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生产力技术初探
2020-04-19杜德来
杜德来
随着养猪业发展,母猪生产力高低对养猪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母猪生产力越高,生产单位数量商品猪所需母猪总量越少,饲养成本越低,养殖收益越大。近年来,辽宁省先后从美国、丹麦等养猪发达国家引进了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种猪,但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使得辽宁省母猪的生产力水平与国内外养猪发达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成为制约辽宁省养猪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辽宁省每头母猪年可提供商品猪约13头,我国平均约14头,而养猪发达国家约为24头,按照发达国家水平计算,辽宁省2018年出栏生猪2945.8万头,可减少饲养母猪约104万头,按每头母猪每年综合成本0.5万元计算,可节省母猪综合成本约52亿元。因此,结合辽宁省自然情况和养猪生产水平,应用提高母猪生产力技术,从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提高窝产仔数,对发挥辽宁省种猪遗传潜力,提高生猪生产水平,促进养殖场户增收,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母猪繁殖力,即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断乳仔猪的头数,是母猪最重要的生产力性状。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受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温度和自然环境,以及营养、疾病、猪舍、设备及管理水平等)影响很大,尤其是生产性能越高的种猪对环境的要求越高,国内外研究均证实,母猪饲养管理是影响繁殖力最主要因素。鉴于辽宁省母猪繁殖力不高,因此,应在省内大力应用提高母猪繁殖力技术。
1 加强品种选择
一是选择选择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纯种母猪生产优质二元母猪;二是开展经济杂交,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场饲养管理水平,选择适宜终端父本进行经济杂交。
2 科學饲养管理
在保证营养全面、均衡,饮水充足、安全,猪舍清洁、卫生以及适宜的温度(16~22℃)、湿度(70%~80%)前提下,还应注意如下要点。
2.1 种公猪
加强种公猪运动,合理使用。坚持每周检查精液1~2次以保证精液数量和质量,对密度偏稀、活力较差的公猪即刻停用。
2.2 后备母猪
一是合理饲喂和分群;二是适当运动;三是促进后备母猪适时发情,淘汰不发情母猪。
2.3 空怀母猪
一是保持适度膘情;二是短期优饲促进发情、排卵;三是做好发情鉴定,以免漏情而造成失配。
2.4 妊娠、分娩母猪
一是做好妊娠第一个月和分娩前一个月两个关键时期饲养管理,避免母猪发生流产或死胎;二是保持好适当膘情;三是做好妊娠诊断;四是做好产前准备和接产工作,避免分娩过程中仔猪意外死亡;五是做好母猪难产处理。
2.5 哺乳母猪
一是提高母猪泌乳量;二是保持适当膘情和体况,缩短断乳至配种的时间间隔。
2.6 哺乳仔猪
保证断奶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一是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二是设置护仔栏,防止仔猪被压死压伤;三是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增强机体免疫力;四是固定奶头,适时采用寄养技术;五是适时补铁、补料和去势;六是减少仔猪断奶应激。
3 强化繁殖技术调控
3.1 调整胎次结构
由于母猪繁殖力在3~6胎时达到高峰,因此应保证每个猪场3~6胎母猪的比例不小于60%,降低初产和胎次较高母猪的比例。
3.2 诱导母猪发情
一是采取短期优饲、混栏和公猪诱情;二是早期断奶,加强神经刺激;三是乳房按摩,调节内分泌;四是激素催情,但要避免长期使用造成卵巢机能减退和卵巢的萎缩,出现顽固性繁殖障碍;五是可在分娩后第8天采取公猪加中途短暂隔离仔猪诱情。
3.3 适时配种
一是要确定后备母猪初配时间,一般第三次发情时进行配种;二是发情开始后的20~30小时或出现“压背呆立反射”后6~12小时为最适配种时间;三是采取“复配”的方式,即在母猪一个发情期内,用相同或不同的公猪间隔一定时间先后对其配种2~3次;四是配种公猪精液经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才能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
3.4 采取早期断奶
实施28天早期断乳,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次。
4 搞好疫病综合防治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二是做好繁殖疾患的处理。当母猪出现生殖道疾病时,会出现乏情或频繁返情,应及时诊断治疗;三是定期驱虫。育肥猪群在断奶后7日龄、60日龄和120日龄时各驱虫一次。母猪群一年驱虫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