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小时候的过年

2020-04-19何羿翯

北京纪事 2020年3期
关键词:彩灯爆竹灯笼

何羿翯

大家总说现在的年味不如以前足。不过,年味足不足,每到春节前,人们还是忙碌的。忙着买年货、买新衣、买春联、买福字、买窗花……本命年的人们不忘给自己从里到外、从上至下的置办红衣服。为了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还得忙着给房间和个人的卫生都好好搞一搞。再忙着做年菜,“把面发,蒸馒头”这老话儿都是在论的啊!最后春节期间忙着吃饺子、吃鸡鸭鱼肉、吃糖果水果……吃完了再感叹:胖了!怎么办?上庙会逛公园去,春节期间玩乐项目挺多,把吃多的再消耗掉。要我说,抱怨发胖是近些年的事情,我小时候还没人抱怨“每逢佳节胖三斤”。小时候的年是要盼望的,过年时是要珍惜地数着日子过的。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过年的美好。

红色圆气球

记忆中的大红气球

记得我小时候,每到春节,我必定能得到一个大红气球和一个风车。这是每年的保留节目,也是我最盼望的时刻。

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后,街上就有卖红气球的了。一般是一中年男子,在马路边的两棵槐树中间系上绳子,绳子上挂几个大红气球当幌子。我还记得,最早大红气球3块钱一个,后来5块钱一个,再后来10块钱没商量了。贵了也得买,因为过年得有气氛,再说那时候没那么多玩具,别说iPad,连手机都没有。这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才能买大气球,平时也没有地方卖。现在想,卖气球的中年人,估计就是附近的居民,每年的这个时候出来卖,那时候哪有网购,红气球可不是想什么时候买都有的,所以贵一点也会买。

这种大红气球圆圆的,并不像现在的气球颜色那么鲜亮,它发出有点暗的红色,就像红橡胶皮样的颜色,比一般的气球皮厚,所以吹得个大,直径能有半米多。一般不敢买个头太大的红气球,因为个头一大,气球壁就更薄,容易受尖锐物、冷空气的刺激,大大影响了气球的寿命。所以,每次买了大红气球,得小心翼翼地拿到家里。好在,街上的散摊离家并不远。心心念念把气球买回家,马上用线或者绳子,把红气球挂在床尾的晾衣架上,这样,每天醒来就能看见红彤彤的大气球,就知道还在年里,就会特别开心。每个春节,眼见着红气球一点点慢撒气,一点点变小,等它完全瘪成一个气囊,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然后第二年再买。印象中,只有一年,气球质量不好,刚一进家门就爆了,我很是失望,还好,那年家长又给我买了一个大红气球。

小院里的爆竹皮

我小时候春节放爆竹的人还比较多,年三十儿晚上,推开小后院的门,一股浓烈的爆竹味道弥漫在空中。味道最浓的时候,一般是午夜12点前后,从11点55分开始,周围的爆竹聲就渐渐多起来,12点时比较集中,一直能响到12点半。小时候基本是爆竹声音渐渐小了,才能安然入睡。躺在床上,不用开门窗,这种浓烈的爆竹味儿似乎能穿墙而入,飘飘悠悠进入到你的鼻腔。爆竹味道混合在北京冬夜寒冷的空气里,是只有过年才会有的独特味道。

第二天一起床,顾不得冷,一定要先奔到小院里。推开门,仰头望天,空气中还零星有昨夜爆竹的味道。清冷空荡的空中偶尔传来二踢脚或者一挂鞭的声响,这声音划破了冬日的宁静,提醒着你还在过年呢!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就好像昨夜的热闹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不过,院里一地爆竹皮是昨晚喧闹的印记——红色的大小各异的爆竹纸屑铺满了地,因为有风,墙脚的爆竹皮更多,在门口的拐角处,积攒的爆竹皮最多,有时候能到我的小腿肚。并不急着清扫爆竹皮,用小木棍扒拉,往往能发现“新大陆”——别人放的整挂小鞭儿,一挂里经常有漏网之鱼,就是还带着爆竹捻并没有燃放的单个小爆竹。用小棍把它们找出来,这可真是练眼睛的功夫,能捡到小爆竹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像是意外地中了大奖。不过,我还不敢自己放,交给家里大人帮着放,“叭”的一声,一个战利品放完,再找。其实,那时候家里给买鞭炮,只是我对鞭炮兴趣不大,觉得既危险又太吵,偶尔捡这么一两个小爆竹放放,算是有过节的气氛,玩玩得了,还有不花钱的窃喜,比正儿八经地买,大张旗鼓地放更有意思。

漂亮灯笼高高挂

爆竹

纸灯笼

过年,民间有挂灯笼的习俗。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姑姑给我买了十几个纸灯笼,它们形状不一——有小鸭子的、小鱼的、动物型的,还有长筒的、圆形的,颜色更是漂亮,有红的、粉的、黄的、橘色的、深绿的、浅绿的、蓝色的多种颜色。这些纸灯笼是可以伸缩的,不挂的时候收起来像个纸盘子,拉起来就是灯笼,里面有放蜡烛的金属小托,只是,我并没有放蜡烛,而是每年把它们拿出来,挂在房间里。元宵节后再收起来,等第二年再挂。这样不放蜡烛,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这十几个灯笼挂了好几年呢,是我儿时春节记忆最深的内容之一。

现在头春节的超市里,还有每年的庙会上,都有卖灯笼的,传统的、新式的,灯笼大小形态各异。现在小区里,每到春节就会有人家挂一串串的小彩灯和大红灯笼。晚上从外面回来,看见一户户的灯笼,觉得特别温馨。灯笼有着火红色的光亮,小彩灯有五颜六色一闪一闪的,还有一码金色的。每次在小区里边走边看,一家人挂的灯笼,其他人家都能欣赏,挺好,心里每每还暗自评比谁家的搭配最好看,灯饰最漂亮。我也年年打算挂彩灯,可是一直没实现。明年,我一定要弄个闪闪发亮的彩灯挂一挂。

我家的年菜

过年,怎么也离不开吃!我小时候家里的年菜种类繁多,有芥末墩、糖醋白菜、炒酱黄瓜、炒酱瓜、豆儿酱,这些素菜都是我奶奶操持着做。爷爷只做荤菜,有酸菜白肉、扒肉条等。所以,小时候是真喜欢过年,因为这些吃食只有在春节才能吃到。一到过年,还没上热菜,这东一碟子西一碟子的各式年菜,就已经摆满了桌子,看着就这么热闹,惹人欢喜也好吃。

腊八蒜

小时候对吃、对大鱼大肉印象不深,记忆最深的是大年初一捡完爆竹回来,家里的早饭除了一碟碟的年菜,一定还有一道炸年糕,取意“年年高”。现在我搬家了,比原来宽敞了,但是,却怀念小时候,一家人在局促的空间里,围坐在那个方形的黄色木头桌旁吃饭的情景。

爷爷奶奶过世后,我家里年菜做得种类少了,仅保留了糖醋白菜、炒酱黄瓜、炒酱瓜、豆儿酱。这些年菜做完了都得放冰箱或是北面较冷的阳台里,怕它们坏了,所以吃起来都是凉凉的。

糖醋白菜口感酸甜,又清凉爽口,是一道开胃且下酒的小菜。炒酱黄瓜,酱瓜是把酱黄瓜、酱瓜过油和肉丝一块儿炒,那肯定比直接吃咸菜香啊。北京人吃饭本来就离不开咸菜,过年吃炸年糕,太甜,得就着点咸菜,喝粥也得就咸菜,和炒酱黄瓜、炒酱瓜一块儿吃,更香了。豆儿酱,就更需要低温才好保存,它有点像肉皮冻,但是,里面的内容比肉皮冻丰富。我家一般往里放青豆、胡萝卜丁还有熏干儿丁。有绿有红挺漂亮,吃起来肉冻筋道弹牙,是冬天特殊的美味。豆儿酱蘸醋更好吃,讲究的醋就是家里泡的腊八醋,蘸腊八醋解腻,再吃上一口腊八蒜,别提有多好吃了。

还好,儿时的记忆和味道还保留着,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最深刻。现而今过年,一边刷着朋友圈,视频拜年聊天,还要抢红包;一边还会回想起过去的旧时光,这些都是挥之不去的北京人的记忆。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

猜你喜欢

彩灯爆竹灯笼
空气爆竹
彩灯
元宵佳节点彩灯
挂灯笼
挂灯笼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有多少盏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