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阈下教学立意的确立与达成

2020-04-20钟兰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立德树人

钟兰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为例,论述立德树人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立意的确立与达成,其中提出“整合教材,突出教学立意;精选史料,达成教学立意”两个教学立意达成策略。

【关键词】历史学科 立德树人 教学立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50-03

基于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以及国家发展的需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被提出,并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全面贯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历史课程是被教育部纳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五个学科之一,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笔者认为,以教学立意引领课堂教学,能够更有效地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教学立意的界定

关于教学立意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笔者比较赞同广西师范大学陈志刚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教学立意,就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在分析教科书文本的基础上,所确定的一节课的主题思想,它包括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内容结构的构思设想等。”[1]简而言之,教学立意就是教师自己确定的教学主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二、教学立意的确立

关于教学立意的确立,广西师范大学陈志刚教授认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与具体学情,并结合对教科书文本的分析,在反思中去确定教学立意。”[2]也就是说,教学立意是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和教材而确定的。

对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掌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状况;了解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和统治者的博大胸怀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至于为什么要以人物为中心学习中外交流史,笔者通过认真研读课标,认为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作为代表性史实,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对当时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就可以认识大唐文化对当时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作用,这是本课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就学情而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学习,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中外交流史有所了解;他们也初步掌握了史论结合等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解读、分析和概括史料的能力。

在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引领下,再来分析教材文本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由于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学习隋唐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课内容设为三个子目: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关系、玄奘西行。学习本课,能让学生深入认识大唐文化对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及理解本单元主题唐朝强盛与对外文化交流的关系。

依据上述分析,笔者以“文化自信”为核心,确立本课的教学立意为:通过学习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感知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理解唐文化的世界意义,认识到是发达的唐朝文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国成为文化中国,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立意的达成

确立了教学立意,那么如何去达成呢?结合本课的内容,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整合教材,突出教学立意

在教学立意的指引下,笔者整合了教材文本,设计了教学的层次、线索和结构,将本课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政府交往——遣唐使和新罗使节。大唐文化吸引了外国使节、留学生来中国生活、学习,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意在使学生理解“大唐文化影响世界”;第二部分:民间交往——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大唐僧人把大唐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意在使学生理解“大唐文化传播世界”;第三部分:世界交往——唐朝如此多娇。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推动中国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意在使学生感受“大唐文化丰富世界”;第四部分:尾声——文化中国。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炼与升华,意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前面三个环节重点在过程与方法的训练,层层深入,探讨大唐文化的影响力,使学生感悟“大唐文化的传播影响并丰富了世界”。第四环节由古及今,联系当今热点,使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理解大唐文化在当时东方乃至世界占有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深切的情感认识——文化自信,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途径。

(二)精选史料,达成教学立意

理解“大唐文化的影响力”和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情感是本课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关键。在授课过程中,要达成这一教学立意,对史料进行精益求精的筛选很有必要,可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得启发,升华情感。本课在精选史料方面,主要围绕三个角度展开。

1.围绕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方式精选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方式主要有政府交往和民间交往,分为学习和传播的层面。以政府交往层面为例,其内容重点是遣唐使来唐学习先进文化。那么,如何体现“大唐文化的先进”呢?笔者主要选择了《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图片、遣唐使入唐路线图以及一些遣唐使杰出代表人物语录等史料信息,并设置问题:遣唐使为何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也要来中国?说明了什么?史料如下: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学生通过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唐朝时期遣唐使仰慕中国文化,来中国是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说明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围绕“文化的使者”及“文化影响”精选

教材中介绍的文化使者主要有玄奘、鉴真、遣唐使和新罗使节,其中遣唐使是本课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遣唐使的认识,笔者补充了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和崔志远等史料,体现大唐文化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力。

补充的材料如下:

吉备真备在唐交流近19年,研究唐代的天文、历法、音乐、法律、兵法、建筑等知识,均有较深造诣。公元735年,他携带了众多的典籍回到日本,其中《唐礼》对日本朝廷礼仪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太衍历经》《太衍厉立成》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使唐代历法得以在日本推广和使用;他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接着笔者展示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社会产生影响的图片和材料。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得知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文化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理解“大唐文化影响世界”。

鉴真东渡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笔者结合史料《唐大和上东征传》,讲述了鉴真东渡的目的、遇到的困难和到日本后的情况。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总结出:鉴真到日本后获得日本各界的欢迎、妥善安置并委以重任,说明鉴真在日本德高望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鉴真对日本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笔者展示被日本视为国宝的鉴真手迹《请经书帖》、收录有鉴真医方的日本《医心方》、被日本定为国宝的鉴真修建的唐招提寺等图片内容。在这些史料中,学生很快归纳出鉴真对日本社会的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学生由此进一步理解“大唐文化传播世界”。

玄奘西行是本课另一重点内容。笔者展示了以下资料:

一千三百多年前,天竺最有威望的戒日王,在国都曲女城举行规模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有十八个国王及僧人六七千人,还有许多老百姓。在这次盛会上担任主讲的,是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玄奘。玄奘宣讲佛学论文,大家都被他精辟的论述折服,没有人能驳倒他的论点。大会结束那天,戒日王按天竺风俗请玄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陪同者高声呼喊:“中国法师阐释佛经,破除异端邪说,十八天来,无人能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学生阅读材料得知:玄奘在天竺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传播了佛学。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大唐西域记》书影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唐西域记》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由此感受玄奘西行的影响。最后,笔者总结:玄奘被奉为先知,成为智慧的化身;由于玄奘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由此,继续加深学生对“大唐文化传播世界”的认识。

3.围绕“大唐文化”的启示精选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往来。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为了探讨“大唐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笔者出示材料:

(唐代)其兼容并蓄的开放特点,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传统,而且在政治上扩大了唐代对外的影响,也使得唐代文明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形成了空前的开放态势,取得了辉煌成就。

——王建平《唐代长安的对外开放及其意义》

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到:唐朝时,外国人除了与我国贸易,引进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還学习我国的科技文化。

笔者总结:强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当前,在国外一些现代化的大城市,还称我们华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将我们的传统服装叫做“唐装”。大唐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传统,而且扩大了唐朝对世界各国文明的影响。这是大唐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文化自信。学生由此认识“大唐文化丰富了世界”。

在结尾部分,笔者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立德树人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