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生长效应试验研究
2020-04-19黄胜流
黄胜流
(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福建 清流 365308)
1 引言
针对当前马尾松松材线虫防治难的问题,特别是对马尾松纯林危害更大,防治程度更是难上加难,本文通过在马尾松中龄林抚育间伐迹地上,保留不同密度马尾松,选取2年生米槠苗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进行混交试验,以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抵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初步探讨总结了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进行混交培育经营技术,为拓展马尾松、米槠混交林的培育,促进混交林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土壤肥力,增加林农收入提供较好的经验[1,2]。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常绿乔木,高可达40 m,直径可达1 m,叶2针一束,是福建省最重要的造林树种和用材树种,木材可供建筑、矿柱、家具、车船及造纸等用。
米槠(CastanopsiscarlesⅡ(Hemsl.) Hayata) 常绿乔木,高可达25 m,生长快,萌芽力强,树干通直,小枝纤细,树皮初时光滑,老时浅裂,单叶,纸质,全缘或上部有细锯齿,二列状互生,壳斗全包坚果,坚果可食,木材纹理直,供建筑、家具等用,产华东至华南地区山地,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在海拔800 m以下有时可见小片纯林,适应性广[3~5]。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赖坊工区南山片,北纬25°56′31″~25°56′33",东经116°54′24″~116°54′22″,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0 ℃左右,年均降雨量约1780 mm,年均相对湿度约为80%,四季分明且无严寒、酷暑之日。土壤为红壤和山地红壤,呈酸性,pH值5~6,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试验地为马尾松中龄林抚育间伐迹地,于上一年10月份完成了抚育间伐采伐作业任务,试验地面积约16 hm2,海拔310~420 m。
2.2 试验设计
在试验区内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的标准地面积为20 m×20 m,标准地之间间隔10 m。试验地为上一年10月份完成抚育间伐采伐作业的马尾松中龄林,试验区采用块状清理的方式,进行清杂整地,穴规格60 cm×40 cm×40 cm,2400穴/hm2。马尾松选取生长健壮,干形、长势良好的保留木,按比例与米槠(2年生营养袋苗)进行混交,采用行间混交。4种马尾松保留株数与米槠栽植比例株数见表1。
表1 马尾松保留株数与米槠栽植株数 (株/亩)
2.3 造林地的整理与种植
2012年10月中旬开始对试验区迹地进行清理、清杂整地。采用块状整地的方式,穴规格60 cm×40 cm×40 cm,株行距离2.0 m×2.0 m。2013年初(立春前),选取生长健壮、长势良好的米槠(2年生营养袋苗)进行栽植,采用行间混交,分别按设计方案的混交方式进行栽植。在种植前,每穴施约400g的Ca、Mg、P复合肥。同时加强抚育管理,做好补植、扩穴培土、除草、围栏等抚育管理工作。
2.4 调查方法
在2015~2017年10、11月,设置20 m×20 m的标准地进行调查,分别在原先布置的各个标准地内进行调查,分别测量马尾松的胸径、树高与米槠的地径、树高、冠幅,然后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2种树种的生长情况
2015~2017年2种树种的生长情况见表2、3。
表2 2015~2017年度胸径、地径调查统计 cm
表3 2015~2017年度树高调查 m
米槠成活率、保存率都在90%以上。
由表4可知,F>F0.01(3,8)=7.59>F0.05(3,8)=4.07,说明:用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混交对马尾松胸径生长影响极显著,但组间差距不是很大,详见表5。
表4 各处理2017年度马尾松胸径方差分析
表5 各处理2017年度马尾松胸径生长多重比较 cm
D0.05=0.455,D0.01=0.623
由表6可知,F>F0.01(3,8)=7.59>F0.05(3,8)=4.07说明:用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对米槠地径生长影响极显著。米槠地径生长多重比较见表7。
表6 各处理2017年度米槠地径方差分析
表7 各处理2017年度米槠地径生长多重比较 cm
D0.05=0.16,D0.01=0.22
表8 各处理2017年度马尾松树高方差分析
由表8可知,F>F0.01(3,8)=7.59>F0.05(3,8)=4.07说明:用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对马尾松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但组间差距不是很大,详见表9。
表9 各处理2017年度马尾松树高生长多重比较 m
D0.05= 1.37,D0.01=1.87
表10 各处理2017年度米槠树高方差分析
由表10可知,F>F0.01(3,8)=7.59>F0.05(3,8)=4.07说明:用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混交对米槠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米槠树高生长多重比较见表11。
表11 各处理2017年度米槠树高生长多重比较 m
D0.05= 0.15,D0.01=0.203
从表6、表7、表10、表11可以看出,在用合理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营造混交林可以明显提高米槠的地径、树高的生长,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马尾松的生长,其中处理Ⅱ(即用留1200株/hm2的方式进行套种)对米槠的生长效果最佳,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处理Ⅲ(用600株/hm2的方式进行套种)的米槠地径、树高的生长也明显优于处理I和处理Ⅳ;处理I(用1800株/hm2的方式进行套种)的米槠的地径生长效果次于处理Ⅳ,增长势头稍弱,而米槠树高的生长略好于处理Ⅳ;处理Ⅳ(即用300株/hm2的方式进行套种米槠)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大,米槠地径生长略好于处理I,树高生长较差。
4 结论与建议
(1)留用合理密度马尾松,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可以明显提高米槠地径、树高生长。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混交可以很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大大缩短了马尾松生长周期,促进林下米槠生长、提早郁闭,林木生长旺盛,长势非常良好。
(2)试验证明,用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是非常可行的。合理用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混交的结果为:处理Ⅱ效果最佳(即留1200株/hm2的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1200株/hm2方式),米槠地径、树高的生长均优于其它处理;处理Ⅲ(即用600株/hm2的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1800株/hm2方式)效果次于处理Ⅱ,优于处理I和处理Ⅳ;处理Ⅰ用(即留用1800株/hm2的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600株/hm2方式)的米槠地径生长效果次于处理Ⅳ,增长势头稍弱,而树高的生长则优于处理Ⅳ;处理Ⅳ(用300株/hm2的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2100株/hm2方式)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大,米槠树高生长较差,而地径的生长效果则略好于处理I。
(3)本次只对马尾松林冠下进行套种米槠研究,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对其他树种、其他混交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以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