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习作范例

2020-04-20林靖耀彭巧芸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林靖耀 彭巧芸

【摘要】本文论述积累课文习作范例的途径,提出朗读与挖掘、积累、运用课文习作范例对接的若干个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习作范例。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感情朗读 习作范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55-02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有的农村教师认为学生朗读水平达不到,所以放弃对学生提要求,也放弃探索培养朗读能力的途径,以至于学生在读课文时,无论情感多么丰富、文质多么美的文章,全都是用“唱讀”的方式破坏了文章的美感。自从学校进行了“从高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中深挖学生习作范例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围绕着“学生积累课文习作范例材料方式是强化单元导语习作要求,是有意识地板书,是摘录课文中优美语言,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积累课文习作范例的良好途径。

一、实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对接

(一)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农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有待于提高,教师要基于农村学生的这一学情有计划地制订教学计划,不能对学生一下子要求过高。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朗读是逐渐提高要求的,教师也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例如,刚开学接手新班时,我们发现将教学资源包中的朗读视频作为朗读范例很不合适,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新课文中的很多字不会读,而朗读视频中的节奏较快,学生想注音都来不及。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求学生人手一册《新华字典》,在“课前读三遍课文”这个预习要求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懂字的读音,先做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二)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四个阶段

1.初期的培养方法——范读、领读

在开展课题前,我们发现学生唱读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让学生能从读正确、流利发展到有感情朗读,课题组教师采取先在课堂上情感丰富地范读课文,然后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领他们读,示范朗读节奏和轻重音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一句一句的领读,学生在第一课《山中访友》一文中对于老桥的“德高望重”有了清晰的理解,通过朗读读出了山中山泉、溪流、悬崖等的情谊与气魄,也感受到了原来课文还有这样美丽的画面。

第二课《山雨》教学,教师也像第一课一样一句一句地领读,一句一句地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表扬学生有进步的朗读,以及鼓励学生试着轻轻地和老师一起读,看看节奏如何,感情如何流露……通过第一单元的领读,学生的头脑中有了朗读节奏和轻重音的意识。在学习第二单元《怀念母亲》一课时,学生尝试着读出那种离愁别绪。学生的朗读虽然稚拙,但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有了环境描写可以突出自己的愁绪的观念,也对“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有了自己的情感体会,还认识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种表示强烈情感的句子。到了第八课《中华少年》这一课学生就会声情并茂地朗读:“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2.中期的培养方法——揣读、细读

通过课题组教师一个单元,最多两个单元的课文范读、领读,学生基本上能够改变唱读的现象,下一步就是放手让学生课前预习时揣摩本篇课文该怎样读。这一过程实施时间为一个月,内容范围是一到两个单元,教师检查学生的“揣读”作业,以教师抽检的形式鞭策学生。课堂上的细读环节,教师采用在“小组加分”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细细地品读重点句;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

3.提升期的培养方法——互读、赛读

当学生真正贯彻了“揣读”“细读”这些学习环节之后,就要进入互读、赛读环节。课堂上如果出现了情感丰富、句型新颖、意境清新的句子、段落,教师就会抽出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提建议,或者同桌一起读。另外,还可以开展小组比赛读,给感情读到位的小组加分,让学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就感。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你放下!等碧云来拿!”这些句子写出残疾青年为了不让“我”看穿他的善意谎言,一再阻止“我”进去,不停呼唤“碧云!”要想让课文中的情感到位,必须要让学生放得开,因而适宜采用个人赛读加分的形式组织课堂。对此,学生跃跃欲试,大胆的、情感丰富的学生首先举手试读,对于朗读时情感基本到位或到位的学生,教师用语言、分数激励他们,让他们成为引领中等生、潜力生进步的旗帜,成为刺激、挑战优秀生的对手。这样的朗读让学生情感得到迸发,这几个“感叹号”也已成为“潜伏”在学生头脑中的习作素材。

4.习作前的培养方法——有感情地开展口语交际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开展口语交际密切相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培养肢体表达能力,有助于准确拿捏朗读的语调、语速能力。口语交际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如创设“科技是利大还是弊大”的话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让学生用真实情感谈自己的观点,实现由读到说过渡,为习作做好铺垫。

二、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挖掘课文习作范例的对接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文本对话,能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情感,获得不同的感受,进而激发挖掘课文习作范例的潜能。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实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挖掘课文习作范例相对接呢?

(一)捕捉意象新颖的独特语句

课本选文多数是名篇名著,很多内容是陌生领域,意境新颖独特,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让情感细腻的学生敏感地捕捉到多愁善感的“太极派”语句,如学生从课文《怀念母亲》中找出“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个直述伤心的句子,从“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这个句子中发现它是通过环境烘托心情的;乐观的学生会敏锐地发现愉悦意境的“武林派”语句,如学习《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时,有学生就反复揣摩“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聋子”这个表示自己满心欢喜的句子的读法。

(二)关注画龙点睛的多字成语、俗语、歇后语

若学生能在习作中巧妙运用四字词语、成语或俗语、歇后语,文章一定会生出别样的风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做到:联系上下文反复读,或者查找工具书,或者同桌讨论这些词语意思;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具体的语境造句,说几句话。慢慢熏陶,这些画龙点睛的词语就会储存在学生的大脑里了,在习作的时候就能启用、储存在大脑里的知识。

(三)注意情感丰富的标点符号

语文课标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提出了“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个要求,而我们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习作习惯于用“逗号—逗号—句号”的格式,根本不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我们就格外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在六年级时特别注意感叹号、破折号、省略号的指导。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9自然段中:“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就会不见的!”这部分共有4个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渴盼,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相信这4个感叹号就会植根于学生的大脑里了。

三、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积累课文习作范例的对接

当学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时,教师就要向積累课文习作范例这个目标奋进,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学生积累课文习作范例的对接。这个对接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口头积累,一个是积累本积累。

口头积累最主要是课堂口头积累。如在教学中发现有新颖的、独特的句段时,就鼓励学生背诵这些句段。根据句段的长短,课堂上给学生1-2分钟时间让他们背诵,达到标准的就给学生加分。这样,学生学得开心,更重要的是扩充了词汇量。

积累本积累,首先让学生在积累本上建一个目录,把朗读过程中十分欣赏的语句进行分类积累。开始阶段教师落实检查,让学生对每篇课文既要抄一定量的句子,也要背诵一定量的句子,把完成情况记录在作业记录本上。有时候也可以让小组长代检查,对做得好的学生实行加分奖励。

四、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运用课文习作范例的对接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提高阅读能力,还希望学生习作时能运用课文习作范例,从而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运用课文习作范例的对接。

(一)段式、句式的套用

中等生、优秀生在提升期后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他们读了《我的舞台》这篇课文后,就能在本单元习作的“学习某种艺术”时,很自然地套用这一课开头一段的段式,写出“剪纸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的句子。又如《匆匆》一文,当学生自己揣摩读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句子的时候,竟然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情景仿说排比句子。

(二)句子、词语的运用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本,丰富情感,积累词汇,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即兴创新。如进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的习作教学时,我班郑金莲同学在《老师,我想对你说》结尾时运用课文范例即兴创作:“花儿以它迷人的芳香作为对大地的回报,他日我以优异的成绩来作为对您的感谢!”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把别人的养料转化为自己习作的养料,迅速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五、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运用课文习作范例讲评的对接

如果学生在习作时还不能恰当、适时地引用课文习作范例,教师就要在讲评时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运用课文习作范例的对接。可以采用教师范读班级优秀作文,学生点评优缺点或者让小作者本人读自己的习作,由学生点评优缺点的形式。

课文朗读时听着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种享受;批改习作时,看着他们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感受着他们的真情实感,是一种成就。这是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功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挖掘课文习作范例的源头,是学生积累课文习作范例的活水。虽然它与运用课文习作范例有着很远的距离,但又是息息相关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题小组在研究时抛出的一块“砖”,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习作范例这块“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积累课文习作范例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是学生积累课文习作范例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系梧州市2018年度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从高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中深挖学生习作范例的研究”(课题编号:X2018B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林靖耀(1997— ),广西岑溪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彭巧芸(1980— ),女,广西岑溪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