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亚地缘政治形势与大国博弈

2020-04-18李永全

俄罗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俄美欧亚中俄

李永全

欧亚大陆大国关系

欧亚地缘政治形势与大国博弈

李永全*

欧亚地区对于中国发展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欧亚地区地缘政治进程有着密切联系,7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欧亚地区或者与之相关。欧亚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决定了该地区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当前欧亚地缘政治进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美国与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博弈、后苏联主权国家建设进程及其多元外交、中俄两国在欧亚地区的对接合作等。欧亚地区也是各种地缘政治理念和国际关系行为体碰撞的舞台,既有冷战思维、行为的遗毒,也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多极世界理念的实践。新冠疫情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各国开始更加重视主权和民族利益,更加关注在复杂的世界变局中谋求公平、公正的合作进程。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正成为欧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不可替代的积极因素。

欧亚地缘政治 中俄关系 多边战略稳定 欧亚一体化

本文所界定的欧亚,不是地理学上的欧亚大陆,而是狭义的欧亚,即后苏联空间、独联体地区。目前的独联体是一个分裂的、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结构。但是,独联体对于俄罗斯、独联体国家本身和美国来说,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的结构。对于俄罗斯来说,它意味着势力范围、扩展的安全空间;对于独联体国家本身来说,它至少意味着不可或缺的经济联系、发展要素以及政治安全因素;对于美国和西方来说,它是遏制俄罗斯崛起的重要手段。在欧亚地区,俄罗斯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和地缘政治参与者。俄罗斯是苏联解体的“遗产”,这个历史事实与欧亚地缘政治进程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甚至决定着几乎所有其他地缘政治进程,从而使得欧亚地缘政治形势与大国博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一、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

1991年底,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苏联的国际法继承者。俄罗斯与苏联相比,领土减少24%,从224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减少49%,从2.9亿人减少到1.48亿人。当前俄罗斯国土面积就是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苏联解体还导致统一卢布区解体,统一苏联武装力量解体,统一经济联系和产业链断裂,虽然统一市场尚存,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瓦解。苏联时期,中苏边界长7700多公里,现在中国与俄罗斯边界只有4350公里,而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总共有3300多公里接壤。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继承了苏联在俄罗斯境内和国外的财产,继承了苏联的债务,继承了雄厚的科技力量,继承了强大的军队与核武库。所以,脱离苏联独立的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大国。但是,俄罗斯产业结构畸形,能源矿产采掘业独大,机电等制造业严重萎缩,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石油天然气出口。虽然俄罗斯政府提出创新经济等发展理念,鼓励应用技术的研发,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但时至今日,俄罗斯经济结构并未出现明显改善,甚至有继续恶化的趋势。以2019年为例,俄能源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3.33%,金属及其制品占8.87%,机电产品仅占5.32%。[1]这种经济结构与苏联解体有密切联系。苏联是一个统一的经济结构,是按照计划经济规划出来的,一个产品的生产是由多种部件构成的,而这些部件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生产,尤其是军工产品。比如,图-160战略轰炸机是在乌克兰生产,但是由俄罗斯设计;伊尔-62飞机在乌兹别克斯坦生产,也是由俄罗斯设计。目前俄罗斯有350多座单一城市,军工城,整个城市只生产一种产品,一旦这个产品失去意义或者市场,则整座城市陷入危机。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对于苏联和俄罗斯来说,是一场政治灾难。苏联大厦似乎是在平静中解体和坍塌的,世界为之震惊。但是,后续的地缘政治进程表明,苏联解体与其说是某个时代的结束,不如说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俄罗斯精英从来没有平静地对待这个事件。用普京的话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谁不惋惜苏联解体,他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他没有头脑。”[2]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国内,而非国外。解体后的十年即叶利钦统治时期,俄罗斯以政治动荡、经济危机、社会混乱而闻名于世,甚至有继续解体的风险。普京在2000年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开启了俄罗斯振兴进程。这个进程是从国内稳定开始的,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整顿宪法秩序,巩固国家统一;理顺权力与资本的关系,防止寡头干政;规范媒体行为,查实媒体背后的利益结构;依法对待反对派,遏制其国外代理人;摆脱叶利钦“家族”控制,等等。在对外政策方面,最主要的是重视加强对后苏联空间新独立国家的影响,强化独联体政策。在俄罗斯外交政策和外交构想中,独联体,即后苏联空间,始终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标志是欧亚一体化进程。普京认为,欧亚一体化是俄罗斯振兴的必要条件,俄罗斯将与欧亚联盟国家一起构成世界的一极。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曾经寄希望同欧洲一体化,从而融入西方世界。但是这个天真的想法很快破灭,回归传统发展道路的俄罗斯开始把政策重心放在欧亚地区。普京在2011年10月正式提出欧亚联盟的设想,后来聚焦联盟的经济方面,称为欧亚经济联盟。这个建议或倡议得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积极响应。

2015年1月1日,俄罗斯主导的、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组成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3]同年,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面积2000万平方公里,人口1.8亿,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20%,石油储量占15%。根据欧亚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关税联盟成员国间贸易总额为641亿美元,与第三方贸易总额达9301亿美元。除承诺保证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还将在一些关键的经济部门,如能源、工业、农业和运输等领域协调彼此的政策。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由于运输成本的节约,商品价格将降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拉平,将刺激在欧亚经济联盟共同市场上的“健康”竞争。由于减少成本和提高生产率,平均工资将增加。由于商品需求量增加,生产将扩大。由于市场容量扩大,新技术和商品的投资回收率将提高。[4]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后,虽然遭遇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自身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它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欧亚经济联盟又增加了两个观察员国:摩尔多瓦和乌兹别克斯坦。

总的来看,欧亚地区一体化是多层次的。最高形式的一体化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国家,其次是欧亚经济联盟,还有针对所有国家的独联体自由贸易区。目前运转最成功的是欧亚经济联盟。不仅如此,还有其他一体化进程,比如在军事领域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军事一体化、安全领域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等。由于上述问题的缘故,欧亚一体化注定是一个复杂的进程。欧亚一体化不仅是俄罗斯的基本国策,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而且已经成为俄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俄美在欧亚地区的博弈

俄美关系是从苏美关系继承下来的。因此,同苏美关系一样,俄美关系主要是军事政治关系。但是,伴随着俄罗斯的复兴进程,俄美关系又增加了新的地缘政治内容。从军事政治关系方面看,裁减军备仍然是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这一方面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各自全球或地区战略的需要。虽然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但是继承苏联的俄罗斯仍然是全球除美国外最大的核国家。这个时期战略稳定问题包含三个内容,一是俄美两国的军事政治关系,二是如何处理新独立的原苏联有核国家的核武器,即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核武器,三是如何保证核不扩散。

关于后两个问题,即原苏联俄罗斯以外有核国家的核武器和保证核不扩散,1992年5月23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与美国在里斯本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里斯本备忘录,同意白俄、哈、乌参加该条约,同时要求其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由条约文本和附件组成,俄文总共500多页。[5]受第一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监督的武器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装置、潜射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装置、重型轰炸机。双方各自应该削减的总数为1600枚。拥有的核弹头上限为6000枚。弹道导弹投放总重量不得超过3600吨。双方有责任不研制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以及搭载弹头超过10枚的导弹,对新型进攻性战略武器也做出了限制,等等。

1993年,《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下称CHB-1,即START I)还未生效,俄美又签署了《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即所谓的CHB-2(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由于CHB-2是在CHB-1签署不久达成的共识,双方商定,CHB-2在双方换文后生效,但是不能早于CHB-1生效。第二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武器条约命运多舛。美国1996年1月就批准了条约,但是俄罗斯外长和美国国务卿1997年9月26日签署了关于CHB-2的议定书,规定推迟5年实施CHB-2。由于美国没有批准1997年9月26日的议定书,所以理论上应该视为没批准CHB-2。俄罗斯军方一直认为第二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武器条约有利于美国,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对条约的签署提出严厉批评。但俄罗斯还是于2000年4月14日与议定书一起批准了该条约,不过设置了前提条件,即必须保持1972年签署、2002年到期的《反导条约》。2002年6月13日,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俄罗斯联邦认为CHB-2生效的前提条件已经丧失,自己不再受有关国际法约束的限制。”所以,第二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实际上没有生效。2002年,俄美又签署《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这是为了挽救《反导条约》谈判的结果。结果是美国照旧退出《反导条约》,双方签署的《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规定双方实际部署的核弹头为1700-2000枚。到2012年12月应该达到这个水平。这个条约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当时美国执意退出《反导条约》,俄罗斯需要一个手续和“面子”……所以《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签署后,美国专家说,俄罗斯得到了条约,而美国得到了一切。[6]

2008年后,梅德韦杰夫任俄罗斯总统期间,美俄关系有所缓和,俄罗斯再次尝试与美国改善关系。2009年4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达成协议,就签署俄美间新的协议开始谈判,以替代在2009年12月5日到期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经过几轮谈判,2009年7月6日俄美两国总统签署了关于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框架文件。这个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文件为未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提出了大致的数据,双方谈妥,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应该在近期签署。俄美在这个文件中声明,将核弹头减少将近一半,减少到1500-1675枚,而运载工具减少到500-1100件。具体数据在谈判中协商解决,新条约的有效期为10年。[7]正式条约是2010年4月8日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布拉格签署的,俗称“布拉格条约”,也是第三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武器条约(CHB-3)。

截至2016年1月1日,美国武装部队中总共部署762件装载核弹头的运载工具,俄罗斯有526件;美国部署在运载工具上的核弹头总共有1538枚,俄罗斯是1648枚。总体上,已经部署的和未部署的陆基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重型轰炸机等各种发射装置的数量,美国是898件,俄罗斯是877件。[8]对于CHB-3,俄罗斯军事专家大都给予积极评价。比如,俄罗斯《国防》杂志主编伊·科罗琴科(Игорь Коротченко)认为,CHB-3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可以使俄罗斯和美国未来发展和完善核力量的过程置于监控之下。条约是妥协的产物,其中无疑考虑了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包括放弃此前条约中规定的对俄罗斯移动导弹部署区域的限制。也就是说,这个条约也使俄罗斯解开了束缚,可以放手独立选择发展战略核武器的种类。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这有利于俄罗斯。对运载工具和弹头的限制也适用于美国。双方明白,保持战略核力量平衡是可以接受的,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财政经济角度考虑都是如此。但俄罗斯武装力量前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Юрий Балуевский)将军则认为,虽然条约具有平等条件,但是这个条约对美国更有利,“有什么能让俄罗斯驯服?唯有剥夺它的安全保障即核武器。”根据俄罗斯专家的判断,美国不想延续CHB-3,美国专家不断问俄罗斯人:为什么俄罗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延续CHB-3,你们的利益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是很有意思的。言外之意,CHB-3对美俄没什么影响,美俄是平衡的,而美国不延续条约是不想受条约的牵制。的确,俄美之间是达到战略平衡的,全球战略稳定实际上就是美俄之间的平衡,因此在全球战略稳定问题上,在是否继续执行即将到期的CHB-3问题上,首先是指两个核大国对世界和平的责任,对核不扩散的义务。

至于俄美经济关系,对于美国来说,与俄罗斯的贸易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俄罗斯在美国出口中只占第31位,在进口中占第33位。俄美经济关系被政治化,双边贸易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从2014年3月起,美国对俄罗斯诸多自然人和法人实施制裁(总共有700个),使双边经济关系几乎中断。目前,俄美贸易额只有200多亿美元,美国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占据第6位。俄美经济关系近几年增加了一些新的因素。首先,美国开始在欧洲能源市场排挤俄罗斯,为美国页岩油气和液化气开辟市场,美国阻击北溪2号就是例证。其次,俄罗斯也不示弱,不久前爆发的石油价格战即是明证。但是,从总体上看,俄美经济关系比较简单,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俄美在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或地缘政治关系。这种关系与博弈的核心内容,是美国阻止俄罗斯的一体化进程,防止俄罗斯再次复兴为强国。

普京的俄罗斯复兴战略是与欧亚国家,即原苏联地区国家,或者至少是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一起成为世界的一极。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坚决反对并阻挠欧亚一体化。希拉里·克林顿担任美国国务卿时曾经明确表示,美国坚决反对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不管这种一体化怎样称呼,是欧亚联盟还是欧亚经济联盟。希拉里认为,无论怎样称呼,俄罗斯都是想恢复苏联。在欧亚一体化进程中,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立场是具有决定性的。俄方认为,三个斯拉夫民族由于历史、语言、文化的关系,是任何一体化结构的核心。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尝试组建联盟国家,白俄罗斯对一体化基本持积极态度,尽管仍问题重重。而乌克兰在这个进程中则成为俄美博弈或争夺的重要对象。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家布热津斯基认为,“任何没有乌克兰而仅建立在俄国力量之上的新欧亚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欧洲化色彩将不可避免地减弱,而日趋更加亚洲化”;同时,华盛顿坚信,“丢掉了乌克兰及其5200多万斯拉夫人,莫斯科任何重建欧亚帝国的图谋均有可能使俄国陷入与在民族和宗教方面已经觉醒的非斯拉夫人的持久冲突中。”[9]俄罗斯与美国争夺乌克兰的博弈异常惨烈,乌克兰的下场也异常残酷,不仅发生若干颜色革命,而且2014年危机最终导致失去克里米亚和国家陷入长期动荡。其实,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并试图继续瓦解俄罗斯,原苏联地区发生的系列颜色革命无不与美国有关。在俄罗斯方面看来,美国在欧亚地区针对俄罗斯搞混合战争,而颜色革命是混合战争的一部分。

俄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社会和人文等领域。如果我们把独联体大致划分成若干地理板块,斯拉夫板块(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高加索板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和中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则会发现:在斯拉夫板块的乌克兰,高加索板块的格鲁吉亚,明显是美国在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博弈中获得的战利品。美国对中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通过“C5+1”机制和各种传统影响手段,在中亚培养了大批亲美精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政策中表现出的独立自主成分,除本国政治进程因素外,不同程度地是受到了美国和西方的影响。独联体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济体制的差别,以及各国独立近3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为俄美博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当然,俄美关系发展具有一系列制约因素,也具有促进因素。制约因素包括:第一,俄美之间在战略武器平衡领域实际上是非对称平衡,因此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不会消失,俄罗斯对美国的失望和警惕也不会消失;第二,俄罗斯要实现振兴,必然继续推进欧亚一体化,俄美在后苏联空间的博弈不会停止;第三,俄美关系不仅仅是双边关系,俄罗斯与欧洲某些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东欧国家的关系以及俄罗斯在欧洲安全体系内的复杂关系,无疑都受俄美关系的影响。所谓促进因素,俄美作为掌握全球90%以上核武库的两个大国,对全球核安全具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俄美之间无论产生什么矛盾,历史上形成的对话渠道和相互熟悉的博弈套路,总会使双方把控分歧;其二,在全球反恐与核不扩散问题上,双方都有对话和适度合作的愿望;第三,作为在相当长时期内相互之间唯一的军事战略对手,保持对话与适度合作,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有其必要性。总之,俄美之间在全球战略稳定领域的博弈,最终结果是双方在保持战略遏制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各自可以放手实施自己的地区战略或策略,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冲突最明显地体现了这种特点。俄美之间在独联体地区的博弈,对欧亚地缘政治形势的影响将是长远和深刻的,对欧亚地区各国社会政治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是显著的。

三、中俄相处之道及在欧亚地区的合作

中俄同为欧亚地区大国,欧亚地区的稳定与中俄关系健康发展密不可分。今天的中俄关系是近70年双边关系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即从结盟-对抗-缓和直至战略合作历程的总结,因此是严肃、严谨、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新型国家间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苏结盟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目标的事业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和围堵,无论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创造和平发展环境还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领军者的苏联,都是新中国需要依靠的力量。因此,新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中苏结成同盟关系。在中苏结盟岁月里,社会主义中国得到苏联大量无私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基本上是在苏联的指导下完成的,并且是与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配套安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不可否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的援助是不可替代的。中苏还签订了协助中国和平利用核能协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帮助中国培养了大量核工业人才等。

中苏结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体现了双方的战略需求。中苏关系不仅仅是两个国家间的关系,也是各自内部政治进程的延续。与此同时,中苏关系也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局势大背景下发展的。对于中国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苏联来说,中国的加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和影响。但是,中苏结盟关系持续了不到十年就开始出现裂痕并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中苏双方盟友关系不仅破裂,而且最终走向对抗,视对方为头号敌人,这段历史是值得反思的。中苏双方都为这种对立和对抗付出了沉重代价,对抗给双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损失。1978年底,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实行和平外交政策。苏联在重新评估中国威胁和中国外交走向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断释放希望改善关系的信号。从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透露出希望改善关系的信息,到接连不断的“葬礼外交”,以及改善关系“三大障碍”的破解,在经过7年努力后,中苏终于迎来了关系正常化。1989年5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邓小平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提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推动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但很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继承者。

苏联解体彻底改变了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首先,一向比较稳定的欧亚地区进入动荡时期,各主权国家的建立过程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不稳定局面;其次,欧亚地区出现地缘政治真空,由于俄罗斯自顾不暇,欧亚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第三,区域内及周边各种不稳定因素在欧亚地区发酵、泛滥。此时,将中苏关系顺利过渡到中俄关系是摆在两国面前的重要任务。1992年12月,中俄双方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强调“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其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10]《联合声明》的发布,标志着中俄两国顺利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1994年,中俄两国又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为“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中俄决定将双边关系上升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当代中俄关系的定位,也成为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正式表述。

2001年7月,中俄在深入总结双边关系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继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两国签署的又一个确定双边关系性质的基础性条约。《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指导两国关系的非常重要的文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两国关系在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基础上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为处理双边关系中遗留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了友好的解决方式。正是在这个条约的基础上,中俄双方妥善解决了遗留的边界问题,为两国关系的友好未来扫除了障碍,也为国际上解决类似争端树立了榜样。

中俄关系70年发展的历史经验让双方得出的结论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70年发展历程总结的相处之道是,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基础,相互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不结盟、不对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国家间关系,在发展战略对接中寻求长远合作,在合而不同氛围中加强人文交流。这个相处之道,可以长期指引双边关系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成为欧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两国在双边、多边及国际组织的有效合作,不仅增强了互信,而且促进了欧亚地区的发展。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有效保障了欧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为各主权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中俄在欧亚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成为双边关系和国际关系的亮点。

中俄战略对接首先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实现合作。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与欧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5月,中俄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11],双方商定,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2018年5月17日,中国商务部代表和欧亚经济委员会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代表在努尔苏丹签署《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济贸易合作协定》,为对接合作提出原则性行动纲领,对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12]

中俄战略对接其次是在“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框架下的合作。2016年,普京总统提出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亚伙伴关系”。中俄在“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合作谈判已经开始,并商定将建立欧亚经济伙伴关系作为对接点。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可以很满意地指出,我国与中国建立了真正的友好关系,在很多关键领域,毫不夸张地讲,两国关系具有战略性质,是具有优先伙伴关系的战略性质。”[13]2019年10月25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济贸易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对于建设共同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形势下,保持中俄关系健康发展,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推进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并持续在高水平运行。在近6年时间内,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进行了30多次会晤,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并不多见。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莫斯科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1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15],再次把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在双边关系方面不断探索发展战略对接,在地区事务上密切配合,在全球事务上开展战略协作,为世界与地区和平做出了贡献。

中俄关系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两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积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友好关系。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多次通话,双方保持了高水平的战略沟通。俄罗斯是第一个派遣防疫专家代表团来华的国家,中国是向俄罗斯提供抗疫物资支持最有力的国家。疫情期间,中俄合作与相互帮助,中俄对全球疫情的态度以及处理本国疫情的基本国策,凸显双方关系的性质和中俄对全球一系列问题看法的相似、相近和相同。中俄共同抗疫的经历,将转化为疫情后中俄关系提速升级的动力。中俄在欧亚地区的合作与协作是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践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这是与霸凌主义和丛林法则完全不同的国际关系原则,必将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拥护和支持。

四、结语

大国关系对欧亚地区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无论是中美关系还是俄美关系均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因此,中俄美三边关系互动备受瞩目。中俄美关系,无论各方如何考虑,任何互动都在牵动三边关系的发展变化。

当代俄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首先,在军事政治领域即全球战略稳定问题上,俄罗斯是美国的对手;其次,反对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和插手后苏联空间事务是美国的长期政策;第三,俄美关系不仅仅是双边关系,俄罗斯与东欧一些国家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分歧很强烈地反映在俄美关系中;第四,美国对欧洲能源市场的认识使俄美关系增加了新的摩擦点,不久前的能源大战只是一个插曲;第五,缺乏信任和相互失望的情绪不会很快消除。特朗普对以维持“腐败”精英统治的现行世界秩序大加批判,而拜登则计划领导美国重回巅峰,一方面继续与俄罗斯和中国对抗的总体战略,另一方面不排斥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战略稳定等议题上与中俄进行对话。所以,不管谁主政,美国都将继续走与中俄对抗的路线,贸易战、经济制裁、地缘竞争和军事对抗短期内都不会结束。[16]

当前,中美关系出现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美国对中国施加的种种压力,包括贸易战、科技战、媒体战、信息战等等,凸显美国对崛起中大国的焦虑甚至敌视。最令人遗憾的是,特朗普政府还将目标对准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执政党,试图改变成功的中国道路,这已经违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于美国来说,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美国不能允许被超越,哪怕是理论上、预期上。遏制对手成为美国国策,遏制方法是不择手段。随着美国全球战略从反恐转向大国竞争,美国对华战略也从“接触-遏制”转向“遏制-接触”,通过所谓“亚太再平衡”及“印太战略”对中国实施围堵,使中国面临的战略压力明显上升。从当前华盛顿的政治氛围看,未来双方在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也将继续升级。在中美交往史上,中国从来没有挑战美国的地位,相反,始终是抱着学习美国和西方先进技术与经验的态度,在此过程中充分表现出包容、谦逊乃至妥协。但是在根本制度问题上,中国不会妥协。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国关系中出现一些新情况,牵动欧亚地缘政治进程和欧亚地区的稳定。美国一些政治人物千方百计在疫情问题上“甩锅”中国,在某些国际事务中排挤、污蔑中国,试图拉拢俄罗斯打压中国。一方面,美国欲召开扩大版的“G7”峰会,邀请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参加,讨论中国问题。讨论中国问题不让中国参加,岂非咄咄怪事,低估了中国,也低估了伙伴。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动员俄罗斯一起拉中国进行裁军谈判。美俄所拥有的核武库占全球90%以上,中国的战略核武器在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防御,而且中国明确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最终目标是消灭核武器。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对华态度更加凸显美国的不负责任和自私自利,说到底是冷战思维的遗毒。在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斗争中,特朗普积极争取俄罗斯的支持,希望俄在美即将与伊朗和中国发生的冲突中站在美国一边或保持中立。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会更加谨慎地处理与中美两国的关系,扮演三方对话倡导者的角色,以加强战略稳定。[17]虽然中国的崛起部分抵消了美国对俄罗斯的关注,但美国和俄罗斯的对抗也是系统性的,两国关系重启的空间有限。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原有的世界体系、世界秩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已经变了,新冠疫情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变化。疫情暴露了国际社会中长期累积的矛盾,并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国际力量失衡。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进一步巩固。在欧亚地区,只要中俄关系健康发展,欧亚稳定就有保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欧亚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这当然不是说中俄之间没有问题,有美国专家认为,随着中俄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大,俄罗斯不太可能接受充当中国次要合作伙伴的角色,这或将促使其修复与美及欧盟的紧张关系。[18]目前看来,俄美之间仍有结构性矛盾,而且无论谁入主白宫,美国都不会缓和对中俄的政策,那么即使中俄间存在不一致,中俄关系都将持续向好。[19]更为重要的是,中俄两国能够认识到自己对地区稳定的责任,存在高度政治互信,并在双边关系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效消除分歧,求同存异。

The Eurasian reg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The history of New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political process of Eurasia. Almost all major events in the past 70-odd years have occurred in or are related to Eurasia. The position of Eurasia in the world geopolitical map determines the complexity and importance of this region. Main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Eurasian geopolitical process include: Russia-led Eurasian integration process, the U.S.-Russia game in the post-Soviet space, the post- Soviet states’ sovereign-building and their diversified diplomacy, China-Russia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Eurasian region and so on. The Eurasian region is also a stage where various geopolitical idea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layers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There are not only legacies of the Cold War, but also practice of concepts such as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and “a multipolar world”. The COVID-19 pandemic, to varying degrees, has changed people’s view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vereignty and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o the pursuit of fair and just cooperation in a complex changing worl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ino-Russian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rdin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n irreplaceable positive factor for maintain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Eurasian region.

theEurasian Geopolitics, Sino-Russian Relationship, Multilateral Strategic Stability, the Eurasian Integration

【Аннотация】Евразийский регион имеет большое значение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Китая. История развития нового Китая тесно связана с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м процессом в евразийском регионе, почти все основные события в развитии последних более 70 лет происходили в евразийском регионе или были связаны с ним. Положение Евразии на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карте мира определяет сложность и важность этого региона. Основное содержание нынешнего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процесса включает в себя: возглавляемый Россией процесс евразийской интеграции, игра между США и Россией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процесс построения суверенн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ими государствами и их диверсифицированн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Китая и России в евразийском регионе.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регион также является ареной столкновения различных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идей и участнико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присутствует не только наследие мышления и поведения времён холодной войны, но и практика концепции сообщества с общим будущим для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 и концепции многополярного мира. Пандемия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 нового типа изменила взгляды людей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в разной степени, страны стали уделять больше внимания суверенитету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 интересам и поиску справедливого и честн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в условиях сложных мировых изменений. Здоров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го партнёрства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в новую эпоху становится незаменимым позитивным фактором мира и стабиль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йском регионе.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Геополитика Евразии, 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многостороння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 стабильность,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

[1]Отчёт о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е России в 2019 году: товарооборот, экспорт, импорт, торговые партнёры, структура, товары, динамика. 13 февраля 2020 г. https://russian-trade. com/reports-and-reviews/2020-02/vneshnyaya-torgovlya-rossii-v-2019-godu/

[2]Путин: Кто не жалеет о распаде СССР, у того нет сердца. 16 декабря 2010 г. https:// aif.ru/politics/world/251189

[3]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合作”,《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5期。

[4]李建民、李永全:“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欧亚经济》,2015年第3期。

[5]Договоры СНВ-1 и СНВ-2. История вопроса. 5 декабря 2009 г. https://ria.ru/20091205 /197064278.html

[6]李永全:《莫斯科咏叹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94-98页。

[7]Договоры СНВ-1 и СНВ-2. История вопроса.5 декабря 2009 г. https://ria.ru/20091205/ 197064278.html

[8] Эксперты о СНВ-3: можно ли заставить Россию быть покладистой. 5 февраля 2016 г. https://tass.ru/armiya-i-opk/2642028

[9][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0-122页。

[10]《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央视网,1992年12月2日,http://www.cctv.com/ special/903/6/70491.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网,2015年5月9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5/09/ content_2859384.htm

[12]相关评论参见张子特:“‘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取得新成果”,《欧亚经济》,2018年第5期。

[13]Путин назвал Китай главным партнером России. 13 декабря 2016 г. https://ria.ru/2016 1213/1483449040.html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网,2019年6月6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6/06/content_5397865.htm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网,2019年6月6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6/06/content_5397869.htm

[16] Лев Сокольщик. Президентские выборы в США 2020: эффект для мира и России. 17 марта 2020. 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analytics/prezidentskie-vybory v-ssha-2020-effekt-dlya-mira-i-rossii/

[17]Дмитрий Тренин. Как России удержать равновесие в посткризисном биполярном мире. 15 апреля 2020. https://carnegie.ru/commentary/81541

[18] Ryan Nabil, “Evaluating Russia’s Pivot to Asia”,, June 10, 2020, http://yalejournal.org/article_post/evaluating_russias_pivot_to_asia/

[19] Адиль Каукенов. Как COVID-19 повлияет на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25 марта 2020. https://cacds.org.ua/?p=8936

D851

A

1009-721X(2020)04-0003(17)

*李永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俄关系高等研究院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 刘 军)

猜你喜欢

俄美欧亚中俄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实施包装饮用水新规范
欧亚经济委员会通过涉及玩具等的系列技术规范
俄外交部:应给特朗普机会改善俄美关系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俄总统:俄美将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