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俄在亚太:政策演变与博弈趋势*

2020-04-18柳丰华

俄罗斯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亚太地区亚太俄罗斯

柳丰华

【内容提要】中、美、俄三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与竞争,是影响亚太局势和地区格局的最重要因素。国际体系中的中美俄三角格局奠定了亚太地区中美俄关系的基调。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防范与遏制地区大国,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中国的对亚太政策经历了从睦邻友好与务实合作到主动塑造亚太地区合作架构,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转变。俄罗斯由于国力衰退,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重心都在欧洲等原因,其对亚太政策包括保障东部边界安全,发展与亚太国家的贸易、能源和军事技术合作,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等,因而在亚太地区影响有限。美国与中国的遏制与反制,成为亚太地区中美俄三边关系的主轴。亚太地区格局将向均衡、多元复合的区域秩序演进。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俄三角关系的演变一直是影响国际新格局构建的最重要因素。在21 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中、美、俄三国积极强化对该地区的政策和影响,国际社会也日益关注三国在亚太的存在、博弈和地区格局走势。本文借助于国际三角关系理论,试图厘清中美俄在国际体系和亚太地区层面的三角关系。通过论述国际体系层面中美俄三角关系的演变及其在亚太地区投射的影响,考察冷战结束以来三国对亚太地区政策的演变,分析三国在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博弈,在此基础上,评估中、美、俄亚太政策和地区格局的走势。

一、国际三角关系的理论内涵

国际三角关系理论源于冷战时期的中美苏“战略大三角”。1972 年,美国出于遏制苏联扩张的考虑,利用中苏关系恶化的形势,改善美中关系,并与中国共同抗衡苏联,由此形成了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当时美国、苏联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分别占据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中国虽然落后于美、苏,但是足以与之三足鼎立,特别是能够在亚太地区发挥美国盟国难以比拟的在军事上牵制苏联的作用。中美接近对美苏关系产生了明显影响,其中包括促使苏联做出妥协,在1972 年与美国签署《第一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定》,1975 年东、西方签订《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以及美苏关系缓和。苏联在欧洲推行缓和政策的同时,却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大肆扩张,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争霸和关系恶化,促进了中美建交进程,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进入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实力得到恢复,联盟巩固,而苏联经济陷入停滞,盟国涣散,美苏争霸转为美攻苏守。①王缉思:《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176-177 页。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美关系逐步缓和,苏美军控合作促进两国关系改善,同时苏中关系实现正常化,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战略意义下降。苏联、东欧剧变,冷战结束,中美苏“战略大三角”随之不复存在。

“战略大三角”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由美、苏、中三大国组成,这是“大三角”的意义所在。前两者都是世界大国,都推行世界战略,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国际事务;后者虽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弱,但是能够在美、苏之间发挥平衡作用,影响其均势。其二,在冷战的特定形势下,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军事政治和安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所展开的冷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国际事务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美苏三角关系则聚焦于攸关国家及其社会政治制度生死存亡的军事政治和安全领域,而这种竞争和对抗又对国际形势产生战略性的影响,因而被称为“战略三角”。其三,美、苏或东、西方两极对抗体系是中美苏三角关系产生和运行的背景与环境,三角关系既受到两极体系的制约,又服务于两极对抗。其四,美苏、中美、中苏三组关系中任何一组关系的变动,都对另外两组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美、苏、中三国在运筹三角关系时,都会考虑到其对另外两边关系的影响。①参见王缉思:“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战略大三角’”,载《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184-186 页;牛军:“冷战中的中美苏三角关系”,载《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198-199 页;Бобо Ло. Россия, Китай и США: Прошлое и будущее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треугольника. февраль 2010. http:// www.ifri-rnv47-bobo-lo-triangle-strat-rus-2010.pdf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对中美俄、中美日、美欧俄、中俄印等三角关系研究的展开,国内学术界日益深入地探讨国际三角关系的理论内涵。就国际三角关系的确立要件而言,张蕴岭研究员认为,主要包含三个条件:三国的双边关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三国的双边关系存在互动;三方关系在地区甚至国际范围具有一定的或者重要的影响。②吴金平:“中美日三角关系在亚太:理论检视与前景展望”,《东南亚研究》,2005 年第6 期。贾庆国教授也认为有三个条件:三国决策的自主性,这是三角关系存在的重要前提;三国国家利益的相关性,这是三角关系运行的动力;三组双边关系的互动性,即三角关系中任何一组双边关系出现重要变化都会导致其他两组双边关系相应的变化。③贾庆国:“中美日三国关系:对亚洲安全合作的影响”,《国际政治研究》,2000 年第2期。时殷弘教授则认为有五个条件:其中任何两国的基本关系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处于合作与对立交织状态;任何两国的基本关系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有重要的变动;任何一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都对其他一国或两国有关外交政策和三方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三国都具有基本独立的对外政策;三国都将纵横捭阖的典型多极均势及权谋外交视为三国关系的一大特征。④时殷弘:“中美日‘三角关系’——历史回顾·实例分析·概念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 年第1 期。这些观点对于研判国际三角关系是否成立很有助益。

笔者本着理论从简的原则,在借鉴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历史经验和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以下三个判定要件来研究中美俄关系。具体条件包括:其一,三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二,任何一方都有能力影响另外两方的行为;其三,三组关系中任何一组关系的变动,都对另外两组关系产生敏感的影响。

二、国际体系中的中美俄三角关系

随着美苏两极格局崩溃,中美苏三角关系也随之终结,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都处于转换调整之中。以冷战胜利者自居的美国,积极构建世界新秩序,其实质就是追求美国单极霸权。俄罗斯尽管处于艰难的政治经济和外交转型之中,却仍然力图保持其大国地位。在全球和周边安全环境显著改善的情况下,中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行全方位外交,广泛参与国际体系。中、美、俄三大国在围绕世界新秩序、国际战略安全与稳定等问题的博弈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的三角关系,其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1991-2011 年:美主要“挤”俄,其次防华

冷战结束后,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美国面临的主要国际形势和问题包括:首先,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军事上依然强大的俄罗斯、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独立自强倾向、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都对美国的霸权图谋构成挑战。其次,由苏联解体而可能产生的核武器和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被美国视为重要的安全威胁。再次,此前为美苏对抗所掩盖起来的民族、宗教等冲突,在冷战结束后纷纷爆发,不仅对地区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危及美国或其盟国的利益。1994 年,美国推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其基本内容是:美国一方面要积极地参与和领导国际事务,以巩固其世界首领地位,另一方面要在世界范围扩展市场经济制度和自由民主,以巩固其安全所依赖的基础。①刘丽云、张惟英、李庆四:《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296-297 页。美国在利用它所主导的同盟体系、国际组织和制度规则巩固自身全球领导地位的同时,极力阻止俄罗斯复兴和中国崛起。在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形势下,中美俄三组关系状况主要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政策。

在中、俄两国中,俄罗斯是美国遏制的首要对象。一方面,美国利用俄罗斯当时的亲西方政策,支持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改革,削减俄核武器,与俄联手实现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无核化。另一方面,美国趁俄罗斯衰落之机,推动北约和欧盟东扩,以填补因苏东集团瓦解而产生的中东欧地缘政治“真空”,挤压俄地缘战略空间,防止其东山再起,再次挑战美国。北约东扩进程的启动,打破了俄罗斯通过加入西方国际组织、与美国共同主导欧洲安全事务以保持其大国地位的迷梦。1996 年,俄罗斯放弃亲西方外交,改行多极化政策,坚决抵制北约东扩,反对美国的单极霸权图谋。为了推动世界多极化,俄罗斯主动与中国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科索沃战争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也使俄认识到其未必能够动摇美国霸权。①Российская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перед вызовами XXI века. 2 апреля 2000 г. Совет по внешней и оборо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 http://www.svop.ru/live/materials.asp?m_id=6744&r_id= 6828普京执政后,由于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信奉西方中心主义等原因,利用“9·11”事件后美国反恐的时机,与美结成反恐伙伴关系。然而,美国不仅没有因俄罗斯支持其反恐而承认俄在独联体地区的“特殊利益”,反而在独联体国家策动“颜色革命”,促使俄抵制美“输出民主”。美国还在捷克和波兰建立反导基地,推动北约向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扩张,继续侵蚀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利益,迫使俄奋起抗争,警告美不要妄想建立单极世界模式。②普京:“在慕尼黑安全问题会议上的讲话”,《普京文集(2002-200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372-390 页。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武装冲突,既是俄对格奉行亲美反俄政策的惩罚,又是对美国在独联体地区实行扩张政策的敲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俄美虽然“重启”两国关系,但是仍然在北约东扩和美国建立欧洲反导系统等问题上矛盾重重。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长期实行“遏制+接触”政策: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以防止其挑战现存亚太秩序;同时与中国进行接触和合作,引导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在共同对抗苏联的战略基础消失之后,本来就不稳定的中美关系因为意识形态、台湾、贸易摩擦及世界多极化等问题变得更加艰难。中国致力于国内经济现代化,对美国奉行友好合作政策,避免对抗。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逐步取消从1989 年开始实施的对华制裁,恢复美中高层交往。1997 年,两国共同宣布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此后双方关系趋于稳定。中国与美国务实处理了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南海“撞机”事件,在防扩散、朝核等问题上开展合作。中美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对两国关系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

中俄两国顺利完成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过渡,进而建立起睦邻友好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对中俄两国的遏制政策,是促使中俄1996 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要动因。中俄战略协作的领域包括互相支持对方的领土完整(中国的台湾和俄罗斯的车臣等)和发展道路,反对单极霸权,建立多极世界,维护国际战略稳定等。科索沃战争使中俄两国认识到抵制单极霸权图谋和单边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后加强了在维护联合国世界安全事务主导地位方面的合作。中俄两国在积极解决边界问题和发展合作的同时,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地区开展协作。中俄战略协作在“9·11”事件后因为俄美接近而一度松弛,随着俄美关系回归地缘政治竞争轨道,再度加强。2005 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通过宣言,要求美国制定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撤军的时间表,此举使美重新认识中俄战略协作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意义。中俄各领域合作都取得丰硕成果,2011 年两国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冷战后的中美俄三角关系形成于1996-1997 年。其标志性事件是:1996年4 月中俄两国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 年5 月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签署相互关系《基本文件》,确认双方关系的伙伴性质;同年10月中美两国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中美俄三角关系大体具备上文所述国际三角关系的三个构成要件。从此时直到2011 年,中美俄三角关系主要有四个特点。其一,权力分布为一超两强。美国一家独大,俄罗斯国力大幅下降,中国实力不断提升。其二,美国对中俄两国以遏制为主,合作为辅,俄罗斯是遏制的首要对象,中国则是次要对象。其三,中俄两国加强战略协作,共同抵抗美国的压力,联合抵制美国单极霸权,推动世界多极化。其四,三国运筹三角关系的意愿都不甚强烈。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对中美俄三角关系缺少兴趣。而中俄两国都希望发展与西方的合作,无意与美国对抗,因此只在多极化和国际战略稳定等有限的领域运筹中美俄三角关系。

(二)2011 年至今:美主要遏华,其次罚俄

进入21 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政治重心,而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美国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中抽身出来时,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军力显著提升,已经对美主导的亚太地区秩序构成挑战,加大对其遏制力度势在必行。2011 年11 月,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其主要内容是将美军事、经济和外交资源集中投放到亚太地区,以遏制中国崛起,维持其亚太安全和经济主导地位。从此,在美国的地区大国遏制政策中,中国上升为首要的遏制对象,俄罗斯则退居其次。

中美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包括:加强美国驻扎在亚太的海、空军力,强化与区内盟国和伙伴国的军事合作,以巩固美在地区安全方面的主导地位;推动有关国家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谋求制定亚太地区新的贸易规则,打造封闭性区域贸易集团,把中国排斥在外;主导制定关于亚太地区海洋问题的国际规则和规范,引导和督促区内各国,特别是中国遵守游戏规则。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除了继续实行上述政策之外,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政治遏制力度,特别是防范中国效仿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模式”,以强力解决同邻国的岛屿争端。因此,美国于2014 年将《美日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钓鱼岛,在南海对中国耀武扬威,2017 年在韩国建立“萨德”反导基地。特朗普总统上台后,以新版国家安全战略等三份政策文件,再次把中国确定为战略竞争者,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加紧布局,遏制中国崛起。为此,特朗普政府实施“印太战略”,发动中美“贸易战”,扩充陆基中程导弹。2020 年,特朗普为赢得美国总统选举,转移选民对其防控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糟糕表现的不满,极力恶化中美关系,使之陷入两国建交40 年来的最低谷。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执掌白宫后,美对华政策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回归奥巴马时期的做法,即更多地借助于盟国和伙伴国,利用美所主导的国际机制和规则,在军事、政治、经济和高科技等领域遏制中国崛起,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方面推行有选择的合作。总体而言,拜登政府可能在一些领域与中国务实合作,但是不大会改变美中战略竞争关系的大势。

俄美关系从“重启”状态坠入对抗,而且两国对抗长期化。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和军事政治遏制,从而使俄美关系结束“重启”进程,转入对抗状态。西方对俄经济制裁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和军工等行业,一度使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美国和北约在东欧前沿派驻重兵,对俄形成军事压制之势。俄罗斯对西方毫不妥协,针锋相对,还在2015 年9 月出兵叙利亚,在乌克兰之外开辟出一个新的角斗场。继在罗马尼亚和波兰建设反导基地之后,美国又在2019 年8 月退出《中导条约》,致使俄美竞争进一步扩大到中短程导弹领域。《反导条约》和《中导条约》相继被弃,给《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21 年2 月到期后的顺延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在特朗普当政期间,俄美对抗全面化——涵盖政治、经济、能源、金融、技术、信息、意识形态、军事安全和国际事务等领域,被学术界称为“混合战争”①Дмитрий Тренин. От гибридной войны к взаимному отстранению. Как изменятся отношения России и США за 20 лет. 8.11.2019. https://carnegie.ru/commentary/80293,可谓坠入冷战后两国关系的“谷底”。拜登执政后,尽管有可能延长《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恢复与俄罗斯在战略稳定方面的对话,但同时将继续推行对俄经济制裁,加强北约军力和继续扩充驻东欧军备以压制俄军,资助独联体国家的反对派。拜登政府对俄策略与特朗普时期相比会有所变化,但遏制俄罗斯的方针不会改变。②Марина Панюжева. Чего ожидать от 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тандема Байдена и Харрис? 18 ноября 2020. 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analytics/chego-ozhidat-ot-po liticheskogo-tandema-baydena-i-kharris/俄罗斯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认为,“无论谁赢得美国总统选举,近期俄美两国仍将保持竞争关系,仅可能在个别相对狭窄的领域开展合作。未来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应当致力于建立一种能降低与美竞争开销和风险的俄美关系,以便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同时不损害俄安全利益。”③Игорь Иванов. Видеть лес за деревьями. 2 ноября 2020. 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 tics-and-comments/analytics/videt-les-za-derevyami/鉴于俄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现实障碍难以消除,在北约东扩、独联体事务和国际战略稳定等领域的结构性矛盾无法化解,而在反恐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动力不足,可以认为,在近期和中期,俄美关系难以实现正常化。

中俄关系快速发展,成为当代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在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后,由于俄罗斯推行“转向东方”政策,因而又获得重大的发展动力。中俄在军事技术、能源与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双边合作日益深化,成就斐然。两国开展“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而扩大了双方在地区层面的合作。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单极化、单边主义化和去全球化的形势下,中俄两国在全球层面的战略协作对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俄两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稳定。两国共同维护国际战略稳定,有助于防止国际军备竞赛。两国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促进全球经贸发展。2019 年,中俄两国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俄两国互相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共同反对一些国家的疫情政治化行径,共同推动国际防疫合作。

这一时期,中美俄三角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权力均衡化。虽然美国仍然具有实力优势,但是中国已经日益缩小与美经济实力差距,并在军事和科技等领域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俄罗斯则维持了对美军事平衡,中俄两国同美力量对比趋向平衡。其二,美国同时对中俄两国采取遏制政策,但以中国为主要遏制对象,以俄罗斯为次要遏制对象。在中、俄两国中,美国只是把俄罗斯视为一个可以对美军事安全和一些国际利益构成威胁的地区强国,而把中国当作是对美霸权地位及其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战略竞争者——尽管中国并没有这种意图和行动。其三,中俄联手反制美国的范围明显扩大,从此前的多极化和国际战略稳定,扩展到周边地区安全、信息网络空间秩序等领域。尽管如此,两国仍然只是有限地、而不是全面地制衡美国。①柳丰华:“乌克兰危机以来的中俄美三角关系:调整与走势”,《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4 期。其四,三角关系持续运行,以中美战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三角关系的主轴。拜登执政后,将会继续推行遏制中国和制裁俄罗斯的政策,中美战略竞争仍将是三角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随着中美国力日益接近和俄罗斯同中美国力落差日益拉大,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谈论中美两极化格局的前景。俄罗斯既反对美国单极霸权,也不愿意面对中美两极格局,因而极力保持其独立一极的地位,争取在中、美之间推行平衡外交。①俄罗斯的这一政策在俄智库和学者专家的文章中屡见不鲜,在俄官方外交和安全政策文件中是以如下方式表述的:例如,“巩固俄罗斯联邦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心之一的地位”,“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秩序”,“俄罗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强调俄美关系的平等地位和相互尊重,强调中俄关系的平等和互信,强调“几个世纪以来俄一直作为国际事务中的平衡性因素”这种“独一无二的作用”,等等。见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В. Путиным 30 ноября 2016 г. http://www.mid.ru/ru/foreign_policy/official_documents/-/asset_ publisher/CptICkB6BZ29/content/id/2542248. 参见俄罗斯发布的各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构想)》。在中美展开战略竞争、2020 年世界性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大国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调整的形势下,俄罗斯重新思考其国际战略,力图对未来的国际格局施加影响。特列宁认为,俄罗斯应防止依附于中国,在中美两极之间保持平衡,为此必须发展与欧盟、日本、印度等的关系。②Дмитрий Тренин. Как России удержать равновесие в посткризисном биполярном мире. 15.04. 2020. https://carnegie.ru/commentary/81541卡拉加诺夫等学者主张,在世界格局中美两极化的形势下,俄罗斯有必要担任“新不结盟运动”——由亚洲、非洲、拉美甚至欧洲的国家组成——的主导国,使它们不必在中、美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并保持其主权和独立。与此同时,俄罗斯既与中国保持友好和战略伙伴关系,又致力于同美国建立良性关系。③Доклад «Защита мира, Земли, свободы выбора для всех стран. Новые идеи дл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 подготовленный на факультете миров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и миров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ИУ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экономики». апрель 2020 г. https://globalaffairs. ru/articles/zashhita-mira-zemli-svobody/科尔图诺夫认为,对于中美战略竞争,俄罗斯应当学精明的猴子,坐山观虎斗;俄应推动有悖于中美两极化趋势的进程,其中包括发展与欧盟的合作。④Андрей Кортунов. О мудрой обезьяне, спускающейся с горы. 4 мая 2020. https:// 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analytics/o-mudroy-obezyane-spuskayushcheysya-s-gory/考虑到俄罗斯政界重视学界智库的资政建议,普京总统就曾吸纳卡拉加诺夫等学者的建议,将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列入俄外交政策,俄有可能将上述构建俄“第三条道路”或“第三极”的观点,作为俄对中美两极化的官方政策。当然,这并不是俄罗斯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唯一备选方案。2020 年10 月,普京总统在“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上回答中俄是否可能结成军事同盟的问题时表示,“(中俄同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俄罗斯和中国还要观察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等问题上如何做,又将对两国产生哪些威胁,据此决定共同采取何种应对举措。”①Заседание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 «Валдай». 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в режиме видеоконференции принял участие в итоговой пленарной сессии XVII ежегодного заседания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 «Валдай». 22 октября 2020 года. 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4261俄罗斯究竟将如何应对中美两极化,主要根据俄国家利益来决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美国的对俄政策,特别是美对俄的妥协程度和“收买”价码。

三、中美俄对亚太地区政策

作为当代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力量,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全球层面的博弈势必影响到各自的对亚太政策。同时,三国作为亚太地区大国,在该地区拥有重要的利益,维护各自利益是中、美、俄对亚太政策的目标。中、美、俄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以及三国间的博弈,是影响该地区形势和格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一)美国对亚太政策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区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结构过渡。首先,原有的美苏两极格局和与之紧密联系的中美苏三角关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独大的美国同日本、中国、俄罗斯、东盟四支地区主要力量并存的状态。美国虽然拥有无可比拟的实力和领导地位,但是军事强大的俄罗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和快速崛起的政治大国中国,分别在各自擅长的单项领域对美构成挑战。其次,随着亚太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东亚地区已经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北美、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区,而亚太则成为美国最大的区域贸易伙伴。再次,地区安全形势依然复杂。美国借助于美日同盟防范中国,利用台湾等问题牵制中国。中日、俄日、其他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朝韩对峙等问题,消极地影响地区稳定。

无论是乔治·布什政府推行的亚太地区新秩序或者“扇形结构论”,还是克林顿政府倡导的“新太平洋共同体构想”,根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美国对亚太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对美更加开放的亚太地区经贸体系。美国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从一个国际论坛变成区域经济组织,积极推动该组织实施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第二,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灵活而强大的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美国对亚太地区安全政策的目标是维持其主导地位,防止竞争对手和敌对势力支配该地区。为此,美国继续在亚太保持10 万驻军①张蕴岭主编:《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第296 页。,发展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的军事安全合作,支持包括东盟地区论坛在内的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同时,对中国既合作又防范,制止朝鲜核技术开发计划。第三,推动亚洲国家民主化,以增强“太平洋共同体”国家的共同价值观。美国利用民主、人权等工具,干涉亚洲国家内政。

乔治·W·布什时期,受“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美国确立了全球反恐外交战略,为此不得不放松对中、俄等地区大国的遏制,与它们开展反恐合作。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大幅度调整了亚太政策。首先,以打击恐怖主义和开展反恐外交为中心。2001 年10 月美国出兵阿富汗,2003 年3 月又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敦促亚太盟国派兵参加这两场反恐战争,改善美俄关系,驻军中亚打恐,发展同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阻止伊朗和朝鲜研发核武器。其次,虽然继续防范中国,但是由于忙于反恐和需要同中国合作等原因,中美关系实际上获得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中美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再次,维护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秩序,防止出现排斥美国的区域贸易架构。由于将对外战略重点放在反恐、大中东、独联体地区“颜色革命”等方面,美国实际上既没有推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一体化,也没有阻碍东盟、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等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

奥巴马政府推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亚太政策最大幅度的调整。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美国长期深陷的两场反恐战争和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大幅缩小了中美国力差距;美方认为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崛起,已经对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构成了现实挑战;中国坚定地维护自身领土领海权益的政策措施,自信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使美国相信,中国正在凭借自身实力挑战美主导的亚太地区军事安全和经济秩序。

奥巴马时期美国对亚太政策的调整主要包括:其一,实施在2020 年前将60%的驻外海军和空军部署到亚太地区的计划,强化与区内盟国及伙伴国的军事合作,构建针对中国的防务合作网络。美国制定旨在削弱中国“区域拒止/反介入”(Area-denial&Anti-Access)能力的“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概念,试图利用美军在空中和海上优势以及依靠远程攻击,在未来的冲突中获胜。这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军事遏制已经不止于一般意义上的军事围堵,而转入战术设计和战役演练层面。奥巴马政府在韩国建立“萨德”反导基地,则使美国对华军事遏制的军备上升到战略武器层面。其二,通过与亚太国家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打造一个将中国排斥在外的亚太区域贸易集团。2010 年美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积极推动与其他11 个伙伴国的谈判进程,促成该协定于2016 年2 月正式签署。该协定确定了一套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规则,其实施将促进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削减中国与签约国的贸易投资合作,从而使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边缘化。而这正是奥巴马政府力推该协定的战略目标所在。

由此可见,奥巴马政府已经将其全球战略的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地区转移到亚太地区,并将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作为延续其全球主导角色的关键。同时,美国将中国作为其对亚太政策的核心,围绕遏华政策来设计和实施对亚太政策。美国既将其对亚太其他国家政策、对地区内领土领海争端政策融合实施,以遏制中国,又积极争取中国在朝核、伊核等问题上与美合作。

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因特氏的非建制派背景、独特的个性和执政理念、商人行为模式等因素,与奥巴马时期“同”少“异”多。其一,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开启中美经济竞争。特朗普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者,全面遏制中国,特别重视经济遏制。2018 年美国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企图通过加征关税,迫使中国在贸易赤字、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开放金融市场和取消外汇管制等方面,接受它的要价。2020 年1 月中美两国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是各方普遍认为,接下来的第二阶段经贸协议谈判会更加艰难。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是对下一代技术——网络安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的争夺战,也就是对决定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科技制高点的竞争。

其二,促进美国与亚太国家建立“公平互惠”的双边经贸关系。特朗普在竞选时提出“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等口号,上台后实行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促进美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特朗普认为,多边贸易协议有损美国利益,上任伊始就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特朗普政府强调在“公平互惠”的基础上,与亚太国家修订双边贸易协定;要求日本、韩国等国向美国开放国内市场,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

其三,以“印太战略”取代“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印太”地区体系的约束之下。2017 年11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巡访亚洲国家期间,提出“建设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思想,随后美国恢复美日澳印(度)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美国的“印太战略”以美日澳印四国机制为主要架构,在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范围内,遏制中国崛起。美国通过武器出口、情报交流、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包括印度在内的伙伴国军事能力,构建封堵中国的防务合作网络,以期滞缓中国崛起。

其四,推进亚太地区反导系统建设,计划增加在亚太的导弹部署,以提升美国主导的地区防务体系的攻防能力。在加强亚太前沿军力部署、继续打造强有力的军事同盟和防务伙伴关系的同时,特朗普政府特别重视加强以战略武器为主的攻防能力。继完成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之后,美国于2019 年退出《中导条约》,放手发展中短程导弹,策划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谋求对华导弹优势。

根据拜登竞选期间的有关言论,可以认为,其执政后对亚太政策大体走势如下:第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特朗普偏激的贸易政策,部分地恢复贸易自由化政策,包括:取消部分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通过谈判达成美中第二阶段经贸协议,停止美中“贸易战”;取消对亚太其他国家钢铁和铝产品加征的进口关税;重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或者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加强与亚太盟国和伙伴国的经贸关系与区域协作。①“卡托研究所分析拜登政府贸易政策走向”,2020 年11 月11 日,http://www.cankao xiaoxi.com/zhiku/hwzk/2020/1117/2424946.shtml;“布鲁金斯学会提出系列对华政策建议”,2020 年11 月18 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zhiku/hwzk/2020/1118/2425021.shtml第二,将继续推行对华军事政治遏制政策,包括: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以应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力量,极力维护美在该地区的安全主导地位;重视对日本、韩国的安全保证;在南海问题上调整策略,重建法律和规则。②“布鲁金斯学会提出系列对华政策建议”,2020 年11 月18 日。第三,在朝核及半岛稳定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就中美关系以及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而言,拜登政府将奉行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政策。

(二)中国对亚太政策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形势趋于稳定,中国周边环境显著改善。美苏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对抗不复存在,中国周边爆发大规模地区冲突以及中国被卷入其中的危险基本消除。冷战时期在亚太地区形成的诸多热点问题纷纷降温,一些国家之间的边界、民族和宗教等矛盾虽然复杂难解,但是对抗程度明显降低。同时,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区内国家间经贸联系增强。面对有利的国际和周边地区环境,中国对内进行经济建设,对外实行开放政策,集中精力推进国家现代化。

综观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国对亚太地区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 年12 月至2013 年9 月):中国奉行睦邻友好与务实合作政策,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积极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第二阶段(2013年9 月至今):中国在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主动塑造亚太地区合作架构,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如果说在第一阶段,中国对亚太外交政策更多地遵循“韬光养晦”方针,那么在第二阶段,“有所作为”的特点更加明显。为国内经济建设积极营造长期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同时促进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则是贯穿于两个阶段不变的政策目标。

在第一阶段,中国对亚太地区奉行睦邻友好与务实合作政策,2003 年将其升华为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旨在维护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一,发展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大国的合作关系,避免对抗。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虽然在诸多领域依然拥有共同利益,但是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台湾问题等方面的矛盾空前凸出,对两国关系产生了很大困扰。中国积极敦促美国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双边关系指导原则,妥善处理分歧,不断扩大合作,使中美关系在磨合与起伏中向前发展,形成建设性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实现了从睦邻友好向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三级跳”,两国共同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事互信,成为好邻居、好伙伴。中日关系实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两国建立起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与周边中小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探讨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复交、同中亚五国等国家建交,发展与朝鲜、巴基斯坦的传统友好合作,改善同越南和印度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了从睦邻互信伙伴到战略伙伴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同俄罗斯和中亚邻国等签署边界条约,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同东盟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与东南亚有关国家协商南海岛礁争端解决之道。中国同印度达成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建立信任的共识,保持了中印边境地区的总体稳定。

第三,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在中国崛起和亚太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中国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合作持续扩大。2012年中国与亚太国家的贸易额接近1.6 万亿美元①数据来自王珏、黄光灿:“中国与亚太地区贸易潜力的关系研究:基于TPP 与丝路经济带的比较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 年第3 期。,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②“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2013 年3 月9 日,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3lh/2013-03/09/c_114964380.htm同时,中国积极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该组织框架下的多边经贸合作。中国积极参与东盟“10+3”机制,并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继续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主张在自愿参加、协商一致、自主安排等原则的基础上,推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第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亚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恢复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洗雪百年耻辱,使国家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阶段,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和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主动塑造亚太地区的合作架构,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2013 年是中国对亚太地区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年份,是年9 月和10 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内有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外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遏制的形势下做出的应对方略,其出台标志着中国开始主动塑造周边区域合作架构。同年10 月,中国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未来5-10 年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强调,周边对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周边外交方针在继续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的同时,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促进周边国家发展。经济上要建设好“一带一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安全上深化国际合作,维护周边和平稳定;人文上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①“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 年10 月25 日,新华网,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5/c_117878897.htm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亚太地区而言,就是要建立亚太命运共同体。

其一,推进亚太地区自贸区建设,同时主动塑造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中国积极推行自贸区战略,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其中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2014 年中国提出建立亚太自贸区的“北京路线图”,推动北京峰会就建设亚太自贸区问题达成重要共识。2017 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而扩大了区域合作范围。2019 年10 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双方不但将提升贸易规模和质量,而且将加强产业合作。2020 年11 月中国与东盟十国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根据该协定,十五国将通过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区域性自贸区。这是第一份涵盖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式“起航”。11 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表示,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①“习近平: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20 年11 月20 日,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20-11/20/content_5563086.htm同时,中国积极地贡献中国版区域合作机制: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主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伙伴国广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区内国家的经贸联系,促进了亚太区域经济新格局的构建。

其二,稳定中美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针对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美政治对话与经贸等领域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使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并有所发展。特朗普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启动对华全面竞争与遏制,重点发动“贸易战”和“技术战”。中国兼用并施坚决反制和灵活谈判的策略,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正视“贸易战”和“技术战”对美国造成的损失,同中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2020 年,特朗普为赢得美国总统选举,极力在防疫、南海、台海、新疆和香港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挑衅,使中美关系陷入紧张状态。中国既维护自身利益,又斗而不破。

其三,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2014 年,中国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上海峰会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太安全之路。中国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积极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亚太贡献力量。②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2017 年1 月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gov.cn/zxbd/wz/Document/1539488/1539488.htm中国积极增进与亚太国家的政治交流与互信,扩大军事与安全交流合作。中国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了印度边防部队侵入中国洞朗地区等事件。中国积极推动上合框架下的多边安全合作,支持亚信发展安全协作机制,参与东盟倡导的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中国主张建立开放、透明和平等的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机制,并与伙伴国共同推动该机制建设。

(三)俄罗斯对亚太政策

俄罗斯是欧亚国家,其2/3 国土位于亚洲,因此,亚太地区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苏联解体以来,受国内外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对亚太地区政策经历了从忽视到审视、再到重视,亦即不断加强的演变过程。近30 年间,俄罗斯对亚太政策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政策特点如下:忽视东方(1991-1995 年);地缘政治驱动型发展(1996-2001 年);地缘经济驱动型发展(2002-2013 年);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双轮驱动型发展(2014 年至今),即“转向东方”。

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因奉行向西方“一边倒”政策等原因,无意也无暇关注亚太。由于苏美军事对抗消失,俄罗斯远东地区安全形势有所改善。加上新俄罗斯忙于政治经济转轨、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文明离婚”、推行亲西方外交政策以获取美欧经济援助等原因,叶利钦政府疏于开展东方外交,其对亚太政策基本限于以下内容:一是维护东部边界安全。由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仍然保有大量驻军,亚洲邻国对俄奉行睦邻政策,俄东部边界并无危险。二是同大多数亚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俄罗斯同中国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与亚洲其他国家或者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或者复交。只有俄日关系因南千岛群岛问题发展缓慢。三是发展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合作。

1996-2001 年,俄罗斯出于抵制美国单极霸权、反对北约东扩等地缘政治需求,开始重视和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其亚太政策主要包括:(1)加强与中国、印度等国的合作,借以抑制美国单极霸权。俄罗斯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世界新秩序建构,共同反对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俄罗斯试图建立俄中印三角战略关系,并与印度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世界多极化方面开展合作。(2)保证俄罗斯东部边界安全,为乌拉尔以南和以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①[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陈凤翔等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第108 页。(3)融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合作。

2002-2013 年,俄罗斯对亚太政策转向发展务实合作,同时淡化与亚太国家关系中的地缘政治色彩。“9·11”事件后,俄罗斯改善与西方关系,致力于实现国家经济复兴,对亚太政策也服务于国内发展目标,主要包括:(1)加强与亚太国家双边经贸合作。中俄贸易额从2002 年的121.1 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3 年的892.1 亿美元,并且从2011 年起中国一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与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等国的贸易额总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发展与亚太国家的能源合作。俄罗斯铺设通往亚洲国家的石油管道,扩大对亚太市场石油出口规模。2010 年中俄原油管道建成,2012 年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二期工程竣工投产,使俄罗斯成为亚太石油市场重要的输出国。(3)扩大对亚太军技出口。亚洲国家一直是俄罗斯武器出口的主要市场,俄在积极维护同中国和印度军技交易的同时,积极扩大同伊朗、朝鲜和东南亚国家的武器贸易。(4)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俄罗斯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贸合作,2012 年主办该组织符拉迪沃斯托克峰会。俄罗斯与东盟实施长期合作纲要和经济合作协议,扩大经贸联系。(5)保障俄罗斯东部边界安全,维护亚太地区稳定,为俄远东地区开发及俄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以来,随着西方对俄经济制裁和军事政治遏制的实施及长期化,俄罗斯被迫推行“转向东方”政策,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政治合作。俄罗斯这一轮对亚太政策的强化,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色彩。(1)俄罗斯大力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中国一道将其升级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各领域合作。中俄战略协作重大成果纷至沓来:2018 年中俄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 亿美元;从2016年起俄罗斯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019 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成供气;俄对华输出S-400 防空导弹系统和苏-35 战斗机,中俄军技合作达到新的水平,等等。(2)俄罗斯加强与印度特惠战略伙伴关系、俄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俄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与日本的政治对话与经贸合作,探讨在南千岛群岛开展共同经济活动以及签订和平条约等问题。(3)俄罗斯提出并实施“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2016 年普京总统提出该倡议,呼吁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共同结成“大欧亚伙伴关系”。这表明,在俄罗斯与西方对抗长期化的形势下,普京政府不仅将外交重点从“大欧洲”转到“大欧亚”,而且有意建立一个与西方平行的、以俄为中心的非西方世界。欧亚经济联盟已经与越南、伊朗建立自贸区,和新加坡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现在正同印度等国开展自贸区谈判。在中美竞争亚太的形势下,俄罗斯学者建议俄政府实行亚太平衡政策,通过发展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盟成员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平衡的伙伴关系,来降低该地区分裂为各以中、美为首的两个对立阵营的风险,同时维护区内中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①Доклад «Защита мира, Земли, свободы выбора для всех стран. Новые идеи дл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中国与亚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促使俄罗斯更加积极地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更多亚洲国家建立自贸区,有可能促使俄罗斯提前(原先设想是在2020 年代末)启动该联盟与中国的自贸区谈判。

综上所述,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亚太地区安全和经济秩序中占据主导地位,极力防范中国和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坐大,对其构成挑战。中国无意挑战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但是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壮大,自然地增加了中国对亚太事务的影响,引起了美国的疑虑和遏制,美中遏制与反制成为亚太地区中美俄关系的主轴。俄罗斯因为国力衰退,安全战略重心和现实安全威胁都在欧洲地区等原因,对亚太地区事务的关注和介入都有限,主要包括保障东部边界安全,融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不被排斥地参与亚太事务等。如俄罗斯学者所说,俄对保障亚太地区安全虽然表现得相对消极,但对该地区局势仍然保持重要影响。②Лукин А.В, Кашин В.Б.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в АТР// Сравните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2019. №.2.

四、中美俄在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博弈

亚太地区有一些复杂的热点问题,长期影响地区安全形势。由于立场、利益和观念等差异,中、美、俄三国对亚太地区热点问题的政策并不一致,三国博弈对亚太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朝鲜半岛核问题

20 世纪50 年代,在苏联的援助下,朝鲜开始发展核工业,1985 年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冷战结束后,朝鲜致力于核武器开发,引发1993年第一次朝鲜核危机。1994 年美国与朝鲜签署《核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冻结核武器开发,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美国则保证不对朝鲜使用武力,承诺为其提供补偿性的能源①Россия и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 ситуации на Корейском полуострове. МИД России. https:// www.mid.ru/ru/uregulirovanie-situacii-na-korejskom-poluostrove,危机得以平息。乔治·W·布什政府以朝鲜秘密开发浓缩铀为由,于2002 年废除《核框架协议》,次年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公开研发核武器。从此,朝鲜核问题陷入“朝核试验-国际制裁-朝核试验”的怪圈。

尽管美朝核矛盾不断升级,但是直到奥巴马时期,美国政府基本上沿用以制裁迫使朝鲜放弃核研发的政策。2016 年朝鲜两次进行核试验,2017 年又宣称远程弹道导弹试射成功,可以打到美国本土。于是特朗普政府放弃奥巴马时期对朝鲜核问题的“战略忍耐”政策,改行“极限施压”,企图以强硬手段甚至战争边缘策略,迫使金正恩政权弃核,却导致美朝关系紧张。2018年6 月,特朗普总统和金正恩在新加坡举行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元首会晤。双方发表声明,表示朝鲜半岛将向无核方向前进,但是没有规定弃核期限以及为此两国各自须承担的义务等内容。虽然朝核问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朝鲜半岛局势大为缓和。2019 年2 月,第二次“特金会”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谈无果而终。鉴于美国对朝核政策的目标在于朝鲜永久放弃核武器和中远程导弹开发,而金正恩政权研发核导以维护自身安全的国策不可能改变等因素,可以认为,朝鲜核与半岛和平问题仍将长期存在。

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②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2017 年1 月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gov.cn/zxbd/wz/Document/1539488/1539488.htm中国为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积极参与了朝韩中美四方会谈,2003 年以后,中国先后主持中美朝三方会谈和美朝中韩俄日六方会谈,促成有关各方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达成“9·19 共同声明”等多份重要共识文件,为政治解决朝鲜核问题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从2009 年6 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谴责朝鲜核试验的决议以后,中国开始支持对朝实施必要的制裁,以促使其回归六方会谈。

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倡导国之一,主张朝鲜无核化。同时,俄罗斯反对美国对朝鲜发动军事干涉,因为这有悖于俄所主张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也将殃及俄远东地区安全与稳定。当然,自视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也希望在朝鲜核问题调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朝核与半岛和平问题上的立场日趋接近,合作越来越密切。2017 年7 月,中俄两国外交部共同发表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提出朝鲜半岛问题调解“路线图”倡议。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双暂停”倡议,即朝鲜暂停核导活动和美韩暂停大规模联合军演;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双轨并行”思路;对立各方同步开启谈判,一揽子解决包括核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推动建立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最终实现有关国家关系的正常化。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2017年7 月4 日,http://www.fmprc.gov.cn/web/wjbzhd/t1475362.shtml从2019 年初开始,中俄两国共同与朝鲜核问题其他伙伴国进行磋商,希望达成《全面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行动计划》,为实现半岛无核化提供更加具体的“路线图”。②Россия и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 ситуации на Корейском полуострове. МИД России. https:// www.mid.ru/ru/uregulirovanie-situacii-na-korejskom-poluostrove

(二)反导问题

20 世纪90 年代末,美国利用朝鲜试射中远程导弹所引发的危机形势,打着部署战术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幌子,在韩国部署了“爱国者-3”防空导弹,并向日本出售24 个“爱国者”PAC-2 导弹系统。③王建华:“TMD 系统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现代军事》,2000 年第11 期。同在欧洲以伊朗导弹威胁为由部署反导系统而剑指俄罗斯一样,美国在东亚以朝鲜导弹威胁为由部署反导系统,实际上是要获取对中国的战略军事优势。美国通过与日本和韩国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合作,甚至还妄图将台湾地区纳入该系统,就是企图保护美在东亚驻军,向日韩等提供导弹“防护网”,巩固美在亚洲不受挑战的军事霸权,同时使美拥有干涉东亚地区军事冲突的自由。①朱锋:“TMD 与当前东北亚‘导弹危机’”,《当代亚太》,1999 年第5 期。2016年朝鲜核危机发生后,美国不顾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于2017 年完成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正如俄罗斯学者所指出的,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美国反华军事战略的关键环节,尽管该反导系统对拦截朝鲜核导效果不大,但其雷达系统可用于跟踪中国的导弹,增强美在与中国冲突中的优势。②Лукин А.В, Кашин В.Б.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в АТР.随后日本从美国采购两套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并完成了部署。美国正在建设亚太地区反导系统,用以遏制中国和俄罗斯。

中国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反对美建立亚太地区反导系统,坚决反对美将台湾地区纳入该系统。中国明确告知美国和韩国:美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破坏了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也不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③“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召见美国、韩国驻华大使就美韩宣布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提出严正交涉”,2016 年7 月8 日,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s://www.fmprc.gov.cn/web/ 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524/xgxw_676530/t1378703.shtml中国一贯认为,发展冷战式军事同盟、构筑全球和地区反导系统,既不利于构建战略稳定与互信,也不利于构建包容性的全球及地区安全格局。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2017 年1 月1 日。在中国的外交努力下,2017 年韩国做出不考虑追加“萨德”系统、不加入美国反导系统、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的表态以及无意损害中方安全利益的表态。⑤“王毅同韩国外长康京和举行会谈”,2017 年11 月22 日,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s://www. 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524/xgxw_676530/t151313 5.shtml

俄罗斯也反对美国在东亚部署反导系统。美国在韩国和日本部署反导系统,虽然主要是针对中国的,但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亚太驻军的安全也构成威胁。而且美国的亚太地区反导系统和欧洲反导系统一道,从东、西两侧对俄罗斯构成军事围堵和威慑。俄罗斯在表态反对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反导系统的同时,积极采取军事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在国后岛和择捉岛部署岸防导弹系统和岸基反舰导弹系统等。

中俄两国联合反对和反制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反导系统。2016 年5 月,中俄两军在俄罗斯国防部空天防御部队科研中心,举行“空天安全-2016”中俄首次首长司令部计算机模拟导弹防御联合演习。同年6 月,中俄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表明双方共同反对美国在亚太和欧洲建立地区反导系统,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共同立场。2019 年7月,中俄两国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东海有关空域实施首次联合巡航,展示了共同维护亚太地区战略稳定的决心。同年10 月,普京总统在索契表示,俄罗斯正在协助中国建造导弹预警系统。①Айсель Герейханова. Путин: РФ помогает Китаю создать систему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я о ракетном нападении. 3.10.2019. https://rg.ru/2019/10/03/putin-rf-pomogaet-kitaiu-sozdat-sis temu-preduprezhdeniia-o-raketnom-napadenii.html.2019 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之后,公开试射中程导弹,积极筹划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美国在反导和中导等领域的种种行径,都严重损害了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亚太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将促使中俄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以维护亚太地区的战略稳定和安全。

(三)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围绕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和权益的国际争端,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曾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日所窃取,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当时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此并无异议。随着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自20 世纪70 年代起,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纷纷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多个岛屿,引发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纷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进一步刺激了东南亚南海国家侵占岛屿的野心,南海争端逐渐扩大化。由于美国主动插手和东南亚南海岛礁声索国拉拢美介入争端,于是美成为南海问题的重要域外因素。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背景下,俄罗斯也在一定程度上卷入其中。

美国对南海问题政策逐渐由中立转向反华。长期以来,美国由于反共、遏华、维护自身在亚太主导地位、对盟国的安保信誉等原因,在南海问题上持消极中立立场。随着中国崛起和由此产生的美国对中国谋求西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怀疑,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南海问题政策,公开介入其中,这反映在2010 年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希拉里宣称:美国的利益在于南海航行自由、贸易畅通无阻以及尊重国际法;美支持主权声索方和平解决争端,反对胁迫。①Hillary Rodham Clinton, “Remarks at Press Availability”, July 23, 2010, https://2009- 2017.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10/07/145095.htm奥巴马政府实施旨在遏制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后,在南海问题上开始站在中国的对立面,明确反对中国的“九段线”立场。从2014 年起,为防止中国效仿“克里米亚模式”“修正”南海地区秩序,美国加强了对中国南沙岛礁附近海、空巡逻等军事威慑活动。同时,美国积极支持菲律宾发起的“南海仲裁案”及其仲裁裁决,推动建立一套反映美国利益和观念的南海规范,企图将中国纳入其约束之下。2020 年,在美国总统选举年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势下,特朗普政府强化在南海对华军事威慑,中美在南海军事对峙加剧。

中国对南海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拥有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坚决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反对他国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侵占及侵权行为,主张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支持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反对域外势力干涉南海问题;与南海邻国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稳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2016 年7 月12日,外交部网站,https://www.fmprc.gov.cn/nanhai/chn/snhwtlcwj/t1380021.htm在睦邻友好方针和对南海政策的指导下,2002 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承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不使争端复杂化和扩大化;2018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文本草案,从而共同维护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中国对美国干涉南海问题的种种行径,包括外交指责和炫耀武力等,都及时地做出了外交和军事回应。中国宣布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的裁决无效,中国不接受、不承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决的声明》,2016 年7 月12 日,外交部网站,https://www.fmprc.gov.cn/nanhai/chn/snhwtlcwj/ t1379490.htm2020年7 月13 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称,中国在南海的许多主张没有国际法依据,南海仲裁案裁决对中菲均有法律约束力。中国外交部严正驳斥了蓬佩奥的错误言行,敦促美国停止在南海问题上制造事端。④“外交部发言人对美涉南海声明作出回应”,新华网,2020 年7 月14 日,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7/14/c_1126237988.htm

俄罗斯对南海问题持中立的政策立场。由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是俄罗斯重要的政治、经贸和军事技术合作伙伴,俄不愿意卷入南海争端,因此俄在南海问题上不支持任何一方的领土要求;俄主张当事国遵守不使用武力原则,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政治和外交解决办法;俄认为将双边领土争端提交到国际和地区组织无助于找到可接受的解决方案。①Василий Кашин. Российский подход к проблемам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 АТР. 17 июня 2016. https://carnegie.ru/2016/06/17/ru-pub-63832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对南海问题的策略有所变化,主要包括:更明确地反对将双边争端国际化,认为域外势力干涉南海问题的图谋只会适得其反;②Брифинг официального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 МИД России М.В.Захаровой. 14 июля 2016 года. https://www.mid.ru/web/guest/foreign_policy/news/-/asset_publisher/cKNonkJE02Bw/c ontent/id/2354135#132016 年9 月俄罗斯与中国首次在南海举行“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这被外界视为俄在南海问题上给予中国政治支持。颇有意味的是,2016 年7 月俄罗斯外交部在回答记者关于南海仲裁案裁决的提问时,表示俄不会卷入南海争端,不站在任何一边;③Там же.而同年9 月普京总统在杭州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表态,俄罗斯不介入南海岛争,但是支持中国不接受海牙国际法庭裁决的立场,理由是仲裁程序应当由当事双方启动,由于中国未付诸仲裁,因此该裁决是不公正的。④Путин: Россия солидарна с КНР, не признавшей решение суда по Южно-Китайскому морю. 5 сентября 2016 г. https://tass.ru/politika/3595565实际上,无论是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的策略变化,还是普京总统的上述表态,都只是与乌克兰危机后俄国际处境和世界观的变化有关,但是俄对南海问题政策立场的实质没有改变。俄罗斯需要同南海问题各方发展合作,其中包括与越南在中越争议海域已进行多年的油气开采合作,俄也主张南海航行自由。

(四)台湾问题

台湾作为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这是台湾问题的实质,也是它与南海等国际问题的不同之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台湾问题的形成及其延宕都与外部势力的干涉密不可分,其中主要是美国阻挠,也包括日本作祟等。

自国民党退据台湾至今,美国对台策略虽然因全球、东亚地区和中美关系形势变化而时有调整,但是基本政策是通过直接军事干涉和对台出售先进武器等手段,极力维持台湾与大陆“不统不独”的现状,谋求“以台制华”的目的。中美建交之前,美国把台湾视为西太平洋岛屿“弧形防线”中的一环和“抵御国际共产主义扩张”的前沿阵地。①王缉思:《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140 页。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出于联华遏苏的考虑,美国对台湾政策明显收敛,但仍然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保持了美台“实质关系”。冷战结束后,中美联合遏制苏联的基础不复存在,同时中国崛起引起了美国的不安,美把台湾作为滞缓中国崛起和防止中国挑战美在亚洲霸权的战略“棋子”,为此甚至支持“台独”势力。由于中美两国签署的三个联合公报和中国坚决维护在台湾的利益,美国历届政府基本上都遵行“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但是随着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成主要竞争者,美国在加大对中国经济和军事政治遏制力度的同时,在台湾问题上也步步紧逼,包括炮制2018 年的所谓《与台湾交往法》和2020 年的所谓“台北法案”等,以此向中国施加压力。

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经历了由“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转变。其基本内容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防止台湾“独立”;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一国两制”等。②《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1993 年8 月发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 www.scio.gov.cn/zfbps/ndhf/1993/Document/308013/308013.htm;《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2000 年2 月发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gov.cn/zfbps/ ndhf/2000/Document/307945/307945.htm就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而言,中国反对美国干涉台湾问题,反对美国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中国利用美苏争霸和调整中美关系等因素,通过与美国签署三个联合公报,促使美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三不”承诺。中国在三次台海危机(1954 年、1958 年、1996 年)中,向美国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使其认识到台湾问题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灾难性影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台独”越“轨”之举。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极力维持台海两岸军事“均势”,掌控岛内“统”“独”力量,不时对中国打“台湾牌”。中国政府敦促特朗普当局不得实施涉台法案,停止插手台湾问题,否则将遭到中方坚决反击。③“外交部敦促美方不得实施‘2019 年台北法案’”,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world/2020-03/28/c_1125779498.htm

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台湾问题上支持中国的政策立场。在1992年9 月叶利钦总统签署的“俄罗斯与台湾关系总统令”中明确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不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①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б отношениях между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ей и Тайванем. 15 сентября 1992 г. http://www.kremlin.ru/acts/bank/2010. 俄罗斯关于台湾问题的政策立场,见中俄两国历年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等双边关系文件,此处不一一列举。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1998 年俄罗斯明确宣示对台湾的“四不”政策,即不支持“台独”,不接受“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立场,不支持台湾加入只能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联邦并与叶利钦总统非正式会晤的联合新闻公报》,1998 年11 月,外交部网站,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 676203/oz_678770/1206_679110/1207_679122/t5416.shtml在2000 年中俄北京宣言中,俄罗斯增加了“一不”表态:俄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宣言》,2000 年7 月18 日,外交部网站,https://www. 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oz_678770/1206_679110/1207_679122/t6787.sht ml以上“五不”政策,就是俄罗斯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至今为俄所遵行。俄罗斯对中美冲突持不介入立场,因此不愿意因为台湾问题而卷入可能的中美军事冲突。由此可见,俄罗斯也愿意维持台海现状。

在亚太地区层面的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俄罗斯明显薄弱。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安全方面能够影响中、美两国的政策举措,在经贸和能源领域对中国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产生有限的影响,此外别无所长。尽管如此,俄罗斯也没有弱小到可以忽略其在亚太地区影响的境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仍然将在维持亚太地区安全和战略稳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语

国际体系中的中美俄三角关系,奠定了亚太地区中美俄关系的基调。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为此积极防范、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区大国:利用北约和欧盟东扩挤压俄在欧洲的地缘战略空间,巩固冷战胜利成果;2011 年以后,转而重点遏制中国崛起,同时压制俄。美国的遏制政策,促使俄罗斯和中国接近,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抵制美单极霸权图谋,推动世界多极化。中俄两国在全球层面的战略协作随即向地区层面“外溢”,扩大到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等领域。

中、美、俄三国的亚太地区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各自的全球战略或政策,鉴于美国在全球和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中国和俄罗斯的亚太政策同时又受到美国对亚太政策的影响。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决定了其亚太战略目标在于维护美在该地区的霸权,为其世界霸权提供支撑。美国的这种亚太政策,使中国和俄罗斯不得不开展战略协作,在亚太地区共同应对美遏制。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由于俄罗斯渴望维持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特别是集中精力在欧洲地区抵制北约东扩和阻止美向独联体国家渗透,因此,俄对亚太事务的关注和外交投入相对较少。

在亚太地区,虽然美国维持了主导地位,但是中国经济和军事影响日益扩大,俄罗斯在安全和能源等领域也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美国超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同盟体系及其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是其对亚太外交的优势。同时,美对区内国家推行“民主改造”,近年来奉行利己主义的经贸政策,煽动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对立等,削弱了美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中国崛起虽然增加了其对亚太事务的影响力,但也引起了霸权国的遏制和邻近国家的疑惧,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时面临矛盾和挑战。俄罗斯在亚太地区虽然不能同美国和中国并驾齐驱,但是在军事安全以及能源和军火出口等领域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也有强烈的意愿在这个最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保持重要的影响。就中美俄三角关系而言,中俄两国在亚太地区热点问题和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合作日益扩大。随着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反导系统,准备在该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中俄在这些领域共同反制美国的战略协作会进一步深化。

亚太地区现有的安全格局还将存在相当长时间,未来将向均衡、多元复合的区域安全秩序演进。目前,亚太地区基于中美总体上合作,包括美国主导的亚太同盟体系、东盟主导的诸多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中俄战略协作、区域内其他双边和多边安全机制在内的亚太安全秩序仍然在发挥作用。未来,随着中国崛起,特别是其军事实力的显著增强,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亚太地区命运共同体外交的推进,以及中俄两国持续推动建立开放、平等的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亚太区域安全秩序将朝着均衡发展、多元复合的方向变革。这种地区安全机制有助于有效协调和综合解决亚太区域所有重大的安全问题,包括朝鲜核、半岛稳定、战略平衡、军事安全、军备控制等问题。同时,不排除亚太区域安全秩序朝中美两极化方向发展的可能。未来亚太地区安全秩序构建的一个重大不确定因素,是美国能否超越“冷战思维”,接受中国和平崛起。

亚太地区经济格局将延续目前中国引领区域合作、多种区域/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平行发展的态势。中国是大多数亚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持续崛起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亚太国家主要经贸伙伴的地位,“一带一路”建设也将带给区内国家更多的福祉。中国积极推动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亚太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倡议等一体化机制,将获得程度不同的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同时,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东盟等参加的各种区域和次区域一体化机制平行地发展,既促进泛亚太区域以及东亚、中亚、南亚等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又导致区域/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之间的竞争。

中美俄三角关系是影响亚太地区新秩序构建的最重要因素。在亚太快速发展和欧洲相对衰落的形势下,中、美、俄三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将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秩序的变革。

猜你喜欢

亚太地区亚太俄罗斯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美国亚太同盟的困境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