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区域环境创设策略

2020-04-20李燕红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游戏材料区域环境

李燕红

【摘要】本文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依据幼儿环境創设存在的问题,论述幼儿区域环境创设的策略,提出自主的游戏精神、主动有效的学习、丰富多样的环境、多感官通道参与核心观点的启发,教师立足于真实问题的实际研究,对班级区域环境创设进行一次大改造。

【关键词】课程游戏 游戏材料 区域环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150-03

中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生来好动,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喜欢游戏,不仅因为游戏有趣,而且通过游戏来学习。游戏与课程学习有着特殊的关系,游戏是课程学习的内容。课程游戏化特别关注课程学习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是否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否给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是否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是否让幼儿利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是否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游戏引导能力,能够及时对本班的区域活动布置及材料投放等进行反思,总结不足。在课程游戏中提出自主游戏精神、主动有效地学习、丰富多样的环境、多感官通道参与的核心观点。基于真实问题的实际研究,笔者以此对班级区域环境创设进行大改造,主要从区域游戏活动问题的提出、区域游戏活动的改造策略、区域游戏活动的评价三个部分进行研讨。

一、区域游戏活动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材料摆放固定死板、不合理,只有单通道出入,容易造成拥挤(如图1、表1所示)

(二)干涉幼儿的主动活动

幼儿游戏突出自主性和愉悦性,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幼儿。如:要把幼儿框定在一个区域内,规定不能跨区进行游戏,也不能跨区使用材料;有时候由于教师的介入时机不恰当,致使幼儿对继续游戏不感兴趣。以下是自选区活动案例。

案例过程:班上幼儿最近对棉花糖活动感兴趣。一名幼儿在活动开始后,迅速选择了参与棉花糖制作的活动,只见他围上围兜,穿好套袖,一边开始制作棉花糖,一边吆喝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卖棉花糖啦。”另一名幼儿正在阅读区看书,看到小朋友们正卖得起劲,便也去美工区拿了画完的脸谱和书本摆放出来,准备出售。这时,老师走过来。

师:你开的是什么店呀?

幼:什么都有!

师:我看你是在阅读区看书,你卖东西应该去小商店区域卖东西。

幼儿待教师走后,自言自语道:“真没意思。”于是他们把脸谱和书本都收起来,去做别的事情了。

【反思】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有强烈的与幼儿互动的意识,但是由于缺乏与幼儿互动的策略,教师的介入反而干扰幼儿的活动,改变幼儿的游戏活动方向。教师急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幼儿身上,使幼儿失去了继续游戏的兴趣。

(三)材料的投放没有发挥实效

活动区材料过于单一、雷同。笔者了解到,本班区域投放的材料大多是上一届班级留下来的,如美工区的一次性碟子或者杯子的数量已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如图2所示)。

材料的提供无目的、无层次,不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很多幼儿在玩过一次之后,再也没有兴趣继续玩,这就导致班级活动区材料的浪费。

二、区域游戏活动创设环境的改造策略

《幼儿园安全友好环境建设标准》提出:“环境创设的过程应当成为幼儿学习行使自己权利的过程,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参与环境的创设。只有幼儿自己参与创设的环境,幼儿才会真正去关心、去注意。”针对本班区域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从秉承自主的游戏精神、主动有效的学习、丰富多样的环境、多感官通道参与的核心观点出发,笔者对本班区域环境创设进行探索改造,要让孩子在学习与环境互动、持续性稳定的变化中得到学习;从学习空间的延展(区域到跨区域)、学习时间的变化(刚性到弹性)、学习材料的提供(固定到变化)、活动中教师的支持(耐心到静心),思考找到解决策略。

(一)合理分布,有效利用每一个空间

积极运用班级和幼儿园的资源,通过对桌椅和柜面的摆放改造,设置多个出口,方便幼儿在同一个区域进出,避免拥挤。区域的布局更有趣、更温馨,教师及幼儿从教室的不同位置看到各个区域,同时根据幼儿兴趣扩大积木区等空间,满足孩子的选择需求。阅读区安静且靠近光源,更适合幼儿进行读写工作。

另外,在原有的区域安排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区域——编织纺,并布局在最显眼的门口附近,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图3、表2)所示。

(二)秉承自主、开放的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教师了解每名幼儿身上所具备的独特性。在幼儿喜欢的游戏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有一次,西西在餐厅当服务员时,态度不够认真,嘻嘻哈哈的,将饮料乱倒给客人。这时,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中,以顾客对服务方式不满意为由,给服务员提出建议,西西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之处,并及时改正。这种介入方式既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会打击幼儿游戏积极性,又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如果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则可能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就会感到不安,阻碍幼儿的发展。

(三)区域活动游戏材料目标化

1.以材料引发幼儿的探索活动

经过多次讨论后,笔者决定在原有区域基础上增加编织区域,增加班级特色。严格地说,教师作为设计者“设计”的不是具体活动,而是活动材料,即“创设有价值的活动区”,以培养幼儿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以达到隐性教育的目标,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自制力。当新的游戏材料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必定会引起幼儿探索活动的兴趣。笔者抓住这一时机,在幼儿进入编织纺区域时,对选择刺绣的幼儿说:“刺绣布上还是空白的一片呢,老师想住进一所漂亮的大房子里,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呢?”没过一会儿,一名幼儿用水彩笔在刺绣布上画出了美丽的城堡,接着笔者把穿好的针线交给幼儿,一步步引导幼儿一针一线把城堡缝好,并提醒其注意安全,以免伤到手(如图4所示)。

2.以材料引发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允许幼儿跨区域使用材料,尤其是没有固定玩法的开放性材料,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次区域活动中,鑫鑫和磊磊兴致勃勃地拿着油画棒涂色,装饰漂亮的花朵。不一会儿,他们把模具画完了,样子很像爸爸妈妈平时在家炒菜用的平底锅,鑫鑫提出:“我爸爸是一名厨师呢,我们一起用它来炒菜吧。”一边说着,鑫鑫一边把油画棒倒入“平底锅”里,这时,磊磊拿着一块小长积木给鑫鑫当作炒菜用的锅铲,最后“上菜”的时候还邀请教师品尝呢。在此活动中,幼儿能通过材料联系实际生活,玩出新的游戏花样,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表现手法展示自己的创意(如图5、图6所示)。

三、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创设的评价

只有把学习看成儿童自发的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并将二者建立联系时,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才能得到最有利的支持。学习的明确性和持久性,与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直接性的程度有关,因为主动和直接的经验必有感知觉意识和动作系统的参与。教师针对本班区域环境创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策略和实践等方式,逐渐明确课程游戏化与教室区域环境有效结合的方向,找到合理分布空间、高效利用材料、教师学会放手的方法与策略,充分诠释了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

最后,采用多元评价策略(如表3)对幼儿区域游戏进行评价,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区域游戏中发现幼儿的智慧潜能和个性品质,依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多元评价思想与评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区域环境创设的大创造。

[区域名称: 年龄班: 时间: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 案例简介 评价过程 分析反思 ]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游戏材料区域环境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在区域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关注区域活动的层次性,让环境材料推进游戏发展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创设角色游戏环境 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能力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区域环境、地域文化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