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深挖习作范例

2020-04-20甘梅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挖掘积累运用

【摘要】本文基于作文教学低效的问题,提出从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挖掘、积累、运用课文范例的教学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课文范例 挖掘 积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52-03

2018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对写作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作为一名从教多年毕业班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听课、交流中笔者发现有很多语文教师违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的原则,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具体而言,在阅读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误区:阅读教学只需要理解课文内容和会写配套作业就行了。教师忽视了课文是习作范例这个资源,以至于指导单元习作时另起炉灶重新按照作文书里的指导流程繁琐地讲述,收效甚微。而学生写出的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语句不通顺,内容贫乏,条理不清晰,详略不当,甚至拼凑范文,抄袭范文。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因为小学教师平时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对作文教学的系统性也缺乏研究;二是部分高年级语文教师普遍认为作文教学难度大,都习惯性地使用简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上作文课时就一味灌输习作基础知识或技巧,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将大量时间用在“文本讲读”上面,却忽略了课文是学生习作范例这个资源,对习作范例缺乏长期的系统的挖掘、渗透、积累、运用。自开展“从高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中深挖学生习作范例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象,需要从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深挖学生习作范例。

一、读写结合作文研究的现状分析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课文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同学们就可以举一反三,练成写作文的熟练技巧。”长沙市邓志刚名师工作室近几年来对叶圣陶先生这个读写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先后推出《阅读与写作》与《向课文学作文》系列丛书。邓老师的工作室主要研究课题为“阅读与写作”,子课题有阅读与识见提升、阅读与情感激活、阅读与构段谋篇、阅读与积材用材、阅读与语言表达、阅读与高考作文。像这种规模宏大的框架式作文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实施起来有难度,对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能力不均衡的学校来说实施起来也有困难,所以我们考虑另外开辟一条灵活的、适合本地的、降低操作难度的作文教学途径。

二、挖掘课文习作范例的途径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挖掘课文习作范例,首要条件是必须破除学生抄袭拼凑的风气,向学生输送写真情实感作文的理念,并通过编写渗透写作方法的校本教材来逐课挖掘习作案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挖掘习作范例。

(一)挖掘课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

人物思想品质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描写来表现,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是通过“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外貌描写刻画父亲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并体会这个句子突出父亲长时间辛劳和伤痛的作用。再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师可以利用“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这个动作描写,引导学生边读边揣摩“我”难过、沮丧心情。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挖掘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并让学生适时进行小练笔。

(二)挖掘课文状物描写的说明方法

要想通过笔尖还原生活中的状物,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如《鲸》一课采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来说明鲸大;《新型玻璃》一课采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写出噪音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说明方法,能让学生习作时及时运用,使作文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三)挖掘课文中的精妙语言

小学高年级课文的精妙语言包括:关键语句、优美语句、得体语言。以五年级《钓鱼的启示》一文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和作用及表达方式。然后,放手让学生挖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等文的关键词句。

(四)挖掘课文写作顺序

很多课文有着明显的写作顺序,如果我们不提醒学生,他们可能会不太注意,以《钓鱼的启示》一文为例,其以时间为经线:“那年,我刚满十一岁——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过了好长时间——这时是晚上十点——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以“我和爸爸”的语言、心理活动为纬线组织全文,文章条理清晰,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该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写作材料的,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该课的方法挖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開国大典》等课文的写作顺序。

(五)挖掘课文拟题的方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中心体现,但现在很多习作要求都是题目自拟,这对于大部分农村学生来说有难度,他们不知从何下手,最终从给出的材料中胡乱抄个词语做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拓宽拟题的视野,从课文中挖掘习作的拟题模式,或者整理分类课文拟题的模式。例如,运用课文的重点语句做文章的题目,像《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别恶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词句,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文也是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命题;《詹天佑》《少年闰土》《凡卡》等文以人物的名字命题;《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等文以动物名字命题;《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文以事件命题。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拟题范例,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一定能挖掘到更多的拟题方法。

(六)挖掘课文中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五年级已挖掘动作、神态、语言、外貌等细节描写,六年级应在巩固的基础上再挖掘,如下表:

(七)挖掘过渡句过渡段和段落间的连接语

文章的过渡句、过渡段,段落间的连接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阅读课中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词、句、段,并加以感受和训练,就能让学生日后在习作中用上恰当的过渡句和过渡段,以及段落连接语,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更严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课文中挖掘过渡句、过渡段的范例,如《中华少年》第五节开头“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这个句子是文章的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文章段落间的连接语使文章承接自然,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如《青山不老》段落中的“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藏戏》《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都使用文章结构语,教师有意识地板书,有助于学生挖掘连接语,并明白作用,最后挖掘课文的其他连接语及作用。

(八)挖掘课文的开头结尾例子

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从此就有了“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大家也多用这个标准来评论作文的水平。一篇文章中如果有一个“凤头”一样的开头,就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挖掘课文恰当的、在高年级能学会的开头方法。比如,从《索溪峪的“野”》《怀念母亲》等课文中挖掘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的开头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从《詹天佑》《我的舞台》等课文中挖掘中心句开头法,让学生学会紧紧地围绕中心布局谋篇;从《月光曲》《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课文中挖掘倒叙开头法,让学生先凸显事情的结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从《青山不老》《穷人》《少年闰土》等课文中挖掘景物画面开头法。当然,情景交融的开头方法是小学阶段最难揣摩的开头方法,所以应该放在最后来学习和挖掘。不同的开头方法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避免千篇一律的开头。

农村学生阅读面很窄,没有课外读本,写出的结尾干巴巴,如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结尾:这就是我喜欢的   。同挖掘开头方法的道理一样,学生如果能从课文中挖掘到“豹尾”并加以学习、揣摩,就能在习作中写出“豹尾”一样简洁凝练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课文中挖掘高度概括人物品质的写人结尾方法,学生如果能学会这种结尾方法,就培养了自己的概括能力;从《鹿和狼的故事》《我的舞台》《彩色的翅膀》《青山不老》《金色的脚印》等写事文章中挖掘结尾点题、升华主题的结尾方法,让学生在写事文章的结尾中有章可循,点出自己写作目的;从《桃花心木》《手指》《落花生》等课文中挖掘揣摩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的结尾方法,让学生明白高年级的写状物不能仅仅单纯地观察状物的形状、颜色,还要从状物的特点引申出相類似的人或明白其中的道理;从《匆匆》《和田的维吾尔》《灯光》《山中访友》等课文中挖掘首尾呼应的结尾方法,让学生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避免了跑题。这一篇篇简短有力的文章结尾方法,都是学生习作时的经典范例。

三、积累课文习作范例的措施

(一)强化单元导语习作要求

人教版语文高年级的每个单元导语基本上会在第二自然段提示阅读目标和习作目标,因此,进入本单元预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画出本单元学习重点,画出读写训练点的要求,并在本单元每课中找出体现导语要求的训练点。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导语读写训练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学生根据导语要求的读写训练点在《穷人》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到了环境描写句子:“屋外寒风呼啸……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在课堂上再分析这个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这样强化单元导语习作要求,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就会对习作知识点进行思考、消化。必要时在每课的学习中,教师还要适时提示体现训练点之句、段来强化习作知识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者能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获得独特的感受。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九自然段在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通过教师示范朗读、领读、学生试读、集体读的形式有感情地读出小女孩的渴盼,学生就会关注标点符号,重视习作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并在习作中逐渐学会准确、灵活地使用破折号、感叹号、问号等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

(三)有意识地板书

以前我们的板书只从内容理解出发,但现在我们发现仅从内容理解出发还不够,还要兼顾作文知识的渗透。如《索溪峪的“野”》一文的板书:

(四)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唯一的听众》一文“我扭头冲了出来,直想哭”“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中的这两句都是描写感动的,如果积累下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就能减少学生过去常用的、千篇一律的描写感动句子“我激动得掉下了眼泪”现象。通过翻阅学生的积累本,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一个学期下来积累了描写感动的句子6句,描写伤心的句子10句,描写失望的句子6句……随着这样的句子越积越多,他们的习作也将会变得更加精彩。教师可以当堂规定时间让学生背诵特别优美的词、句、段,也可以让学生课后摘录优美句段。

四、运用课文习作范例的策略

(一)积极背诵课文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一篇具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描写生动的佳作,首先要肚中有“墨”。这“墨”就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巧妙的构思。这一切的来源大多依靠学生积极背诵课文。背诵多了写起作文来才能信手拈来,文思泉涌。

(二)整理、复习习作技巧

每当期中或期末的时候,我们就结合《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后面“开心收获”中的“写作方法指导”和学生一起整理、复习,并就学生平时的习作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我们课题组曾经做过系统的写人、写事结尾的整理复习,效果比较理想。如下表是对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结尾的整理、复习。

[类别 例文 豹尾特点 总论 写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的确,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高度概括) 内容上是赞扬这个人的品质,写法上是在文章结尾高度概括,升华主题 《一面》 我……说:“……同我们一起的!”(深化主题) 《唯一的听众》 那时,我总是……我唯一的听众。(篇末点题) 写事 《鹿和狼的故事》 ……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点明主题) 内容上是从事情中说明道理,写法上与写人一样简练,深化主题 《青山不老》 ……领悟到:……(篇末点题) 《我的舞台》 ……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深化主题) ]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获得的也许是比较片面、肤浅的写作技巧,在写作过程中也不一定能运用课文习作范例,但经过教师通过批改、讲评和复习总结,学生明白了写人和写事的开头结尾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丰富学生的见闻

通过即兴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见闻,很多教师说可以做得到,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笔者也是这个观点。笔者做过三个单元的实验,发现丰富学生的见闻虽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省去了启发、引导习作內容的时间,而且学生提笔写作往往能一气呵成,比预期的效果要好。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是学习一门艺术,鉴于学生对艺术不理解,感觉很深奥,笔者就用了整整一节课教学生学习“剪纸”,并又用了一节课通过一边教一边说“先、接着、紧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关系的连接语,引导学生剪完手工开始关注写法,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我的舞台》的结构、开头,《蒙娜丽莎之约》中的传神语言,《月光曲》的虚实结合写法进行渗透。到了第三节课让学生写作,学生写出的作文真是令人惊讶。

学生如果在作文中破除了抄袭拼凑之风,确立了真情实感的写作理念,并从课文中挖掘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习作范例,采取多种形式的积累,灵活地运用课文习作范例,就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的文章。学生如果养成了从课文阅读教学中深挖习作范例的习惯,就能及时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

注:本文系梧州市2018年度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从高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中深挖学生习作范例的研究”(课题编号:X2018B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甘梅(1976— ),女,广西岑溪人,大学本科学历,副高级职称,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挖掘积累运用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