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4-20梁宁球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一日活动家园共育文明礼仪

梁宁球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A幼儿园小班幼儿为例,分析幼儿常见礼仪行为的观察记录,论述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应对策略,将礼仪教育渗透一日生活之中;利用环境进行礼仪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进行家园共育,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文明礼仪 一日活动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69-02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却忽略传统的美德培育,忽略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3—6岁是孩子智力潜能开发的关键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所涉及的内容与孩子生活紧密相关,与孩子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相符,是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本文从南宁市A园小一班孩子欠缺文明礼仪的具体案例出发,分析孩子出现此类行为举止的原因,及对其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教师有效实施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幼儿常见礼仪行为的观察记录及分析

(一)以自我为中心

小班孩子“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明显,他们还不能区分“自己”和“别人”,容易把一切事物當作是自己的。根据皮亚杰前运算思维的观点可知,幼儿习惯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象别人的观点。

案例1:玩具分享时间,小雨正玩着恐龙玩具,看见旁边莎莎的小汽车也很好玩,一把抢过莎莎手中的小汽车,说:小雨的!

案例2:在娃娃家,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分配角色,期待孩子们一起合作。萱萱忙着洗锅、切菜、煮饭等一系列活动,摆上了一桌子“菜”,却独自“享用”起来。该组的其他人员也是独自购物、哄娃娃等,自己玩自己的,完全没有合作的意识。

案例分析:小班幼儿初次接触集体生活,他们是家里的小宝贝,受到家人的呵护、宠爱。偶尔得不到满足、一声哭叫,都会让家长“投降”。久而久之,孩子习惯别人谦让自己,觉得自己提出要求是不需要理由的,唯我独尊。

(二)缺乏耐心

案例3:进餐时间,林林正在学习用勺子:五指牢牢地抓住勺子,狠狠地勺米饭,一抖,米饭撒了,再一勺,米饭又撒了。林林生气地扔了勺子,丢掉饭碗,吼叫着:“我不吃了,哼,我不吃了!”

案例分析:林林不能慢慢练习使用勺子,缺乏耐心,他任由自己大发脾气,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三)不会尊重他人

世界著名哲学家笛卡尔说:“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尊重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同时家长也要留意身边孩子的反应。

案例4:游园时间,微微拉着妈妈来到一个卖零食的摊位前,她扯着嗓子喊:“服务员,服务员!”语气中充满轻蔑与不耐烦。一位年轻的妈妈应声半蹲在微微面前,问“有什么可以帮助的”,微微扯着嗓门趾高气昂地问:“喂,你们这里有棒棒糖吗?”

案例分析:尊重别人是一种修养。微微在妈妈面前如此的表现,更多的是从妈妈的日常表现中学来,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才是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关键。如果孩子不会尊重他人,父母应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出了问题。

二、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不能立竿见影,也不可能通过一个教学活动或一个生活环节就能实现,它应该渗透孩子的生活、学习中,需要家园共同完成。教师要从细节做起,对孩子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多次纠正,反复演练,熟能生巧,让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园在生活实践中将礼仪教育融于一日活动中,开展“礼仪小天使”“礼仪小明星”“礼仪水果组”等一系列文明礼仪养成活动,有效地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意识与能力。

(一)晨间“礼仪小天使”迎接活动

每天早上,教师组织大班的“礼仪小天使”给刚入园的孩子一个拥抱、一份礼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大大地缓解其入园焦虑情绪。孩子熟悉幼儿园生活、环境后,教师再引导大班孩子与小班孩子“一带一”进行晨间迎接。这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教育,更是孩子的一种成长。

(二)“礼仪小明星”评选活动

自主取餐、举手发言、礼貌道别,我园把这一生活日常列为孩子文明礼仪标准,谁做到了,就可以在自己的“文明礼仪”展板插上一朵小红花。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更有效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荣誉感。

(三)“文明水果组”评选活动

单一的评选显然是不够的。在孩子熟悉自己的老师、伙伴后,教师分出“柠檬组”“苹果组”等若干个水果组,孩子们在游戏、收发玩具等活动中分组进行,哪个组表现最佳,则获得“文明水果组”称号。这样的游戏活动,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三、利用环境进行礼仪教育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就是最好的教育工具。”让环境说话,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获得文明礼仪知识。

(一)主题环境创设,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通过与孩子讨论,我园生成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助人为乐”“热情好客”等小主题,孩子在动手操作、实际感知、亲身体验中感受美、认知美。教师将主题内容通过图画、黏土等形式展示在主题墙上,充分调动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利用环境创设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容易接受文明礼仪教育。

(二)生活环境创建,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教育和引导孩子从小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是一项直接关系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形象和前途及命运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师要向孩子鞠躬问好,俯身与孩子亲密接触,引导孩子礼貌地跟家人道别;需要他人帮助时,引导孩子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孩子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的帮助让冲突得到缓解,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三)游戏活动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将孩子的礼貌教育寓于其中,让孩子更容易学会文明礼仪的行为规范。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文明乘地铁”“百货超市”“小餐厅”等游戏,让孩子学会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车票,遵守公共秩序,并学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与“服务员”“售货员”交往。教师引导孩子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四、家园共育

陈俊嬴(2009)提到,幼儿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原则,以避免“教育脱节”和“教育孤岛”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教师要结合孩子的家庭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文明评选活动,家园合作、共同监督,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分组开展家长工作

小(一)班有的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有的是独生子女,有的有兄弟姐妹,教师根据孩子家庭生长环境,将孩子家庭分成若干组,与家长协议做出“做孩子的标兵”“我与孩子的协议”“夸夸我”等方案,有效提高孩子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增进家园的情感。

(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家长与孩子的成长点滴,家长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每月“家长礼仪组”根据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孩子对事物态度的认识等评出“文明家长”“文明家庭”,家园共同合作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要让文明礼仪教育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养成生活习惯,需家园合作将文明礼仪要求迁移到幼儿园日常、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并迁移于生活行为之中。

【参考文献】

[1]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何莉.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众教育36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一日活动家园共育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真自主 假主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