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县羌族村寨聚落景观空间特征研究
——以黑虎羌寨为例

2020-04-19

绿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黑虎羌寨碉楼

晏 安

(阿坝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1 茂县羌族村寨地域环境

1.1 茂县概况

茂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岷江上游地区,青藏高原东南边。春秋战国由西北地区南迁的“氐羌”民族开发,古有“茂州”之称,古蜀国发源地,是我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除羌族以外还居住有少量汉、藏、回、彝等民族人口。全县共有152个村寨,以羌族村寨为主体。村落地域风貌特色鲜明,古风纯正,是研究羌族历史和建筑文化的活标本。

1.2 自然环境

茂县境内高山环绕,层峦起伏,河流湍急、山峦陡峭,大部分居住地区为河谷地带。山地海拔高度多处于2500~3500 m,山体结构松散,主要是以黄褐色沙土和沙石为主要成分,雨水侵蚀,多有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气候复杂、干燥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2 ℃,最高气温33 ℃左右。由于河谷温和干燥,取水便捷,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谷村寨、半山村寨、高山村寨3种聚落形式。由于茂县地处四面环山,河谷地带,森林覆盖率地,河谷地区容易形成午后大风。由此,“午后风”便成为了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之一。因其常年温度适宜,加上政府的旅游开发宣传,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

1.3 人文环境

茂县羌族历史上从西北河湟地区迁徙至岷江上游地区,一直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极少收到外来文化的干扰,特别是明清时期之前。在生活方式上,由游牧生活方式转变为农牧兼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羌寨的建筑和院落的围合、土地的耕种;在宗教信仰上,由对大自然崇拜向实物对象崇拜的延伸,如白石神和中柱神、门神、泰山石敢当等神崇拜。被物化的神灵崇拜同时也被定义在建筑和周围环境中;在战争防御上,集体村寨的出现有利于抵抗外来侵扰,避免单打独斗,有利于集体防御。种种具有地域性的人文条件,都是羌族村寨聚落产生的前提条件。

2 黑虎羌寨的区位条件和村寨选址

2.1 区位条件

黑虎羌寨茂县岷江支流黑水河流域的大山之中,由杨氏将军寨和黑虎大寨及周边小寨组成。羌族村寨聚落的区位上属于半山区域,临近河谷,海拔在1500~2000 m的高度。此区位地势相对平坦,利于村寨展开发展,耕种劳作条件优越,视线较为开阔。与河谷地区形成100 m左右的高差,以不到3 m的崎岖道路连接上下村寨。在自给自足的年代,可谓是一片世外桃源,这样相对优越的区位条件既有利于当地羌民农牧生产,又利于安全防御。

2.2 村寨选址

黑虎羌寨选址于半山坡顶,高山峡谷间的凸出台地上,与杨氏将军寨形成一高一低的态势。台地尽头两侧为悬崖,呈等腰三角形向背后大山方向展开,拥有大面积耕地和足够展开活动的空间,且具有良好的视野阔度,是属于典型的羌族古村寨的选址,在安全防御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另一边临近巨大高差的悬崖。地形选择突出安全防御,碉楼与民居相结合,村寨以碉楼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属于中心形态较完美的羌族村寨聚落(图1)。

3 黑虎村寨整体空间布局和内部空间构成

3.1 村寨布局

杨氏将军寨作为黑虎大寨的前部哨寨,两寨形成掎角之势,整体布局考虑一高一低,步步为营。黑虎寨空间中心呈现出碉楼与民居结合,依山脊以等腰三角形排列布局,使三面的零散民居向中心空间集聚。由此构成整个寨子的空间中心形态,即中间私家碉楼突出,不以公共碉楼为中心,多以私家碉楼为中心。从空间上辐射四周,形成寨中一二或二三家私家碉楼民居为中心的中心景观空间。呈现出众星捧月的空间形态,形成若干碉楼民居烘托一两个碉楼的空间氛围[1]。因此,可以说黑虎羌寨是以碉楼为中心的景观空间布局。

图1 黑虎村寨

3.2 周边环境

黑虎寨地处半坡山顶,两面悬崖。从地理位置看,背靠大山,前临陡峭悬崖,极其险要,天然海拔,为此地居民在面对外来威胁时具有天然防御优势。依山侧面依稀散落一些零星民居。耕地和放牧地呈梯田式样展开,地势开阔,坡地层层叠叠、层次分明,灰色的建筑和满山绿色相互映衬,郁郁葱葱,宛如一幅春天里的画卷。山谷底部是河谷平坦地势上的新建移民民居,震后在政府的主导下修建了栈道互通黑虎村寨与谷底其他羌寨(图2)。

图2 碉楼与民居

3.3 道路

在道路规划上,黑虎寨道路主要以一个大寨(黑虎寨)为中心辐射周边小寨(黑虎将军寨)或散居民房。由于道路的有效规划,此地的住宅相互独立,疏密变化清晰,形成整体,依地势建造,互不遮挡视线,俯视河谷,视野较为开阔。一条主路贯通大寨中心,道路在山脊上横向延伸,连通同等高线上若干个小寨,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景观空间整体。在功能上,主要考虑生存需要,即安全与获得生存资料两方面。黑虎羌寨和其他羌寨在水系上有一定区别,地处半山顶,主要考虑的是背靠的大山溪水,因此黑虎羌寨的用水主要依靠专门的取水道路。

3.4 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

黑虎寨自建造伊始就是为了防御,无论从选址还是建筑布局都考虑到积极的安全防御态势。从建筑布局的围合度可以看出,以一二家重要的碉楼为中心展开,或聚或散,主要碉楼和周围民居形成围合之势。中间的大面积绿化地带,即为大家的公共空间,同时也是大家活动举行各种仪式活动的地方,平时种植农作物,收割后便是大家的公共活动区域。在山脊尽头,是黑虎村寨举行重大祭祀和拜神的公共空间。在此,勤劳、勇敢的黑虎羌人通过祭拜天神、祖先、民族英雄来祈祷自己能打败外来侵扰势力,同时通过上天达地的祷告,来抚慰自身对生命的期盼。

4 黑虎村寨景观节点

4.1 传统建筑

黑虎羌寨由杨氏黑虎将军寨和黑虎大寨以及其他小寨组成,杨氏将军寨是进入黑虎羌寨核心地区的入口,为黑虎地区前沿哨寨[2]。此处现在被开发成黑虎寨旅游的门面,是进入黑虎寨的第一个重要景观节点。其建筑气势恢宏、敦实厚重。杨氏将军寨的建筑与其他羌寨建筑的区别在于出现了瓦盖斜坡顶式建筑,伴有少量干栏风情。和周围其他羌寨形成鲜明的对比,亦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羌族建筑是羌族文化的最具核心意义的文化载体,属于羌族文化的活化石。黑虎大寨是目前茂县地区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老羌族村寨。“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便是形容古羌寨建筑形式的选址和就地取材。其碉楼民居由四角、六角、八角等多种形式,建筑技艺精湛,碉楼最高处有30 m左右,高低错落,景象十分壮观。梯形体、平顶、砌石、土石带木等特点的建筑形式,以及碉楼和民居组合的碉房,少许干栏式的板屋是黑虎大羌寨的建筑特点。这些建筑特点与古羌人的建筑形式是吻合的。《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者……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3]。《四川新地志》一书中,“羌民之居住,大多为碉居性质……墙壁多为石片砌成,房顶复以泥瓦或石板。”[4];《寰宇记》中言:“威茂古冉駹地……亦有板屋土屋者,自汶川以东皆有屋宇不立碉巢”[5]。上述观点说明了羌族村寨建筑的建筑形式和特点。黑虎羌寨的建筑景观正是在这样一种就地取材和多种建筑方式上呈现出来的。同时黑虎大寨也是游客光顾和学者考察的羌族重要村寨。

4.2 街巷

黑虎寨的景观空间中除建筑本身的景观特性外,还有街巷空间的副业设施,如置于屋檐下的蜜蜂桶,女儿墙壁上散挂着金黄色的玉米,罩楼里挂满喜气洋洋红辣椒以及当地出产的山货,街巷两边不时可以看到堆砌成型的柴火,在阳光的照射下,强烈的色彩对比,烘托处羌族石构民居独有的韵味。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这些东西并不是建筑本身的构筑物,却是黑虎村寨聚落空间中的又一独特景观。

由建筑围合和有效组合产生的街巷、通道,交叉空间是黑虎寨的一大亮点。此种布局为居民活动和交流留有很大的空间,无障碍的开敞性支配着空间的开合、层次、错落、明暗。此空间的营造形式迎合了羌民们谐成和睦的空间气氛[6,7]。

5 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黑虎羌寨俨然是茂县羌族村寨聚落独特景观空间的缩影,羌族人民在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和外来侵扰过程中,是如何构筑生命繁衍的住所和活动空间的。以险要地势选址,串联周围大小村寨和零散民居,既可满足安全防御,又有利于生活生产,充分反映了羌族村寨特有的聚落空间特征和景观风貌。由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护,造成黑虎羌寨局部村寨聚落的废弃甚至被遗忘。那么,在今后的古羌村寨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羌族村寨聚落景观空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猜你喜欢

黑虎羌寨碉楼
寒池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有趣的羌寨婚礼
GHOSTS OF GUANLAN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
守望的花朵
每一份想家都骨瘦如柴
每一份想家都骨瘦如柴
有关黑虎的记忆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