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分析
2020-04-19雷恺云
雷恺云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在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大力推广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应用
1.1 水稻品种的合理选择
水稻在种植前应先进行科学的选种。选种时需要注重考查品种的产量信息、生长周期,同时结合种植区域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抗逆性品种。目前适合种植的无公害水稻品种主要包括扬两优6号、皖稻149和川香优6号等。
1.2 科学控制水稻的出苗期温度
水稻从播种期到出苗期,都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这样才能保证出苗率。通常情况下,在水稻秧苗生长到1叶1心时,需要采取通风的方式降低水稻幼苗的生长环境温度,防止因温度过高,造成水稻烧苗。进行3天炼苗处理时,需要保证环境温度在27℃左右,才能对幼苗进行移植栽种。
1.3 水稻插秧施肥控制方式
水稻在插秧期前,需要对田间水层进行以此调整,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正式插秧的前一天,将田间水层厚度调整到1厘米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播种既可以保证水稻幼苗健康生长,同时也更方便插秧作业。如果田间水层太浅,使用插秧机会出现行走困难的问题,插出的秧苗容易不整齐、不均匀;如果田间水层过深,水稻幼苗可能会无法立正,使用插秧机在田间行走时,很容易造成秧苗挤压,无法保证秧苗的生长质量。在插秧前还需要检查田地硬度,檢查方法是将食指深入到田面中,达到一节深度后划出沟,如果沟周围的泥土在划开以后处于缓慢回拢状态,就可以进行插秧作业。插秧完成3~5天后,在秧苗出现返青状态时需要马上施加叶肥,肥料的用量需要控制在氮肥总量的30%左右。在插秧完成的4~5天,需要在田中施加的肥料总量的80%,剩余的20%肥料可以在7~9天后观察田地情况进行酌情施加,长势较弱的区域,可以多施加一些肥料,帮助幼苗快速生长。将硫酸铵混合尿素,按照3公斤硫酸铵、1公斤尿素的配比方式进行施加,能够明显延长肥料有效期,提高施肥质量。水稻生长到达分叶期后,植株内包含的3种主要元素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应该保持的临界量分别为2.5%、0.25%、0.5%。叶片中成分氮的含量到达3.5%时,是植株分叶的旺盛期。成分钾的含量到达1.5%时,植株分叶才能保证正常。选择施加生物硅肥需要将肥料添加到叶肥当中,使用量需要控制在5公斤/亩,并且保证和第一次叶肥施加同期进行。
1.4 水田灌溉的科学方式
水稻插秧后需要立即灌溉,水层深度需要达到4~6厘米,不能淹没苗心和苗叶。在环境温度、地表水均正常的情况下,应保证秧苗的返青天数为9~10天。田间灌溉需要注意,如果水层深度增加,秧苗高度也应该增加,比例为2∶1最为适宜。水稻处在分叶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阶段,田间都需要保证水分充沛,能够起到控制田间土地温度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总体产量。收割水稻前7天左右,需要对田地进行撤水和晒田处理,防止水稻早衰。
1.5 科学病虫害防治技术
插秧后,还需要对幼苗进行病虫害情况检查,避免因病虫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水稻潜叶蝇通常出现于5月末到6月上旬。检查病虫害通常选择在水稻择插后的8~10天,针对水稻秧苗靠近水面或漂浮在水面上的叶子,用手轻捋,如果发现叶片中有小颗粒状物体,就说明存在潜叶蝇幼虫,应马上喷药处理。
2 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推广
推广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需要从实际出发,向广大种植者普及种植无公害农作物的优势,提高农民认识,使种植者能够发自内心认可和选择优良水稻品种。同时,还应当积极推广无公害水稻生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给选择无公害水稻的种植者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广大农民能够在种植无公害水稻方面真正获利。在种植无公害水稻过程中,农业相关部门还应当向种植户推广使用生物类农药产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向农民普及使用农药化肥种植的作物在食用过程中将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