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古村落民宿发展研究
2020-04-20田丽琼
◎田丽琼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民宿作为承载当地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个性、特色、情感、文化性等特点。民宿是游客出行居住方式的一种选择,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民宿的经营需要整合本土优势,融入具有徽州文化元素的设计及理念,表达自身的艺术情怀,传递生活的态度,使住客能够得到人性化、个性化、友好化的旅游居住体验。
一、徽州文化的变迁
徽州地区有着约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徽州的兴盛是从南宋(1127-1279年)以后开始的,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出自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6年)的《游黄山白岳不果》。
徽州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特性,也经历了多次变迁。徽州原始文化,也称“前山越文化”阶段;黟、歙时期的山越文化,其主体是山越人,他们不需要上缴皇粮国税也无须承担政府差役,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新安(都)文化阶段,西晋时改新都郡为新安郡;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至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设府,改歙州为徽州,所辖有六个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婺源县和歙县;徽州文化阶段,以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道府之制,将徽州撤销直至清末民初废府。
新中国成立后,徽州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随着徽州大规模土改运动的展开,深藏徽州民间数百年的各种契约文书、族(家)谱以及其他文献大量流传。从这一时期开始,对徽州乡土历史文化和历史名人的研究蔚然成风。
二、徽州古村落
在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注重居住环境,择地而居。徽州古村落根植于当地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通过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形成了民居、祠堂、牌坊、路桥、戏台、园林、雕刻、文书、街巷等有形的文化遗产,拥有徽商文化、新安理学、风水文化、民俗文化等无形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深深地打上了徽州文化的烙印。
清初徽州文人赵吉士在其著作《寄园寄所寄》中,提到“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其平时构争结讼,强半为此”。由此可见,徽州地域的古村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风水文化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前有案山、朝山,后倚赖龙山,水口处又两山夹峙,河流从村前流过,似被金带环抱;在当地的宗谱上,几乎都有某始祖卜居于某吉地,而后家族繁衍的记载。徽州的古村落不仅仅在选址上“无村不卜”,“枕山、环水、面屏”,在结构布局上更是强调天人合一、宗法伦理等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徽州古村落形成了以集居型村落为主要形式的村落布局(如图1)。
图1
这些古村落风情秀丽、空气清新、地区地貌丰富、动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是依山傍水,白墙灰瓦,点缀在青山下,村庄建于山坡向阳隐蔽的地方,有利于阻挡风寒和采纳阳光,同时也是出于躲避战乱的安全需求。以背山、向阳、水来之处作为村镇入口,称水口,为幽林所遮蔽,村里的人认为可保乡村内祥和之气。既然是依水而建,桥也是徽州村镇的一大景观,如宏村的人工水系设计就是古代村庄水系设计之典范。村落的小巷随着地势的起伏,石缝形成了耐看的肌理,每逢下雨,雨水通过石缝渗入地下,因此村巷内很少有积水。村落多设有村口的坊门和巷内的过街楼,具有分割空间的作用,使得建筑空间富有层次变化;建筑围墙多涂白垩,随着时间的推移,墙面斑斑渍渍,宛如水墨画一般(如图2)。明晚期后,由于建筑的密集度增加,就有了“五山屏风墙”,即马头墙,与建筑屋顶形成颜色、尺度、方向的对比,也就是黑白、大小、横竖的对比,形成了具有形式美法则的建筑外观。徽州几乎村村都建有祠堂,其中包括神祠、宗祠、支祠以及家祠等。祠堂是祭祀祖先、彰显家族荣誉以及教育宗族子弟、悼念祖先的场所,又是平时村长聚众议事、村民庆典娱乐和彰显宗族荣誉之地。所以,祠堂是村庄最宽敞、最华丽的建筑。
图2
徽州的古村落很多都保留有完整的明清徽派古民居建筑群,这些村镇完全可以发挥自己千年古县的魅力,利用区域内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的基础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古村落旅游资源发展乡村的民宿产业,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生活方式。
三、民宿资源的利用
(一)民宿的定义与起源
民宿,是指利用自己家庭的空闲房间或者以购买、租赁的方式获得房屋的使用权,再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人文特点和环境资源等因素进行设计,大多以家庭方式经营,给客人在乡村等地方提供住宿的一种形式。民宿可以使客人更深入地体验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生活,从不同角度了解当地的民俗和所在地区不同的美。
对于民宿的起源,有研究说来自于日本,也有的说是来自法国、德国。国外民宿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成熟,主要表现为:已形成行业协会组织;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经营中高度关注人性化和个性化;凸显民俗化、本地化、家庭化。
(二)民宿的特点与设计
国内的民宿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较快,也逐渐衍生出具有大陆特色的民宿:
1.住宿规模较小、容纳率低
有助于主人展现个性化的房间布置和环境设计,有利于促进主人与客人间的亲密接触,从而提高客人对于当地环境的认知,便于游客对本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的了解。
2.汲取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精华
民宿多依托村落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当地民族文化等资源,以简单的食宿接待和特色农产等基本形态来提供休闲度假服务。挖掘周边环境中可利用的具有独特性和专属性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营造独特的生活意境。例如:位于黟县塔川的名为《御前侍卫》的民宿,巧妙运用了当地的传统建筑以及周边的自然景观,加以合理的改造、利用和维护,造就了有特色的民宿品牌,给旅客提供了一个脱离尘世、世外桃源般的居住场所。
3.结合本土地域文化
民宿的开发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生态景观、环境资源、人文特点以及农牧业等,使游客可以充分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加深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从而实现深度旅游的体验。
4.浓厚的家庭氛围
民宿的主人往往会把民宿作为艺术作品精雕细琢,融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和人文理念,给游客提供具有个性化、人情味的住宿设施。民宿主人为了能使游客充分体验居家氛围,他们更加注重与游客的交流互动,具有较强的人情味和亲和力。例如:在民宿设置儿童玩具室,为儿童提供休息娱乐的空间,可见民宿经营者的用心,使得家庭式的居住体验更为舒适。
(三)传统民居民宿的发展策略
1.突出艺术文化性特点,避免同质化经营
通过调研发现徽州民宿的居住群体都是进行自助游、休闲游、深度游的度假散客,主要是学生、白领、外国人等喜欢自助游的年轻人或者利用周末时间度假的小众群体;除了来电预约,徽州民宿的入住预定绝大部分是通过携程、艺龙、飞猪等网站进行的,比拼的是线上服务,客人们通过大众点评的客户回馈和评价来了解民宿的基本情况,因此民宿经营的关键是品牌的口碑和一些老顾客。
目前我国乡村民宿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特色,应该深度挖掘民宿的文化内涵,增加民宿类型。在房间布置上体现徽州文化范,不忘细节精致,例如酒店卫生间内的徽州花窗,作为徽派建筑的一个特点使整个卫生间都充满诗情画意(如图3)。
图3
2.结合主人特点,传递生活态度
民宿除了居住环境和舒适度以外,互动性、体验性也都是民宿居住的乐趣所在。民宿的经营者通常都是一些有阅历、热爱生活或者经历丰富的当地人,他们可以随时为客户提供当地旅游的信息和资源,与客人们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当地的人文趣事以及办店理念,同时可以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与住客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立足于市场的需求,整合当地自然、文化以及生活等资源,融合徽州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创意性的主题,形成具有徽州地域特色的创意民居,如可以融入徽州的茶文化,开展采茶、炒茶、品茶等围绕茶文化的互动体验式的主题活动。
3.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服务
古村落民宿不能单独发展,必须统筹安排、协调并进。如果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环境建设,存在交通、住宿、公共空间营造等问题,民宿产业很难得到有效发展。
首先,交通是连接地区与地区的重要纽带。便利的交通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条件,可以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吸引游客前来。徽州的一些古村落因为没有便利的交通,错失了发展民宿旅游的机会。
其次是住宿。徽州古村落的住宿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星级酒店消费高,距离景区比较远,交通不便。现在的游客普遍对住宿的服务、卫生、安全等有一定的要求,而小旅馆没有统一的服务、安全、卫生等标准,游客也不愿意入住,这就导致游客在住宿方面的选择比较少,住宿体验比较差。因此发展民宿需要规范经营,比如统一卫生、服务、安全、消防标准等,否则民宿可能就会沦为小旅馆,最终失去游客。
还有公共空间营造的问题。乡村的卫生条件普遍要比城市差,游客除了旅游观光之外,对民宿的期望和要求也比较高。徽州古村落的民宿发展一定要注重环境的整洁,整顿村庄卫生,设置河水边防护栏,完善公共环境设施等,让游客的出行更加安全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