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活动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效探究

2020-04-20陈华成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活动教学初中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活动教学的策略,建议教师通过游戏活动激活学习兴趣,以操作活动培养动手,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探究活动吸引学生有效参与等途径,促使学生有效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活动教学 课堂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130-02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从自我出发,常常采用灌输讲解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极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由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促使学生有效参与、高效学习。

一、以游戏活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对小游戏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点,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有机结合,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學习活动,进而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主动地进行体验学习,更好地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概率》一课之“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放入5个球,分别标记上号码1、2、3、4、5,而且这些球除了被标记的号码不同,其他特征都相同,随后搅拌均匀,并组织学生一起玩摸球游戏,让学生思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呢?其中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并让学生猜想它们的概率是多少?随后,学生开始游戏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这五个号码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如果想要得出它们分别的概率,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才能得出,但很多学生都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地猜想出每种球被摸出的概率是五分之一。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了解“等可能性”这一数学概念,从中分析其概率内容。这样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游戏,并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体验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以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操作活动的开展能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而推动学生有效参与、积极体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学习活动。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只给出一条边和一个角画三角形,大家能画出几种三角形?”随后,学生都进入到操作探究活动中,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画出多种三角形,所以这一条件不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之后,教师又给出了多个“两个条件确定”的问题,发现最后可以画出多种三角形,于是学生发现两个条件确定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随后,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画一个内角是60度,一个内角是20度,且一条边是3厘米的三角形。学生发现最后画出的三角形完全相同。另外,学生也画出三个角都相同的三角形,但出现了多种形状的三角形。最后,学生从自己的动手操作中猜想到一些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主动地验证自己猜想的正确性。就这样,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主动探究,进一步对数学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推进了学生的有效参与。

三、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这种联系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轻松、熟悉的学习氛围,以更好地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相似图形”时,教师大胆创新,不再局限于数学课堂,而是选择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测量出我们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学生收到任务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时,有学生提出“不能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很难得出结果”的想法。于是他猜想需要间接地得出最后的结果。很快学生便提出是否可以利用数学中所学的相似图形的知识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学生选择走出教室,让一名学生站在太阳底下,同时派两名学生分别测量该生的影长以及这栋楼的影长,然后再测量该生的身高,利用相似比的知识内容得出最后的结果。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相似的知识内容有了很好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以探究活动吸引学生有效参与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这一点,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具体学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进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时,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讲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而是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二次函数表达式中二次项系数对图象有什么影响?这时,有学生开始试着自己画出一个y=2x2的图象和一个y=-2x2的图象,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开口向上,一个开口向下。于是,学生大胆地猜想:是不是当二次项系数大于0时,图象开口向上;当二次项系数小于0时,图象开口向下?为了更好地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又试着画了一些相关的图象。另外,也有学生想要探究图象中最低点或者最高点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性质。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分析当x为何值时取最值点。最后,学生发现这个二次函数图象恰好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且对称轴恰好是开始自己想要的最值点的x值。学生就这样主动地思考,无形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五、以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有效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对于一些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具体学情,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有机会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有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是它的一个性质。而且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一图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好像是相等的。”随后,又有学生说:“我们需要利用严谨的数学理论知识来验证。我认为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完成探究学习。”于是,学生按照这些猜想开始了探究验证。还有学生想到要研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知识内容。就这样,学生在主动的合作交流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活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以活动作为依托,组织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探究数学知识。

作者简介:陈华成(1979— ),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活动教学初中数学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活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