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摆渡人
2020-04-20黄淑芬
黄淑芬
孟风雨是一名90后器官捐献协调员。今年28岁的她,亲眼目睹了75次生死离别。她每天奔波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在生与死、希望和绝望之间,为逝者与生者打通一条条通道,为生命搭桥,让爱延续,是生与死的“生命摆渡人”。
孟风雨医专毕业后,到湖南省一家医院肾移植科当了一名护士。当护士的那些日子里,孟风雨见证最多的事,就是患者在死亡大门前苦苦挣扎,到重获新生的那一幕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每一次,她都心存疑问,这些肾脏从哪里得来的呢?
2017年元月的一天,孟风雨正在科室里为一台手术做准备,看见两名红十字工作人员把一只医用冰桶带进科室。详细交代后,他们郑重地把冰桶交给了主刀医生,医生接过冰桶,马上开展手术。后来,孟风雨才知道,那是一名出了车祸的患者在临终前捐献的器官。捐献器官,就可以把濒危的病人救活,那一刻,她心中所有的疑问全部解开。
经过查阅资料,孟风雨知道,中国虽然早就有器官捐献条例,但目前中国器官捐献供需比例仅为1:30,是全球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年有30万个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在苦苦等待重生。这个数字,让孟风雨惊呆了。而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个“生命摆渡人”,为了让患者得到重生,更多地要面对患者家属的白眼、误解,甚至谩骂、殴打。这个职业,引起了孟风雨的好奇。正好这时,孟风雨听说红十字会招聘器官捐献协调员,她决定应聘,去挑战这个新职业。
经过严格的专业考试,3个月后,孟风雨转岗成为一名器官捐獻协调员。虽然,孟风雨在培训时就知道协调员是个不讨喜的职业。但是,第一次去做协调时,还是遭到了患者家属的不理解。那天,一位出车祸受脑外伤的患者被宣布脑死亡。在孟风雨的努力下,家属签署了相关的捐献文件,但要求等到药物完全无法维持患者生命时再进行器官摘取手术。就在等待期间,患者老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听说了这件事后,甩下一句狠话:“如果你们把自己儿子的器官捐献出去,那么以后你们就不要在村子里居住了。”迫于压力,家属取消了捐献。眼看就要可以帮助数个人重获新生,现在,只因为家族长的一句话,这个患者的器官捐献作废。那一刻,孟风雨感到很无奈。
而一个叫叶沙的男孩子,对孟风雨来说终生难忘。2017年4月28日,叶沙因为头痛被父亲送到医院就医,经医生诊断后被宣布脑死亡。闻讯赶来的孟风雨对沉浸在悲伤中的叶沙父母进行了安抚,沉默了一下,对他们说把器官捐献可以让人重获新生的事例。可是,话还没说完,叶沙的母亲号啕大哭:“你的心怎么这么硬呢?人一下子就没有了,还要把器官给割出去,这样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孟风雨决定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孟风雨来到叶沙的病床前对叶爸爸说:“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因为意外走了,这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但如果捐献了他的器官,就相当于他还活着。”叶爸爸带着疑问对孟风雨说:“他还怎么活着?”孟风雨说:“把器官捐献出去,不仅可以救活一个人人,还可以让叶沙的器官继续在跳动,不管在何方,总有一个人在延续他的生命。”叶爸叶妈沉默着思索了很久,最后毅然决定把叶沙的器官捐献出去。
孟风雨和同事陪着叶爸叶妈把叶沙送进手术室,开门的那一刻,叶爸叶妈紧紧地抓着推车,不舍放手。孟风雨忍住快要流出来的眼泪,“残忍”地对他们说:“再不放手,就来不及了。”最后,叶沙的脏器、眼角膜让7个人获得了“重生”。
孟风雨是个乐观开朗的姑娘,自从当上器官捐献协调员后,她开始克制住自己的笑声,把鲜艳的衣服藏在柜子底。因为,她不知道,哪一分钟会马上出发,去接触悲痛的家属,去触摸死亡。从业数年,孟风雨每次面对悲痛欲绝的家属,还是会手足无措。可也是这样的她,给很多人送去了生的光亮。她以另一种别样的方式,“留住”了叶沙,“留住”了75位器官捐献者。她是患者“重生”的霞光,是“生命摆渡人”。
摘自《思维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