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不可不“德育”
2020-04-18王顺纯
王顺纯
摘要:任何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义务,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阶段,受教对象的可塑性非常大,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短板非常明显,很多家长、教师乃至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此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并付诸实践,显得非常重要而迫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德育短板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44
任何学科都有道德的因子,都有德育教育的义务。教学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德育教育,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递优秀传统道德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要认真领会关于德育的深刻内涵,将德育融入具体的教学中。在此,笔者试着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联系学科特点把自己平时将教学和德育相结合的一些粗浅做法进行梳理,希望对推进数学德育教学应用有所裨益。
一、目前数学教学中德育短板明显
为掌握真实情况,笔者调查走访了12所小学、15名小学学校管理人员、53名一至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76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50名小学生的家长,发现在他们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偏差。其认为数学课是学科特征非常明显、需要用成绩说话的,与德育很难联系到一起。持此观点的,管理人员有6人,数学科任教师有42人,学生有55人,家长有48人,分别占40.00%、79.24%、72.36%、90.00%,这说明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德育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管理层的比例之所以高一些,也是因为主要是从有利于学校和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对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部署和管理不够。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设有德育考核,但对除思想政治教育类之外的德育考核缺失,所有被走访学校对数学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成绩排名,基本上没有要求数学教师上课要强调德育,也没有相关考核。有的学校仅要求数学教师“上课要管纪律”,但没有明确上升到德育高度。3.具体的偏颇教学行为带来不良影响。有的数学教师只管教学,不管纪律,或者管纪律,也不管思想,有的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是班主任的事,上完课就一走了之。这些偏颇的教学行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不相符,也使整个教学的系统性、互补性和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二、数学教学与德育是不可分割的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的建设,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应该说,德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德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1.从教学规律看。德育一定要贯穿于全部学科教学之中,防止出现断档和空白。德育必须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形成浓厚的全域氛围,使学生享有全天候的熏陶,取得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2.从教师建设角度看,每一名教师都肩负德育教育的义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育即是传道,是排在最前面的。解惑,思想上的“惑”最紧要,必须及时开导解决,在数学教学中不可回避这些问题,也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如果只管教学本身,而不管德育,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3.从数学的具体特点来看,数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数学在教会学生理性思维、周密逻辑、计算能力之外,还隐含着事物运行的规律性和做人处事的深刻哲理。掌握了数学原理,在做人与处世上就多了一些人生的底色;学会了做人与处事,学起数学来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德育理念,形成数学教学与德育一起抓的良好习惯。
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应用
相互融入,才能无间产出。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用数字和形状来说明事物的理性科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好德育,需要匠心独运,多做研究,多下实功夫,充分发掘数学教学与德育的契合点,真正把数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变为数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教学准备突出备“德”。首先,年初的教学计划,一定要有统一的德育规划和科学的德育教学安排。其次,要自觉把备课当成发掘思想、储备情感的过程。每一个知识点,与德育有什么联系?哪些知识点可以激发“德”的力量、引发“德”的思考?这些都要在备课中做足功课。比如,一些定律、原理的发现,有什么故事?故事背后隐含什么道理?这些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容易在思想道德上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还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德育准备。如上课时学生出现一些违纪或不遵守校规的行为,教师都要做好比较恰当的德育预案,按照预案来执行,防止即时化的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2.课前开场白专门问“德”。上课第一分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先手棋。是严肃规矩,一上课就直入主题;还是风趣幽默,融洽关系?二者作用各有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笔者倾向于后者。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即使最正式的外交,也要从不必要的废话开始”的原则,坚持上课先问“德”。比如,大家齐刷刷等着教师讲课的时候,如果是上午,笔者首先会问:“孩子们,今天早上的早餐谁做的?”“清早起来做早餐,父母辛不辛苦?”如果是下午,笔者也许会问:“中午是自己盛的饭吗?”“来上学有没有和家里说声再见啊?”等。通过问这样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家庭参与度,增强其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实践证明,离开专门的科任知识来问一问“德”的情况,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关注,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灵魂深处的思考,能使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书育人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中用数学语言讲“德”。数学中蕴含了很多深刻的哲理,都可以与德育联系起来。笔者尝试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比如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法,笔者和学生进行了很多额外的互动。笔者告诉学生,人生就像加减乘除法,我们的时间是永远在“减”的状态,今天过去了,今天就永远被减去了,你的人生中就少了一个“今天”,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时间。笔者还告诉学生,加减乘除法里有做人的道理,你发奋努力,就是在做加法,可以加出好成绩、好印象、好大学等很多“好”来;如果你加倍努力,就可能在“加法”的基础上,变成“乘法”,取得翻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不努力,就是在做减法,很多机会都被“减”去了,如果很不努力,也许会变成“除法”,直接成倍地减少成长的机会。这样的讲解,对学生触动很大。笔者还尝试引导学生增强耐挫思想。比如,有一次在讲到数字的关系时,笔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学生,1和2是一组相邻而又非常简单的数字,我们都懂,但将它们放入特定的语境中就会变得不简单,你就会感受到数学的魔力。这时学生非常认真在听,笔者紧接着马上说出“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然后解释了意思,用不同的意境让看上去相差不大的两个数字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成败。结果,在一次班级篮球赛开始前,班主任在给学生鼓劲加油的时候,大家既斗志昂扬,又非常理性,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这句笔者在数学课堂上教给他们的话,最终虽然我们班输了这场球,但大家的精神状态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笔者感到很欣慰。相信数学课中的“德”的金光,会融入他们开拓未来的人生底色中,并为他们提供重要养分。
4.课后交流重“德”。结束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的结束,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有很多家长会微信询问孩子的情况,请教一些解题方法,对于这些笔者都很耐心地回答。与此同时,又不仅限于知识的交流,而更注重“德”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情况都和家长及时沟通,并和家长一起来做好“德”上的工作,一起商量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德”的方式和语言。在和家长的交流中,笔者从来没有抱怨過哪个学生、批评过哪个学生、放弃过哪个学生,遇到有些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笔者也会及时劝阻,建议他们从德育的角度多尝试,很多家长都接受笔者这样的教育方法,从而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在笔者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中,知识的交流探讨反而少了,更多的是关于学生“德育”这个共同话题。可以说,德育让数学教学有了更鲜活、更健康的灵魂。
参考文献:
[1]何晓飞.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整合[J].数学·信息,2017(6).
[2]裴丽萍.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忽视语文元素和道德教育[J].素质教育,2016(8):214.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一小学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