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后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2020-04-20旷爱萍韩丹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广西

旷爱萍 韩丹丹

[提要] 我国全面扶贫进入尾声,贫困治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但后精准扶贫时期仍然存在隐形贫困与脱贫后返贫现象。本文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2006~2017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时间序列数据,结合Eviews软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检验与预测,结果发现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在上述量化分析基础上,对广西精准扶贫进行相关经验总结。

关键词:广西;Eviews;后精准扶贫;居民收入与消费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项目:“《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项目编号:19KS01);广西文科中心项目:“新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W2016022)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3日

在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生活面貌实现质的飞跃,但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的积累,自我发展能力薄弱,和發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稳定的主要因素。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广西地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把扶贫和“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保证脱贫不反贫,根本影响着广西地区的发展。

一、广西精准扶贫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各省各市各县各地区的贫困地区予以扶助,广西是全国深度贫困的重点省份之一,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攻克的深度贫困堡垒,由于地处西南边境山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内陆地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压力大、任务重,要使其彻底摆脱贫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增强其自身的发展能力。因而诸位学者都对广西精准扶贫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解读,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龚晨(2018)认为贫困人口在脱贫进程中存在自身问题,即缺乏参与脱贫的意识与能力,组织、社会、主体和制度等都是限制贫困人口意识与能力的关键动因。他认为,贫困群众的文化条件亟待提升,需要区域发展与教育机制相结合来完善扶贫长效机制;以及要完善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发挥支撑机制,创设精准扶贫良好法治环境。梁珣(2018)以广西河池市巴马县为例说明了旅游扶贫是广西实现自主脱贫的关键路径。广西作为脱贫的重点区域,凭借自然风光开展旅游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不二选择,对于缓和广西贫困人口矛盾起重要作用。陈泓屹、王建武、李柏强(2018)明确指出了近年来广西旅游业在推动广西部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当地居民脱贫的作用日益显露。自从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广西区市县各级领导与党员不断开展扶贫工作,解决群众问题,夯实群众基础,为实现广西脱贫整合各方资源。巫德富(2018)通过文章阐明新发展理念和产业精准扶贫的契合度,在新发展理念视域的角度下,叙述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产业精准扶贫的现状,而且提出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产业精准扶贫的路径策略主要表现在创新贫困地区的产业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及结构协调发展,推进绿色生态产业方面精准扶贫,构建开放发展全方位的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刘传熙、赵泓锋、韦柳霞(2018)采用了目标层次法构建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地区村级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体系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对口帮扶的一个贫困村精准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价,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精准扶贫、提升精准扶贫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以上诸位学者都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精准扶贫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准扶贫问题,学者们都一致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本文将以这些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利用大量的事实与数据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准脱贫的现状和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基于Eviews分析广西城镇居民消费和支出

(一)提出问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断提升质量与效率,经济社会在大方向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2017年,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0,396.25亿元,比上年增长7.3%。但是广西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相对于东部地区不尽如人意,因此这对于实现广西脱贫有重要价值。根据广西地区现状,选取了广西2006~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建立相关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与预测。运用Eviews软件,分析时间序列,改善广西精准脱贫现状。

(二)收集数据。2006~2017年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支出(Y)的时间序列数据见表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6~2017年二者都呈上升趋势,2006年广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98.8元,而2017年达到了30,502.07元,约为2006年的3倍;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2006年的2.70倍,这表明12年来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实际消费都得到了显著增长。(表1)

(三)分析数据并建立模型。根据表1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建立散点图,如图1所示。(图1)

由图1我们能够达到以下模型:

Y=α+βX+μ (1)

其中,α、β为实参数,μ为随机干扰项。

我们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且假设随机干扰项μ是正态分布。

将数据代入Eviews,得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如表2。(表2、图2)

通过表2我们得到该计算结果的标准格式:

Y=1641.733+0.561440X

S=(357.8339)(0.016141)

t=(4.587976)(34.78431)

R2=0.990991 F=1209.948 DW=0.908895

SE=401.5432

(四)模型檢验及预测

1、拟合优度检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R2=0.990991,表明样本回归线的解释能力为99.10%,即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对人均实际支出的解释能力达到了99.10%。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

2、分析预测。通过图2对比实际值与估计值,图3为模型的拟合图和残差图。就此我们可以得出偏差百分比为0;偏差系数为0.013174,接近于0;方差百分比为0.002263,同样也接近于0;协方差百分比为0.997737接近于1,该模型精确度高。(图3)

(五)结论。就此得出结论,广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为正相关,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对人均消费支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广西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现脱贫后返贫现象。广西在全国性精准扶贫进程中,在国家正的扶持下,实现了大部分地区的脱贫与小康。在即将步入2020年全面小康这一节点上,广西的精准扶贫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脱贫后返贫现象。一些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是基于国家政策扶持与政府补助,在政府补助金撤销后,由于后续乏力,缺少职业技能与个人产业,使得再度陷入贫困状况,这要求各级政府在贫困人口脱贫后仍要加大监督力度,保证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

(二)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在全国大范围内得到了有效解决,现阶段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极端贫困人口转化为相对贫困人口,并且将会长期存在。广西地区位于西南边陲,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由此,在后精准扶贫阶段,广西扶贫工作的重心应侧重于相对贫困的治理,加快速度提升住房、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建立稳定脱贫机制,探索相对贫困治理新模式。

四、广西精准扶贫经验总结

(一)有效提升广西资源利用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是指区域行为主体对由区域创生或集聚在区域内部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并有效率地将其转换为社会财富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要素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水平两个方面。旅游帮助农民脱贫、种养殖为旅游提供旅游纪念品、财产性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村民自治提高农民脱贫能力。广西山水闻名于世界,应有效利用这一优势,发挥广西青山绿水的优势资源,加大力度建设旅游品牌,广西地区各种动植物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禀赋,但由于长期处于原始的农耕经济,普遍缺乏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没有对其境内的自然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导致社会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培育其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其对资源利用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不仅要能对身边的资源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下,广西人民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外部的一切政策、资本、技术,以快速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地区财富增加。

(二)增强广西协调发展能力。协调发展能力不仅包括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与消费、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公平与效率、区域差异等问题的协调能力,以及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差异性问题的协调能力,还包括实现对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等协调发展能力。“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在推动广西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好内外一切资源,实现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又要兼顾公平和效率、经济增长的质与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城市和农村的差异等等,只有协调和统筹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地区发展才可持续。人们可能只注重于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应注重培育其协调发展能力,处理好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为精准扶贫培养出更多人才,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项目帮扶、经济优惠等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承包经营各种生产项目和技术产业,放大科技兴农的典型示范效应,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且在农业高校中,需要鼓励毕业生加入扶贫阵营,培养农业人才,为培养农技骨干提供优良的场所。

(三)提升广西创新能力。创新开发能力不仅仅指区域行为主体在新技术、新产品、新组织、新的原材料供应地和新的市场等方面的开发能力,也包括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区位条件和生态环境,以及适应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制度和体制改革能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永动机,是地区物质财富增长的源动力。广西地区人民应不断更新观念,在新技术、新产品、新组织、新业态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对已有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新组织、新业态。创新开发能力受地区人力资本状况的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有成效。多个经济项目已在南北钦防如火如荼地开展。北海引进了斯道拉恩索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中石化炼化项目等大项目。广西需要面向海洋发展,向海洋要资源和财富,而建立“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带,发展高端的海洋装备和深海生物技术,以及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建设远洋航运服务,落点在广西和北部湾区域,港口群的建设将强化“向海经济”的布局,带动中国的临港工业、海洋装备制造走向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

五、结语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反贫困实践由此而成为了当下中国最为紧迫的治理任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目的的提出——手段的实施——结果的评价反馈——新的手段的实施”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目的最终实现的过程。实施手段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发挥着中介性质的重要作用,既是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就广西的反贫困实践而言,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之下,这一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以人民性为价值主线,以公正性和共享性为基本价值准则,实现广西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主要参考文献:

[1]龚晨.精准扶贫中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广西贺州的调查[J].行政与法,2018(11).

[2]梁珣.广西河池市巴马县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8(23).

[3]陈泓屹,王建武,李柏强.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广西国土资源厅助力精准扶贫纪实[J].南方国土资源,2018(11).

[4]巫德富.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8.34(10).

[5]刘传熙,赵泓锋,韦柳霞.广西村级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2018.40(10).

[6]吕晨,王前强.广西农村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基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视角[J].农村社会保障,2018(4).

[7]陈星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J].改革与开放,2015(10).

[8]李淑.我国大学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D].湖南大学,2011.

[9]江童.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广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困境及路径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4).

猜你喜欢

广西
广西贵港
梦圆广西
壮美广西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