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面构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

2020-04-19韩笑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平面构成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各大高校教程里必不可少的一门设计基础必修课程,它对刚刚接触设计这门专业的学生有着思维上的转变,从具象到抽象,通过对形的概括、简化、变形、组合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好设计三大构成也将为日后的设计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如何发掘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习乐趣及深入设计之路的专业学习有着很好地引导作用。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J51 -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214-01

一、引言

平面构成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是中国艺术教育界“三大构成”课程之一,是设计基础课程。包豪斯学院对平面构成的研究和改革既有严格的理论体系,也强调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教学里融合了打破了旧有的艺术教学模式,提倡运用不同材质进行概念表现,鼓励学生对想象力进行理性分析和实验,使学生超越旧的经验约束与视觉习惯,培养了崭新的、敏锐的视觉认知能力。

二、平面构成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模式化

目前,平面构成在设计专业分支里,作为必修课程是很多高校里学生入学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因大部分艺考的美术生只有绘画基础缺少设计思维意识,这是很多学生接触到构成课都会感到枯燥、迷茫的原因,对抽象的定义理解缺乏真正的理解,教师通常也是按照教学大纲与教材要求配合一些构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加上大量的手绘练习作业,手绘的过程漫长,耗时,导致一些学生为了交作业造成手绘画面的粗糙应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并且缺乏创新也无法建立学生继续学习设计的兴趣。

(二)缺少课程之间的衔接及适用性

平面构成是设计学习中的基础课程,是为学生今后的设计专业课打下设计基础,但是大部分的教学仅是针对平面构成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并未对课程进行延伸,独立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细化,这会导致該课程与后面的专业课脱节,即使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各种应用形式,但也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设计基础课程将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作用。

(三)在课程教学中设计思维创建不够,重模仿,轻创意

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过分重视形式本身的运用理解,大多通过PPT图片展示优秀构成作品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通过大量的作品,根据定义本身的理解,很容易造成模仿,久而久之形成一定的程序化,学生没有了自主的探索,无法激发创造性思维,逐步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不能完全实现。

三、教学改革的方法——视觉传达专业一体化融合创新

(一)丰富教学实践内容,改变教学方式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教学中应以实训为主,以设计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可采取课前预习作业引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课程中间少讲解多讨论,将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引入课堂里,通过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产生联想,讨论形与形的练习变化,形式美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设计,什么是构成的方式。实训练习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中,针对某一实例展开对其多种不同设计的思考,例如,增加传统图案的展示和欣赏,在形与形的创造、重复构成运用上找到共同点提供创意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以更多可能性为目的多尝试设计方案草图。

(二)加强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只有将平面构成有效的与专业课联系起来,将课程内容进行穿插形成系列知识串联,这门课程才能真正起到基础作用。例如,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作为基本元素体现在设计作品中乃至生活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将具象事物概括成点、线、面,除了观察日常周边事物,也可以进行一些摄影知识的融入,通过欣赏优秀摄影作品,将作品的构图、形式美法则的、黄金分割点的应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摄影作品的讨论中,概括出现在摄影作品中有哪些是可以概括成点、线、面元素的。除此之外,在视觉传达专业里是应用到平面构成设计元素最多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进行形与形重构与解构中,可以大量融入到标志、VI的设计,一个字母、一条线、一个面都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它也许就是一个标志的基本图形,在构成形式中同样适用,重复构成、特异构成等都是排版以及广告设计中最常应用的,教师应该由此课程内容进行专业课的引导和深入,将专业课程的讲解与构成课程有效的进行结合,让学生更清楚了解知道自己所学专业课程,引发其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平面构成对日后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作用。

(三)合理布置作业,注重创意思维的建构

现手绘作业一直是平面构成课程的评分唯一标准,教师通过作业的画面得分给予最终评分,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和检验是否掌握构成形式,过多的手绘作业让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手绘上,重量不重质,甚至为了完成作业,临摹网上其他构成作品,完全没有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候要讲究手绘与电脑制图相结合的方式,既需要严谨的绘图技巧表达,也需要能够熟练的运用快速表达创意的电脑制图。鼓励学生在思维训练,创意表达、尝试更多方法时,可用更快捷的方式进行发想。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手绘作业压力,另一方面真正在作业中着重了思维创新的训练。除了作业上的考核改革,也可以注重课堂上的学生对设计的探索和思维的建构,尽快的找准创意设计的方向。“发散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都是很好碰撞灵感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产生因果的联想、展开想象,产生更好的创意点,运用联想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散思维的想象,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或者做最后的总结活跃学生的思维,以此构建创意思维。

四、结语

平面构成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教学大纲重点及难点,对构成形式的灵活运用,但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打开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将这些设计理念应用到今后的设计学习中,教师在强化训练时,应以引导学生激发思维,通过多看、多想、多练的方式发现灵感并表达出设计意图。在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课时的设置,通过改革更丰富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参考诸多情况,灵活的指导学生,尽可能的结合授课内容与相关专业设计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和作为实践指导的依据。

★基金项目:该文系2020年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项目“独立学院转设下艺术设计类应用型师资培养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娟芬,平面构成的应用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设计,2017(02).

[2]魏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 (02).

[3]王利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6(11).

作者简介:韩笑(1986-),女,河北邯郸人,大学本科,馆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劳资薪酬管理。

猜你喜欢

平面构成实践教学改革
新媒体环境下的平面构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