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心医学”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2020-04-20李科庄莉周春艳李俊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双心考试成绩医学生

李科,庄莉,周春艳,李俊

1.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云南昆明 650118;2.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姑息科,云南昆明 650118

双心医学也是心理心脏学或者心脏病学,主要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患者相关情绪以及行为问题的科学[1]。 “双心医学”模式主要是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综合医学模式转变的学科。在社会以及文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看病的过程中开始追求身心健康的要求,但在血管专科领域中大多数医生对该模式依然处于了解甚少的阶段,对患者看病过程中重客观检查而忽视了主观问诊。所以在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教学模式,使医学生能够在诊疗过程中进一步重视患者心理状态。 因而该次研究以2017 级5 年制2 个本科班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的方式探究“双心医学”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级5 年制2 个本科班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 名。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教学,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教学基础上实施双心医学教学模式,学生均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教学。根据教材顺序进行知识讲解,并带领学生查阅相关治疗;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临床学习;根据每天诊疗的安排情况,使学生观察患者诊疗内容;教授学生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内容。

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教学基础上实施双心医学教学模式:①双心理论教学。 对医学生讲解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基本特点、患者临床心理疾病出现的原因以及“双心”疾病表现的形式等;向医学生详细讲解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表现形式以及精神情感障碍出现的时机;向医学生详细讲解精神心理问题对疾病的影响、心血管领域中精神心理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对医学生展开心血管医生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在对医学生展开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往案例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充分理解“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对医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治疗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其他常见精神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识别以及干预,并查阅医患之间有效的沟通技巧。②临床教学。带领医学生观摩并接触双心门诊和双心查房的具体流程以及内容;带领医学生参与双心会诊和双心治疗以及双心康复的临床实践中。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教学前后两组医学生双心医学理论考试成绩,采用选择题试卷进行理论知识评价,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医学生成绩学好。

(2)对比教学后两组医学生双心医学实践考试成绩。以中级职称的主治医生作为双心疾病患者对医学生进行模拟患者诊治以及康复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①双心疾病诊断;②医患沟通技巧;③相关检查以及治疗的术前沟通方式;④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⑤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支持。 每一项评估内容满分20 分,分数越高代表医学生成绩越好[2]。

(3)使用自制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比两组医学生的满意程度,总分100 分,满意:>85 分,比较满意:60~85 分,不满意:<60 分。 满意度=(满意人数+比较满意人数)/40×100.00%[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心医学理论考试成绩

教学前,两组医学生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医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教学后双心医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教学前教学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χ2 值P 值58.69±8.37 59.01±8.26 0.170 0.430 92.17±8.33 74.88±9.37 8.720<0.001

2.2 双心医学实践考试成绩

教学后,观察组医学生的实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教学后,观察组医学生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也称为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心脏以及血管。对由于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生命安全,以至于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进而影响疾病治疗,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出现恶化的情况[4]。随着医学教育以及医疗体制等方面的因素,以至于医学教育中的精神疾病以及心理学等得不到重视,最终导致大多数医生在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缺乏心理障碍等相关疾病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影响患者治疗效果[5]。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具备双心医学的能力,保证能够更好地诊治患者疾病。所以在对医学生展开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对患者心理精神的重视程度。“双心医学”教学模式在对医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治疗,更好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双心医学”教学模式中,可以使医学生充分理解并提高对心血管领域中精神心理疾病预防措施的掌握,以及对医学生展开心血管医生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情怀的培养,使医学生在对患者诊疗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重视患者心理精神状态。 对医学生展开“双心医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医学生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询问患者日常生活状况,包括精神、睡眠以及食欲等,并通过各种症状判断与情绪波动是否相关,并且在诊疗过程中对于初步判断可能伴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应该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及诊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对医学生教学过程中采取“双心医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医学生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症状可能是由心理原因引起之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以及运动康复等措施,避免大型检查以及冠脉造影等具有创伤性的操作对患者健康带来影响,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采取“双心医学”教学模式对医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医学生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后如果出现胸闷以及心悸症状,且在基本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考虑到患者可能出现负面心理情绪等,在治疗中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疏导患者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采取“双心医学”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使以学生对于心电图未见异常但具有胸闷以及心悸等症状的患者,在充分考虑心脏方面疾病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是否出现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对于有明显抑郁以及焦虑的患者可以及时上报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表2 两组教学后双心医学实践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教学后双心医学实践考试成绩比较[(±s),分]

项目双心疾病诊断医患沟通技巧相关检查以及治疗的术前沟通方式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对照组(n=40)观察组(n=40)11.38±3.42 10.54±3.12 10.71±3.29 11.67±4.10 12.42±3.29 15.27±3.69 14.66±3.37 15.32±3.44 15.96±3.07 15.85±3.57 t 值 P 值4.890 5.670 6.120 5.290 4.460<0.001<0.001<0.001<0.001<0.001

表3 两组教学后满意度比较[n(%)]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学生接受“双心医学”教学模式后的双心医学理论考试成绩与双心医学实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医学生(P<0.05),且观察组医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学生(P<0.05),充分证实“双心医学”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对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实施“双心医学”教学模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可以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试成绩,更好地使医学生在诊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双心考试成绩医学生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
跳过去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