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澳洲看病

2020-04-19潘钦楠

北京纪事 2020年3期
关键词:澳洲病症医生

潘钦楠

麦考瑞大学医院是澳大利亚第一所,也是唯一的大学非营利私立医院

麦考瑞大学周边,是有着“澳洲硅谷”之称的生活区,在悉尼算生活便利的地方。我们学校有自己的医院——麦考瑞大学医院是澳大利亚第一所,也是唯一的大学非营利私立医院。如果是医学和健康学院就读的学生,可以在校医院里面进行部分专业学习,还能实习。本校教师、学生有个头疼脑热,都在这儿看病。

麦考瑞大学医院开建初衷,是要打造一家以教学为主要用途的医院。医院于2010年6月正式运作,耗资达2.5亿澳元,据称拥有当时全澳最先进的医疗设施。该院设有195个床位,大约200名医护人员。麦考瑞大学占地126公顷,仅医院占地就高达42公顷。

我们学校在医疗科研方面也是硕果累累。比如,在临床骨整合取得了开创性的技术突破,在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给残疾人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技术上的新突破,为截肢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舒适性,减轻了身心方面的痛苦,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2015年,哈里王子到访过麦考瑞大学医院,看望一位31岁的英国军官斯皮尔林,后者因遭遇爆炸失去了双腿。来自麦考瑞大学医院的澳洲矫形外科顶尖专家,为这名军官装上了新的机器人腿,在医护团队精心照料之下,可以进行短距离行走。另外,我们大学的医学和健康学院,拥有像澳大利亚唯一的伽马刀、回旋加速器、Zeego机器人和澳洲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项目。

既然说到了医院,就离不开医疗。

澳洲的福利制度在全球算是名列前茅,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更是令人羡慕不已。可是,真正在澳洲生活过的人,一定有过拖着病体,拿着手机和充电宝,在公立医院急诊室干坐4个小时的令人崩溃的体验。

格拉坦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报告显示,澳大利亚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等待可选择性医院做手术(elective hospital procedure)的时间非常漫长,例如髋关节置换手术;大约9%新州人和大约25%南澳人等待公共牙科服务长达一年以上,如补牙、拔牙和根管治疗;近1/3的急性精神病患者在医院诊室的等待超过8小时。

医疗行业是澳大利亚各州政府财政支出最大的一个部分,并且每年还在持续快速增长。有统计显示,约2/3的州政府的医疗支出是在公立医院。澳洲媒体评论说:“州政府很乐意告诉我们,他们为公立医院做了多少工作,投了多少钱……对公众来说,重要的不是增添新设备,而是需要有足够多的床位。”

有医保卡的当地人,一般生病以后,都是先去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就是常听说的GP)那里看病。澳洲本地人会得到特殊的优惠福利,但是对于新移民、临时居住者、留学生等群体来说,看病难、看病贵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首先,语言交流肯定是大问题。很多的疑难杂症,由于语言不通经常误诊。当地的医生,由于受的教育和医疗训练多数都在澳洲,医嘱的思维模式也趋于西方人模式,医疗方式和救治模式多偏向用英语思维。其结果往往导致病人无法听明白医嘱,看不明白开的药方;反过来说,医生也掌握不好患者最真实的情况,没办法做进一步的身体检查,病症久拖不决。

澳洲看病最让人痛恨的是各种检查不断,小小的病症,什么都要查。澳洲的医生通常比较直白,说话并不婉转,即使是药剂师或者处方人员,也会说得让你心惊肉跳,甚至暴怒或者烦恼。不是我怀疑澳洲诊所和医院一些医生的职业操守,事实是他们的确喜欢把患者的病症往大了说,对你说一堆你永远都搞不清的概念和名词,因此无端增添了很多病患的心理压力。人的身体条件和精神是很有关系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各种器官的不稳定,所以表现的病症自然会花样百出。医生可能是好心,但是缺乏人性化的医嘱和医治手法,很让病患伤神和不满。

麦考瑞大学占地126公顷,仅医院占地就高达42公顷

澳洲医疗体系具有非常明显的等级制度,一般门诊医生、专科医生等所收取的医疗诊费不一,而拥有澳洲公民和永久居留身份的民众和普通留学生或者其他人等,所缴纳的诊费也不同。通常来说,一次门诊费,没有公民或者PR身份的华人要缴纳50澳元,不管病症如何,只要见了医生,就要缴纳50澳元。举个例子说,某个人周一看病,医生可能检查询问,要交50澳元;然后周三去医生那边拿常规的化验报告,医生告诉你情况良好,什么都不用做,按照第一次医嘱行事就好,你也要花费50澳元;接着医生又告诉你,因为你服药后血压可能有异常,约你三天后再来复查血压,等到周五再去看病,测一个血压而已,你还是要付诊费50澳元。有些“无良”医生往往借助这种模式,一而再、再而三地让病患约时间检查,每次可能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有时候时间更短,什么药都不配,什么附加检查都没有,就是让你去看门诊,做所谓复查,目的就是为了诊费,某些极端行为基本上就是一种变相敲诈。如果有医疗保险,日常看病的支出压力会小,但私人医疗保险,则是“不可以承受的贵”——平均每月要交191澳元,全年高达2300澳元。这样的私人医疗保险使得很多人,特别是拥有探亲签证、工作签证和临居签证的人望而却步。很多人认为交了这笔钱不值得,因为一年到头也没有什么大病小灾,忍忍就过去了。况且,真要有什么小病小伤,那些可以报销回来的医药费,还补不回买保险付出的金额。

“慢”是在澳洲看病的人普遍抱怨吐槽的,什么样的病症都需要排队。别看澳洲只有不到2500万人口,但别说做手术、做治疗,就算是简单的抽血化验,都可以让你等上十天半个月。急诊虽然是24小时,但要是发烧跑到医院急诊去,完全没人理……如果是想手术又不买医疗保险的人,等5-7年没有开上刀的都有。

话又说回来了,你要想加快速度,得到第一时间的医疗,那么就是花钱买私人保险,而且不同的私人保险的效率都是不一样的。往往有些病人因为之前仅仅买了部分医疗项目的医保,发生的疾病不在医保范围,麻烦就来了,甚至出现治疗到一半停下来,无限期等待下去,等你上完新险再来。澳洲的医疗机構对于这样的情况的官方解释一向是,病患众多导致医疗人员应接不暇,但问题往往是无法解决。

总的来说,澳洲医疗状态经常被人“唾弃”,去讲道理简直是给自己添堵,乌龙事件也比比皆是。不仅仅是效率低下,部分医护人员对每年的进修学习不重视,导致水平严重不平衡,赶上好医生是福气,赶上庸医就“认倒霉”吧。当地医生的地位太高,你不能说他错了,因为他是医生你不是。医生说的都是对的,就算错了也是对的。所以在澳洲遇到什么特别复杂的疑难杂症时,选择回国看病是上上策。或者学习澳洲本地人的办法,富裕些的去美国看病,经济条件一般的去泰国……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

猜你喜欢

澳洲病症医生
最美医生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享誉海内外的澳洲奶酪
澳洲动物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Who discovered Australia?谁发现了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