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恋情的视听艺术表达
——关于新时期中国电影现实性表达的一个观察视角
2020-04-18孔明玉
○孔明玉 晓 原
社会存在是文艺创作之源,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变化就有与之相应的文艺创作和审美表述,这是一条不能悖逆的定律,所有文艺体裁的创作概莫能外,自然而然,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有着整体而系统认知的人,都非常地清楚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随着社会转型任务的完毕、国家稳定局面的逐步形成、经济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电影艺术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就。倘若我们深入到电影艺术发展的内部予以考量,以现代性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方式来讲述历史波澜中那些战争往事的战争片毋庸置疑地占据了绝对的数量优势,以此而降,全面而深入地展示当代人的爱情观念、情爱思想、恋情生活的各类爱情片则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细致梳理这个庞然而杂多的爱情片群落,我们又不难发现,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阶段:20 世纪80年代初到20 世纪90 年代末和21 世纪初至今。就第一个阶段的爱情片而言,或是着力于表现文革时代对于人们爱情思想的禁锢和扼杀,或是多角度地再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爱情观念的巨大嬗变,或者是深度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价值观念的重构及其对于爱情人生的重大影响;第二个阶段的爱情片,一方面是力显在经济生活、生存意识为主导的社会境遇中,人们对于爱情意义及人生价值的理性重估和现实选择,另一方面是真实传递在生命主体越来越富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判断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爱情的思想认知和选择标准日趋开放性、多元化的现实存在。从中可以见知,随着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越来越高,人们的爱情观念、情爱思想、恋爱方式等都在发生显著而急遽的变化——从传统到现代、从保守到开放、从顺从到自主,其思想意旨的传达也多表现出积极、自觉、理性的价值选择。从艺术表达和美感呈现上进行观察,无论是在故事叙述的角度、形象塑造的方法、情节推进的逻辑、细节描写的传神,还是在对话独白的凝练、背景选取的讲究、视听处置的适度,抑或是在拍摄技术、剪辑效果、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整体性跃升,都大大超越了以往的电影艺术生产,从而显示出更为细致的艺术内涵和更加精美的审美特质。
为了更好地勘探当代中国电影艺术中爱情片的整个发展趋势及审美内涵建构,本文以《山楂树之恋》《1980 年代的爱情》《北京童话》《秋雨》《咱们结婚吧》等电影作品作为抽取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阐释,我们或许能够从中深度地认知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对于爱情的现实性表达,以及这种表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山楂树之恋》毋庸置疑地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张艺谋精心执导的又一部电影佳作,这部根据艾米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尚未公映时,便有众多媒体进行了连篇累牍地报道和宣传,这在很大程度上撩拨起广大电影观众争先恐后、一睹为快的观赏兴味。这部电影也的确是不负众望,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愉悦和美感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不仅仅唤醒了许多中老年观众之于那个历史年代的美好记忆,同时也触发了人们对于充满纯贞的干净的爱情的真心想往。影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的一个爱情故事。k 市八中的高二女生静秋,因为被老师选中而有幸成为学校自编教材写作队伍里的一员,随即前往所下辖的西坪村进行一个月时间的村野采访、资料收集、撰写工作,于是她便与同在此地进行矿藏勘探工作的男青年老三(孙建军)偶遇,由此开启了她与老三之间非常短促的深情相爱之旅。这部影片给予广大观众最大的审美愉悦或最强烈的心灵触动,就在于静秋与老三之间的爱情彰显出特别干净和特别坚贞的思想内蕴。言其爱情的特别干净,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和灵魂的深处浑如一块洁白无瑕的璞玉,既没有那种越界的生理欲火燃烧,也没有那种超限的物质欲望奢求,更没有那些反反复复的内心纠结和来来回回的情感折腾,唯一具有的是彼此的倾心、爱恋、关怀和理解、包容、支持,他们爱得是如此纯粹、朴实、本质,又是那么含蓄、温婉、克制,极其富有真挚、忠贞的情感品质和无私、奉献的思想内核,充分演绎出那个时代最纯美的爱情童话韵致;论其爱情的特别坚贞,则在于静秋与老三之间的相爱,不仅冲破了门当户对的传统思想藩篱,荡除了文革末期政治运动硝烟给予他们年轻生命的无形压力,同时也凌越了物质匮乏与生活穷困的生存现实,排拒了家庭的阻扰、世俗的陋识、社会的偏见。为了能够更为直观、真实、形象地呈现这个干净而坚贞的爱情童话,编导们在影片中运用了一系列丰富而多元的美学元素,对情节、人物、细节、台词等予以精心锻造,譬如老三用一节木棍牵着静秋慢慢跨过小溪的唯美细节,老三在后面帮助静秋奋力推车上坡的动感场景,老三当着静秋母亲的面默默为静秋受伤的双脚缠裹医用纱布的镜头特写;又如静秋听到老三住进医院时显露出的焦急表情,静秋整宿无眠地枯坐于医院大门外时传递出的内心牵挂,静秋与老三同床共枕的一夜之中表现出的风平浪静,静秋在老三病危的床榻前流溢出极其悲痛的一声声呼唤,这些无不透显出他们的爱情所抵达的干净而坚贞的程度。与此同时,编导又以纯然的田园风光、醇厚的乡风民俗来进行渲染和衬托,以及在叙事节奏与画面转换上的缓慢推进,从不同的艺术角度进一步加大了这个爱情童话干净而坚贞的力度。
倘若从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价值呈现这个角度来进行考量,由静秋与老三共同演绎出的这个干净而坚贞的爱情童话,之所以能够得到延续并进一步走向深邃,笔者以为,更在于静秋这个人物形象充分彰显出了它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因为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不仅承载了那个时代给予每一个生命主体的特殊内涵,还背负着较之于许多生命个体更为复杂的心理、思想、精神重压:作为右派分子的父亲被发配到劳改农场进行强制改造,受到牵连的母亲被剥夺教书的资格接受单位的劳动监督,自己也面临着早恋的社会舆论压力和即将毕业就业的现实困境。然而,这位看似稚嫩、单薄、柔软的青春少女,却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坚韧意志、精神力量顶住了这样的重压,并且擎着这面干净而坚贞的爱情大旗,一路朝着理想的目标迈进,从而与老三一道完成了那个时代纯美爱情文化符号的精神铸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没有静秋之于爱情的这分特别干净和特别坚贞,也就无所谓爱情童话。令观众甚觉遗憾的是,老三因为白血病而过早地离开人世,使这场纯美的爱情未能有一个最完美的结局,这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几许的伤感、痛楚和扼腕,但也惟其如此,才令人备加地怀念和缅想。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通过对民族历史进程里已然发生的某些纯美爱情故事的深情回眸和审美重现,的确能够触发人们对于存留在内心深处那些美好事物的温馨回忆,有效地激起人们对于纯美爱情的内心想往和灵魂追求,这正是电影《山楂树之恋》所要向我们极力诉求和传递的思想主旨,它无疑富有其正向价值的引领和积极意义的倡导的作用。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对历史的现实存在进行艺术观照和美学重述,来呈现编导们对于过往现实的理解与把握,这也是新时期中国电影进行现实性表达的一种方式。当然,由于这部影片讲述的爱情故事特别干净和唯美,与当下社会表现出的繁复多杂而又极其现实理性的爱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从而令观众对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产生一定的质疑,再兼对于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存有某些疑惑,从而招来了一些嘘声或妄言,这完全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没有亲身经历那样的历史,自然也就无从深度地理解那样的历史及其纯贞的爱情故事。
较之于《山楂树之恋》之类由一代著名导演担纲,并且在投资力度和宣传力度上都非同寻常的电影作品,分别由霍建起、李威、孙铁等执导的《1980 年代的爱情》《北京童话》《秋雨》《咱们结婚吧》,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则显得有些湮没无闻和楚楚可怜。公允而客观地说,并不是因为这些电影作品在故事讲述、人物塑造、情节展示、细节描绘及拍摄水平、制作技艺等方面存在着多么大的差距,而是执导这些电影作品的导演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没有那么特别的响亮和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如果仅仅从电影艺术对于现实性的表达这个角度看,这几部电影作品其实还显示出更为丰富的现实主义含蕴。
于2015 年上映的《1980 年代的爱情》,它主要讲述了关雨波和成丽雯这对青年男女之间发生的一段充满凄伤的爱情故事。关雨波与成丽雯曾经是高中同班同学,在校期间的关雨波还曾写情书追求过成丽雯,成丽雯对之的反应却异常地沉默和冷淡,这令青春年少的关雨波感到特别地受挫和情伤,于是他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最终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成丽雯却因为一分之差落榜,从而接替了母亲的班成为一名供销社的营业员。四年之后的关雨波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因为根据当时的政策必须下派锻炼,他来到了地处偏远山区的土家族乡镇公母寨,与在此工作的成丽雯不期而遇,一直铭刻在关雨波内心深处的爱情便被再度触发。这时的关雨波其实已有自己的女友——分配在省城工作的大学同学小雅,只是他们彼此之间爱得并不那么深沉。欲意重新找回青春之恋的关雨波,便经常出现在成丽雯的商铺前;或是成丽雯的那幢特简陋的房屋里;或是在静静流淌着的溪水边;抑或在高高的茶山小路上,他不断地提及学生时代的那些往事,旨意在唤起成丽雯对自己的爱。面对关雨波这一番番真诚的情感诉说和表达,秀外慧中的成丽雯心里非常明白,但她并没有对关雨波进行任何暗示性的回应,更没有给关雨波以明确的诺言,反倒以年轻人应该把事业和前途放在首位来劝导关雨波。成丽雯之于关雨波,并不是心无爱意,而在于她年轻的生命背负了过多沉重的东西:父亲因为“大鸣大放”被打成右派分子,至今仍在接受劳动监督改造,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希望的曙光;因为父亲的问题,母亲长期忧心忡忡、积劳成疾,才入中年便溘然离开人世;为了能够更方便地照料孤独的父亲,成丽雯坚决选择了来公母寨的供销社工作,个人的前途可谓极其渺茫……这一切的一切,都重压着这个性格内向、情感内敛的年轻女子。成丽雯不可能因为关雨波的爱而离开孤独的父亲,更不可因为这分爱而拖关雨波的后腿,使关雨波的人生如自己一样黯淡无光,因而在她的生命感知里,这分爱情是多么的沉重。无可奈何的关雨波,只得在下派锻炼结束后神情怏怏、满怀忧伤地离开公母寨,离开自己心爱的成丽雯。改革开放的浪潮风起云涌,关雨波离职下海经商,几经创业的艰难、命运的沉浮后,十分落寞地回到故乡,在中学同学的聚会上又与成丽雯相逢。关雨波本可以在这一次的相见里同成丽雯缘定终生,但事业的失败、情绪的委顿、内心的迷惘,使他最终彻底地错失了自己的爱情。关雨波再次见到的成丽雯,已成为挂在灵堂墙上的那一张成丽雯的遗照,强烈悲恸后的关雨波坚决带走已是孤儿的成丽雯的女儿,从此离别故乡。
从严格意义上讲,《1980 年代的爱情》并非近几年来电影艺术市场上的翘楚之作,但它在有关现实性的表达中显示出了诸多艺术因子之间所富有的较高程度的吻合,这是许多电影作品无法与之媲美的。在片中我们看到,时代背景的阴沉与人们表情的凝重、古朴落寞的石阶与简陋低矮的房屋、老式破旧的长途汽车与蜿蜒崎岖的乡间土路、茂密芜杂的山林与默无声息的溪流,这都使这部电影所要诉诸的思想意蕴与人物的现实存在之间达成了较高程度的吻合。与此同时,这部电影还表现出了少有的艺术内敛气韵,既没有那种刻意为之的张扬和玄虚,也没有那种故意弄出的喧嚣和煽情,这也从一定意义上增强了其这样的吻合度。令人稍感不足的是,人物角色的表演过于生硬和僵直,韩式电影的结尾模式也显得比较老套。
分别于2006 年和2005 年上映的《北京童话》《秋雨》,同样是两部在声名和影响上都极其甚微的电影作品,它们之所以能够进入笔者的理论观察视域,也在于其对爱情的现实性表达里传递出一番别样的思想内蕴,同时又显现出了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某些新动向。
《北京童话》讲述的是刘小峰与朱珠这两个同患白血病的帅哥靓女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刘小峰原是一名艺术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因为身患白血病的缘故,才迫不得已地辍学回家接受医治,也由是放弃了他与大学女友阿琳之间的恋情。朱珠则是一名非常喜欢音乐的高中生,年幼时便得过白血病,因为病情的再次发作,被强制送进医院接受治疗。他们的初识是在一个基督教堂,因为朱珠在耶稣的面前不停地唠叨,招来了刘小峰的冷嘲,俩人之间便发生口角上的抵牾。令朱珠没有想到的是,刘小峰的母亲竟然就是她的主治医生刘大夫,于是朱珠绞尽脑汁地接近和讨好刘小峰,目的是帮她离开医院,去参加不久将在北京举行的阿琳演唱会,也借机亮明自己就是那个当年以听众来信激励阿琳从生命困境里走出来的“加油女孩”。由于担心朱珠在途中病情加重,朱珠的母亲恳请刘小峰一同前往。为了摆脱刘小峰的跟随,古怪精灵的朱珠变着花样地作弄刘小峰,刘小峰却总是能成功应对。在你来我往的几番较量中,俩人之间渐渐取得了相互的理解和彼此的信任,携手一路顺利地抵达北京。然而,演唱会上当众宣布的“加油女孩”并不是朱珠,受到嘲弄和欺骗的朱珠极度地失望和愤愤不平,独自地跑离演唱会现场。为了替朱珠讨回公道,刘小峰直接找到阿琳,指责她的演出团队是在弄虚作假、欺骗听众、践踏善良,并坦言自己就是爱上了朱珠。刘小峰的这些话恰好被躲在暗处的朱珠偷听到,她内心的波澜顿如潮涌。焦急万分又一路疾跑地寻找朱珠的刘小峰,鼻孔里再次涌出如柱的鲜血,尾随而来的朱珠见此情形,才猛然明白刘小峰与自己一样,同为白血病患者。两颗年轻的心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为了这分来之不易的爱情,为了战胜身体里的病魔,刘小峰和朱珠登上高高的慕田峪长城,他们一齐朝着远方的一座座哑然的山峰、飘过头顶的一朵朵洁白的云彩,大声疾呼地喊出了郁积在他们生命里的心声:“我要活下去。”上帝没有眷顾刘小峰,却给予了朱珠活下来的希望。当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的朱珠从病榻上苏醒,得知刘小峰已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她悲痛万分、潸然泪下。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或许是为了凸显“北京童话”这个能够充分激发人们审美想象的意象内核,或许是为了探索出一条表现此类题材的新的艺术途径,也或许是为了避免给广大观众在进行艺术观赏时带来更深的沉重感,这部电影的编导们并没有将剧情的重点置于这两个年轻生命是如何地被病魔折磨得多么痛苦和多么煎熬,以及他们又是怎样挺起生命的勇毅同病魔进行顽强抗争的,也没有用大量的视听语言来细致地描绘亲人朋友一干人等焦急万分、痛彻心扉的群体表情,或者是众多医护人员来去匆忙、面目紧绷的抢救场面,而是着力表现片中两位男女主人公从初识时的相互抵牾到后来的彼此相知再到最终的互生爱意。显而易见,编导们在这部电影中欲意传递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意蕴在于,一方面是对爱情题材的内涵进行更丰富的拓展,力避重复过往的电影艺术在这类题材上的那种单质意义的表达,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刘小峰与朱珠之间的坚贞不渝的爱情展示,来揭橥爱情力量的不同凡响和它之于人的现实存在的重要精神价值:爱是完全能够战胜一切病魔的,即使病魔能够夺走一个人的肉身,却永远无法夺走他或她心中的爱,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爱,那些远逝的生命终将在我们的灵魂中得到新生,那些活着的人才会令我们倍加地思恋。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影片的这个创作意图和思想意蕴,编导们在电影艺术上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特别是对电影里的背景和场面所作的光感处理和唯美设计,诸如医院病室的明亮整洁、都市天空的湛蓝深邃、道路两旁的青青翠柏、长城上空的悠悠白云、湖水之畔的彩蝶纷飞等等,以此来衬托人物活动的场景。因而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北京童话》中所显现出来的对于爱情的现实性表达,既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影的一种新动向的端倪,又可以将其视之为对艺术审美旨趣的新探。
相比较而言,《秋雨》这部电影之于爱情的现实性表达则有力地凸显出了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宽度。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桥本栀子的日本女孩在来中国京剧院学习京剧期间,同出生于京剧世家的中国青年何鸣之间发生的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单纯又善良的桥本栀子本是带着对京剧艺术的喜爱来中国的,因为京剧院根本没有多余的住房,迫不得已的她只能住到自己的爷爷桥本正文的“网友”何冀初长辈的家里,令桥本栀子始料未及的是,当她一遇见何冀初的儿子——高大英俊的何鸣,内心顿时产生了难以抑制的一见钟情。孙女在中国的突生恋情,一下子打乱了远在日本的桥本正文的事先设计和安排——借桥本栀子来中国学习京剧之机,隐晦地表达一个当年的日本侵略者向何冀初的真诚忏悔和真心赎罪。为了对自己的孙女,也是为了对何鸣的负责,桥本正文便通过邮件向桥本栀子讲述了曾经作为日本派遣团成员之一的自己在那场入侵中国的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间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人肉饺子事件”。桥本正文对于残忍历史的揭秘,不仅使桥本栀子异常震惊、难以置信,更令在场的何鸣情绪严重失控,激愤之下的他将满桌除夕之夜的饺子盛宴砸得一片狼藉。随后的桥本正文,接着又向何冀初完整地交代了自己当年亲手杀死其父亲何放轩的罪行始末。从不知晓父亲因何被日本人所杀,也不知被杀的父亲至今身首何处,再联想到文革期间因为父亲曾给日本人表演过京剧的缘故,自己被打成“汉奸崽子”被批斗,由此喊哑了嗓子无法继续站在舞台上从事自己一生珍爱的京剧艺术,何冀初顿时陷入心潮难平、悲痛万分的境地。然而,在何鸣与桥本栀子的爱情处于十分危急的关头,何冀初强忍住自己内心的悲恸,一方面回信给桥本正文,愤怒地控诉对方及其整个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阐明自己对于何鸣与桥本栀子之间爱情的态度和立场,另一方面是想尽各种办法来极力撮合这一对中日青年的爱情的修复,最终使这两个异国恋人站在了京剧艺术的舞台上,共同演绎出一场堪称完美的《四郎探母》,也由是力促了一曲异国恋情精美乐章的缔造。由是可见,这部电影虽然也是对爱情题材的叙事,但与过往电影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历史事件的有意识地植入,它不仅唤起了一个家族抑或一个民族的悲痛记忆,而且使两个中日青年之间这场异国之恋陡然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大大增加了他们之间达成美满爱情的现实难度。当然,编剧们欲意表达的思想主旨,并不仅仅在于揭橥中日男女青年之间的相恋要面对这样的现实难度,以及他们对于历史所必须进行的共同跨越,更重要的在于力显像何冀初这样的一代中国人,在面对痛苦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记忆时所具有的博大胸襟、人性善良、内心仁慈,借以呼唤中日年青一代要永远记住历史教训,珍惜现在的和平。这无疑是对爱情的现实性表达的一种深化。
从艺术表达的维度看,《秋雨》这部影片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对戏剧元素的大量融入,以及在色彩美学与光感美学的运用方面所体现出的积极探索意味。融入大量的戏剧元素,以增加电影叙事的美学内涵和提升剧情的精彩程度,从而令观众的欣赏体验和审美感知更加丰富多元,这样的艺术表达并非始于《秋雨》,但这部电影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将京剧艺术中的经典名篇《四郎探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融入,以京剧艺术里的杨四郎与铁镜公主来比拟电影艺术中的何鸣与桥本栀子在国民身份上的不同,以戏中的剧情发展来形象地比喻这对中日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演进,以杨四郎与铁镜公主的经典对话台词来影射何鸣与桥本栀子之间各自的心理活动和彼此的矛盾纠结,从而更丰富了这部电影的艺术元素和审美内涵。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色彩美学与光感美学的运用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探索意味。稍有色彩理论和光学常识的观众无不明白,这些自然符号是各有其丰富的指涉或者蕴示意义的,这部电影的编导们也正是通过对它们的有效运用,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寄寓或深刻的审美指涉。大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不难发现:无论是它对于情境的描绘,还是之于场面的渲染,抑或是对于细节的描绘,所呈现出的色彩与光度皆显得较为暗沉,这种色彩度与光感性的设置,以及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而施与的各种“变调”处理,目的在于对何鸣与桥本栀子之间的爱情发展过程进行多种涵义的蕴示,或是象征他们爱情的幸福快乐,或者是隐喻他们爱情的艰难程度,拟或是暗示他们爱情的重新弥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影片所抵达到的艺术丰富性可见一斑,它对于爱情的现实性表达,不仅显示出思想的厚度,也更具有艺术的张力。
倘若就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电影艺术之于爱情的现实性表达的力度和深度,或者说是最富于当下社会爱情现实存在本质及其精神内涵的,2015 年上映的《咱们结婚吧》无疑是其中的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佳作。从这部电影所取的片名里便不难看出,编导们试图极力表达的是:彼此相爱是男女之间产生爱情的基础,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实现结婚这个最终目的。正是为了传递这样的艺术构想和审美题旨,这部电影以一种极具写实性的视听语言,为广大观众真切地讲述了发生在当下社会生活于同一座城市里的四对恋人的爱情故事,或者说四种不同样态的恋爱方式和爱情生活,表现出置身于纷繁现实社会中的他们对于爱情或婚姻的不尽相同的心理感知、思想态度、处置方式。这样的故事讲述,无疑具有更深刻的当下性。
在同做电台节目主持人的男友汪云飞进行了长达七年爱情长跑后的文艺,为了实现个人在婚前的最后一个心愿——做一名小提琴演奏手,其实也潜存着对庸常的现实生活欲意挣脱的心理,她独自前往意大利的罗马参加小提琴演奏比赛。一下飞机的文艺,便与在意大利学习音乐指挥、利用暑期载客旅游的留学生李想不期而遇。或许是因为太想成功,也或许是由于心理紧张,文艺的小提琴演奏没有得到评委们的认同而获奖无名,顿觉人生挫败的她神情低落地走出演奏大厅,尾随而来的李想便邀请她参加真正意义的音乐演奏会——众多民间音乐人在广场上的随性发挥和自由演奏。心情很快平复的文艺决定随一个上海阿姨同乘李想的车去旅行,行至中途的文艺因为想去另一个小镇,便同李想他们分道扬镳,独自乘当地的大巴前往。不知是因为意大利语发音的不准确,还是源于对方的错听,文艺在黄昏时抵达的却是另一个一字之差的小镇,突然陷入完全陌生的环境,又根本听不清当地人说话的她一阵恐慌,夺路而逃时又摔伤腿部,特别是打给汪云飞的多个电话都无人接听,更使她感到了此刻的生命无助和内心失望。及时赶来的李想,不仅解除了文艺的困境,也同时撩拨起她情感深处的那一丝悸动,所以在即将离开意大利的前夜,当李想充满爱意地拥抱文艺时,她表现出的并不是排斥或拒绝,而是一种期盼已久的温馨享受和幸福流露,当瞬间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即将同他人结婚的女人时,文艺才不得已地选择了迅速逃离。重新回到自己十分熟稔的都市生活,文艺的内心便发生了诸多细微的变化,她的脑海里时不时地闪出李想那一双溢满深情的明眸,或是李想朝自己款款走来的绅士模样,或是李想对自己倾诉的温暖情话,或者是李想拉出的那首轻快欢畅的乐曲,其内心的矛盾、情感的纠结和选择的艰难不言自明。文艺和李想的再度不期而遇,是在一个十分宁静的湖边,他们都看见了对方,也一齐朝着对方慢慢地走去。一场三者角力的爱情序幕由此拉开,至于最终的结局如何,实在是难以预料。文艺的“移情别恋”似乎在说明:一个人正在进行的爱情,不一定是他或她的一生中的最爱。
大龄女青年叶雯雯和中年男人陈震轩的爱情则显示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味。在叶雯雯的生命历程中曾有过一段极其悲伤的爱情经历——前男友李建峰因为出国留学,长期音讯全无,待其回国后又立即成为她人的丈夫。曾经的爱情重创本已使叶雯雯的内心倍感凄伤和痛楚,却又在李建峰的婚宴上遭到其新婚妻子的撒泼和欺负,如果不是在场众人的及时出手相助,已然酒醉的叶雯雯不知将会受到怎样的凌辱。随后的叶雯雯从此对爱情相当地绝望,便将一门心思全部地用于自己的婚纱店经营。因为婚纱店在经营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意外的小小事故,由此招来顾客的或是不满或者要挟,作为店长的叶雯雯便不时地恳邀精于婚纱设计和修复技艺高超的陈震轩来进行救急。对于中年男人的陈震轩,当初的叶雯雯只是心怀感激,并没有产生丝毫的爱意。因为陈震轩经常来帮叶雯雯救急,无法兼及对自己孩子陈一一的照顾,叶雯雯又主动成为了陈震轩的救急者——或是帮他接送孩子的上学放学,或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对于叶雯雯的各种救急,中年丧妻、生活寂寞、情感内敛的陈震轩自是充满同样的感激,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熟的生命经验又告诉他:叶雯雯绝对是一个富于爱心、仁善和柔情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不应当成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所以,当陈震轩亲眼目睹了叶雯雯替自己去参加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她与陈一一在台上所表现出的那种有如母子之间自然天成一般的和谐亲情场景,他的内心顿时涌起千层波澜,也由是开启了他的一段十分隐秘的爱情之旅——在他那个十分珍爱的笔记簿上,对叶雯雯在生活里的一举一动进行大量的素描,并辅以简洁精炼又极富真情的文字说明,以直呈自己暗恋叶雯雯的整个心路历程。然而,当陈震轩偶然发现李建峰来找叶雯雯倾说旧情时,他主动地选择了对叶雯雯的逃避,并将自己的手机彻底关闭。因为急着找陈震轩来解决婚纱店出现的新问题,闯进陈家的叶雯雯随手翻开那个笔记薄,才十分惊异地发现陈震轩对自己的那分默默而又深沉的爱,于是这两个曾经都受过伤害的男女便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叶雯雯与陈震轩终成眷属的事实,仿佛是在有力地告诫现实的人们:那个看似同你不般配的人,正是最爱你的那个人。
影片中对于凌霄与顾小蕾、田海心与曹大鹏这两对恋人的爱情故事的讲述,尽管显得有些老套或模式化,但仍不失为电影艺术之于人们当代爱情的现实性表达。凌霄与顾小蕾之间的恋情故事,可以说颇具现实的典型性和社会的当下性。身材高大、长相英俊,且十分崇尚生命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凌霄,虽然他的人生岁月不过刚入中年,却已是一名驾驶技术相当娴熟、飞行经验极其老到的副机长,温柔贤惠的机场地勤美女顾小蕾爱上他,自是情理中的事情,所以一见钟情的俩人相恋不久便选择了同居,试图通过一段时间的试婚生活来检验他们是否具有真正夫妻之间的那种所谓“适应度”或“和谐性”,而后再决定彼此是否结婚。然而,随着年龄增大和韶华渐失,特别是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催逼,顾小蕾的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渴望婚姻的内心焦虑与日俱增,在几度恳求无望的情况下,她便绞尽脑汁地施展自己的计谋,甚至不惜用蒙骗的手段来迫使凌霄就范。面对顾小蕾之于婚姻的苦苦相逼,本就对婚姻怀有恐惧心理的凌霄便生发出几许厌烦和怨怼,特别是在窥破了顾小蕾的蒙骗伎俩后,更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与抗拒,也由此开始对顾小蕾进行有意识地疏远,俩人之间的爱情已然岌岌可危。这两个青年男女之所以能够终成眷属,不仅仅在于顾小蕾对爱情的忠贞和坚持,更是因为凌霄在亚平宁半岛上亲眼目睹了那场感人至深、终生难忘的婚礼——两个白发苍苍的意大利老人相互搀扶着走在红地毯上,满含幸福地一同迈向美丽的生命黄昏,以及他在回国飞行途中发生险情与排除险情个中而顿生出的那分特有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憬悟。商界女强人田海心与丈夫曹大鹏之间的婚恋故事,在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是在竞争激烈的商界里拼命奋斗,全力以赴地做一个事业有成的时代女强人,还是尽快解决生儿育女的传宗接代大事,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身为强势女人的田海心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并决定拿掉自己肚里的孩子,田海心的这种不容商量、独断专行的做法,一下子激怒了丈夫曹大鹏,两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便愈演愈烈,以致最后发展到夫妻的离异。田海心在事业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夫妻离异所带来的心灵疼痛和生命寂寞,又使她深深地领受到了某些难以言表的人生失意,因而田海心的外表虽然看似光鲜亮丽,却无法掩饰其内心深处的失意。正是在此际,田海心的父母突然从家乡前来京城,急切地期盼见到自己未来的外孙,田海心不得不将曹大鹏叫来同住,以造成他们两人仍然是夫妻的假象。令田海心出乎意料的是,她的这种造假行为,被曹大鹏的一番真话当场戳穿,此时的田海心尽管置身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却洞悉到了曹大鹏对自己的真心和真情,也同时反观出自己的狭隘和私见,生育与事业其实并不矛盾。于是,在多种力量的积极作用下,田海心与曹大鹏重归于好、恩爱如初。影片正是通过对两对男女间的爱情或婚恋生活的视听艺术传递,既刻画了当代社会的试婚现象,又揭示了事业型女人的生存不易。
爱情是人类生存世界里的一种重要情感形态,因为追求爱情,一个人的生命才充满了激情和幻想的美丽,因为拥有了爱情,一个人的现实存在才有了快乐和幸福的实证。这就充分地说明:人们的爱情生活是人们的现实存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不可或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存在观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由此催生了人们的爱情观的变化,从总体趋势上看,这种变化日益朝着理性而务实、现代又多元、独立自主的方向挺进和深化。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内容之一的电影艺术,自然不可能将自身置于人们的这种爱情观变化之外,对它进行真实而客观、理性又艺术的反映,便是其责无旁贷的义务。纵观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电影艺术发展,它对于爱情题材的关注和表现,不能不说丰富多彩,所显示出的实绩也较为丰厚。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样的表现仍存在着很多欠缺,尤其在现实性表达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尤显不足,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发挥自身的艺术所长,找准突破点。希望正在前方,我们当需倍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