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类连续清查数据区域性森林资源经营成效评价

2020-04-19邱晓强

绿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林分蓄积样地

邱晓强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林业站, 福建 龙岩 364000)

1 引言

森林属于重要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之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其呈现出动态性。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深入地分析、探索森林资源变化的各项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务必做到快速、精准、全面地了解森林资源的当前状况,更要实时了解其动态变化信息,以指导地方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属于周期性调查,其调查对象是区域范围内林地资源以及树木,它包括森林的地类属性、小班面积、林龄、平均胸径、树高、林分蓄积、保护级别、林分立地质量、土壤肥沃、坡度、经营类型等参数[1]。在我国,有很多的研究学者应用二类清查的数据开展大范围、多角度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展开研究,他们在研究差异化森林类型的生长状况以及影响林分生长的因子的时候,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得出了很多重要数据与结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和理论依据[2,9]。笔者参与二类清查调查,通过分析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来分析和判断连续清查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2 研究区概况

小池镇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西部,地处东经116°49′41″~116°56′18″,北纬25°4′31″~25°12′47″。年平均气温18.9 ℃,1月平均气温11.1 ℃,7月平均气温27.1 ℃;极端最高气温38.0 ℃,极端最低气温-5.8 ℃;≥10 ℃积温6560 ℃。无霜期290 d。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686 mm。地质地貌以花岗岩为主体,土壤主要有3大类型:红黄壤、黄壤、红壤。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镇森林覆盖率75.8%。境内四面环山,丘陵起伏,平均海拔560 m。海拔1000 m以上的山峰有9座,最高点位于本镇与江山镇交界线北起点即黄连盂主峰旁,海拔1770 m。土壤以黄红壤为主。

3 材料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以新罗区小池镇2006~2016年二类资源清查数据以及42个样地数据资料为基础。其中:样地完整复位 39 个,无复位 3个。42个样地中,林业用地33个,非林业用地9个,在林业用地内有竹林地4个,未成造1个,以针叶树优势树种为主的样地5个,阔叶树为主的样地21个,宜林地2个。针叶树种以杉木为主样地有3个,以马尾松为主样地有2个,阔叶树以木荷、栲树等为主。为此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马阔混交林、杉马阔混交林等主要森林类型林分进行划分。

3.2 研究方法

一是以森林永续利用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理论分析;二是以2006~2016年森林资源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三是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对森林资源特征因子对比分析与评价;四是用标准样地蓄积与林木株数、平均胸径来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分生长情况。从而推算出不同区域林地优势树种的森林类型的林分生长情况,分析其生长现状与潜力,推测不同林地生长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今后森林资源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的Excel软件。

4 结果与分析

4.1 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截至2016年,全镇林地面积8316 hm2,林木蓄积83.565万m3。其中有林地面积7717 hm2,占92.8%;林分蓄积79.1218万m3,占林木蓄积的94.7%;疏林地面积42 hm2,占0.5%;蓄积0.0838万m3。灌木林地11 hm2,占0.1%;未成林造林地46 hm2,占0.6%;无立木林地计500 hm2,占6%;有林地包括防护林地、特用林地、用材林地、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其中防护林地面积2927 hm2,占有林地37.9%,蓄积35.4528万m3。特用林地面积798 hm2,占有林地10.3%,蓄积11.4712万m3。用材林面积2832hm2,占有林地面积36.7%,蓄积32.1978万m3。散生木蓄积4.3594万m3。经济林地面积87 hm2,占有林地1.1%。竹林地面积1073 hm2,占有林地13.9%。将森林的立木蓄积划分为生态区林木蓄积和商品区林木蓄积,其中生态区林木蓄积量49.4014万m3;商品区林木蓄积量34.1636万m3。其林分特点是防护林占较大比例,表明该镇村区域优势明显,海拔1000 m以上山峰均列入保护。

4.2 森林资源面积动态变化

林地面积是反映森林资源增减的主要指标,调查间隔期内(2006-2016年),全镇林地面积减少67 hm2,年减少6.7 hm2,年均减少率0.08%,森林覆盖率达75.8%,林地绿化率达82.9%(表1)。其中乔木林面积净减141 hm2,减少主要原因一是林分皆伐,形成采伐迹地;二是乔木林经垦复改造为竹林,三是重新踏界核减,四是征占用林地。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动态变化情况

调查间隔期间,因林种结构调整部分高海拔用材林转为防护林,使防护林面积由2006年的2005 hm2,2016年增长到2927 hm2,期内增长922 hm2,增长率46%。同时经济建设的需求使46 hm2林业用地转为建筑用地及水域开发用地,镇镇周边界线重新核定划出面积21 hm2。

用材林各龄组面积动态变化,在调查间隔期内,用材林面积由2006年的3745 hm2,到2016年增长达到 2832 hm2,期内增长-913 hm2, 期内增长率-24.4%,其中:2006年用材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面积分别为184 hm2、1286 hm2、1082 hm2、1193 hm2,各占比例为4.9 %、 34.3 %、 28.9 %、 31.9 %。2016年用材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面积分别为 98 hm2、138 hm2、1001 hm2、1595 hm2,各占比例为3.5 %、4.9 %、35.3%、56.3%。

用材林优势树种面积动态变化,在调查间隔期内,2006年用材林优势树种杉木、马尾松、阔叶树面积分别为307 hm2、1506 hm2、1932 hm2,各占比例为8.2%、40.2%、51.6%。2016年用材林优势树种杉木、马尾松、阔叶树面积分别为305 hm2、1062 hm2、1465 hm2,各占比例为10.8%、37.5%、51.7%。

4.3 森林资源蓄积动态变化

2006年全镇森林资源蓄积中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蓄积分别为13.1201万m3、7.3041万m3、25.0586万m3,分别占28.8%、16.1%、55.1%,2016年全镇森林资源蓄积中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蓄积分别为35.4528万m3、11.4712万m3、32.1978万m3,分别占10.8%、37.5%、51.7%。

用材林蓄积动态变化,在调查间隔期内,用材林蓄积由2006年的25.0586万m3,2016年增长达到32.1978万m3,期内增长7.1392万m3, 期内增长率28.5%,其中:2006年用材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蓄积分别为0.3249万m3、6.3474万m3、7.7372万m3、10.6491万m3,各占比例为1.3%、25.3%、30.9%、42.5%。2016年用材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蓄积分别为0.2227万m3、0.3971万m3、10.0917万m3、21.4863万m3,各占比例为0.7%、1.2%、31.4%、66.7%。

用材林优势树种蓄积动态变化,在调查间隔期内,2006年用材林优势树种杉木、马尾松、阔叶树蓄积分别为1.7118万m3、10.2186万m3、13.1282万m3,各占比例为6.8%、40.8%、52.4%。2016年用材林优势树种杉木、马尾松、阔叶树蓄积分别为1.8141万m3、11.0533万m3、19.3304万m3,各占比例为5.7%、34.3%、60%。

林分中幼林与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比例变化见表2。

4.4 森林资源质量动态变化分析

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结构,是森林资源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力保证。研究表明虽然由于基本建设使林地绿化率、森林覆盖率有下降,但森林蓄积量有增长,表明近10年来,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分修复,森林资源的质量不断提升,森林资源数量总体显著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表2 2006~2016年林分各林种面积蓄积变化

4.4.1 以样地调查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从分布在有林地30个样地分析:4个样地为竹林,其竹林立竹度和平均竹高均有提高。而26个乔木林地,其中:有2个样地从荒山转为乔木林。林分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平均胸径从11.5 cm提升到13.4 cm,平均树高从9.1 m提升到10.3 m。单位蓄积从3.7 m3净增到6.7 m3。26个样地森林蓄积净增56.8177 m3。调查期内1个乔木林地转为未成造林地。

4.4.2 以海拔梯度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从海拔梯度分析:有林地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的样地有3个,经营以杉木、阔叶树、竹林为主,林分生长良好;海拔600~900 m的有林地样地有18个,其中:竹林有2个,以杉木为优势的1个,以马尾松为优势的2个,以阔叶树为优势的13个,其中:1个荒山样地经补植和封育现为阔叶树林分。海拔900 m以上的有林地样地有9个,其中:竹林1个,以杉木为优势的1个,以阔叶树为优势有7个;1个暂未利用荒山样地经补植和封育现为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表明近年来针对800 m以上高海拔林地,重新划为重点防护林,通过封育,使高山的各种硬阔和灌木林分得到保护和发展,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4.4.3 各类型林分生长情况

以杉木、马尾松、阔叶树为优势树种类型的林分占到全部样地林分类型的86.7%以上,其中:阔叶树林分占到70%。因此本地区林分主要以阔叶树或混交林为主,其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和小班蓄积在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但不明显主要是阔叶树多为硬阔、锥属、栲等为主,其生长较缓慢。造成总体林分质量不高,阔叶树林分平均胸径在14.6 cm ,样地中最大胸径50.1 cm。而林木株数随着林分年龄增大、郁闭度的提高逐渐减少,而林下灌木增多,如杜鹃、继木等。也表现为近年来通过林分修复和补植,出现楠木、白花泡桐、酸枣等。

4.5 森林资源特点及分析

4.5.1 森林资源丰富,分布较均匀

全镇森林资源地理分布较平衡,森林覆盖率、林地绿化程度高于全省水平,特别是高海拔的地区均为阔叶树为优势的天然林分,有利于水源涵养。

4.5.2 森林资源质量较好,龄组结构较合理。

全镇林分单位面积蓄积100.5 m3/hm2,明显高于我国平均水平78 m3/hm2,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4 m3/hm2。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高海拔林地划入生态保护区,硬杂阔叶树的比重较大,使单位面积蓄积不高。2006年全镇中幼林面积共3662 hm2,蓄积共20.9154万m3;近成过熟林面积共3036 hm2,蓄积共24.5674万m3;林分中幼林与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1.2∶1;蓄积比例1∶1.2;2016年全镇中幼林面积共1756 hm2,蓄积共15.5772万m3,近成过熟林面积共4801 hm2,蓄积共63.5446万m3,林分中幼林与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1∶2.7, 蓄积比例1∶4。森林资源近成过熟林比重大,可利用资源丰富,避免了幼、中龄过早的采伐,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促使森林良性发展,生态效益逐步形成。

4.6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把人口总数、造林抚育面积、营林投资、林地面积、木材产量选择作为自变量,把单位面积和蓄积、森林面积和蓄积、中幼林面积和蓄积、近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等7个指标选择作为因变量,定量分析自变量对各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对2006~2016年森林资源数据库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全镇各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影响最大的是木材产量、人口总数、造林抚育面积及林地面积。

5 结果与讨论

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新罗区小池镇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主要因子是木材产量、人口总数、造林抚育面积及林地面积。

研究表明新罗区小池镇全镇森林资源丰富,地理分布较平衡,森林覆盖率、林地绿化程度高于全省水平,特别是高海拔的地区均为阔叶树为优势的天然林分,有利于水源涵养。全镇森林资源质量较好,龄组结构较合理。森林资源近成过熟林比重大,可利用资源丰富,避免了幼、中龄过早采伐,森林资源处在稳步增长阶段,促使森林良性发展,生态效益逐步形成。今后应根据本次调查的成果,全面实行分类经营,发挥整体效益,调整林种及树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促使森林多功能作用的发挥,实现不砍树,可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林分蓄积样地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大别山区华重楼栽培条件试验初报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海伦市护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树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初探
孙吴县沿江林场资源结构及特点
新开道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