992年,他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3年后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获德国埃森大学肺科医院医学博士学位。

近年,童朝晖所在团队在流行性传染病诊治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2008年发现北京市第一例H5N1禽流感患者;2013年诊治北京市第一例H7H9患者;2019年8月发现并成功救治北京市第一例H5N6禽流感患者;2019年11月诊断救治北京市百余年来首次出现的两例输入型肺鼠疫患者。

巡诊时,童朝晖强调最多的是细节,对每个患者他都会向主治醫生和护士提出一系列问题,叮嘱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童朝晖看来,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重症救治过程中,细节的成败往往决定生死,“做ICU医生也好、护士也好,要有鹰一般的眼睛,能看到细枝末节。”

临床工作之外,童朝晖和邱海波、杜斌等坚持在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再把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

他们开展科技攻关及相关临床研究,探索激素治疗、免疫治疗、ECMO等呼吸支持治疗方案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并根据研究成果不断优化临床诊疗方案。

童朝晖说,新冠肺炎是新发疾病,有很多未知之处,要科学、辩证、证据充分地诊治。

以专业视角消除社会恐慌

针对网络上出现的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实不当信息,童朝晖积极发声,回应社会关切,普及科学知识。

当公众盲目乐观看待双黄连等药物的动物实验结果时,童朝晖提醒,客观评价动物实验,理性看待结果。当少数新冠肺炎康复者核酸检测结果转阳引发公众不安时,他解释,一过性核酸阳性不具备传染性。当公众对新冠肺炎康复者是否会发生二次感染存有疑惑时,他说,抗体会持续半年,一般半年内不会二次感染。

他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参加新闻发布会,以医学专业视角消除社会恐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轻微,但具有传播性、潜伏期长,是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SARS最大的区别,也是疫情防控的难点。”童朝晖强调。

家乡蕲春距离武汉148公里,车程约两小时。虽然老家近在咫尺,但在武汉战“疫”的日子里,童朝晖没回去过一次。

母亲发来信息说:“你听从党的召唤,从北京到武汉,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我们在家不出门、不串门,守望你早日归来,不必担心。”。

“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职业道德,见到病人就要救。呼吸专业的特点就是这样,面对呼吸系统传染病,我们无形中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挑起重担。”童朝晖说。

2003年的SARS疫情,童朝晖连续3个月没回家,10岁的女儿给他写信说:“打完胜仗,凯旋!我将用双臂迎接我那劳苦功高的爸爸。”今年,女儿每天发信息叮嘱他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家里始终有一盏灯为你点亮!”女儿在微信中写道。

猜你喜欢

朝晖北京市武汉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三只蚊子
决战武汉
唆拜(外一首)
吴朝晖秘书长接待RDPAC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