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小病毒在雏鹅体内分布规律研究

2020-04-18于昌贵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雏鹅细小时段

于昌贵

天津市中升挑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

鹅细小病毒(GPV)在细小病毒科中可诱发鹅细小病毒病,是一种可感染雏鹅或者番鸭的传染性疾病[1]。此疾病多发于3 ~20 d 内出生的雏鹅。目前,小鹅瘟在流行趋势以及发病特点上具有较为新颖的观点。

1 试验方法

1.1 动物分组与病毒接种准备

将66 只14 d 雏鹅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感染GPV)40 只,对照组26 只。观察组中对雏鹅予以肌肉注射0.1 mL、口服0.5 mLGVP 尿囊液;另一组予以统计量的生理盐水。

1.2 取样

将GPV 感染的雏鹅进行不同时段取病变样本,将所有病变组织进行标记后可在-20 ℃予以保存。

1.3 免疫组化法的应用

主要通过进行优化后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对其进行处理,可将样本进行切片在载玻片上固定后,进行胰蛋白酶修复以及洗涤切片,当完成标本制作后,在电风扇下将标本吹干或利用温箱烤干标本,若二甲苯表现出透明性状,则可予以树胶封片。

1.4 定量分析

对染色样本的阳性强度检测,若强度表现高,则代表阳性征具有更强的效果,本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感染原因与结果分析

2.1 不同时段的器官组织病变动态分析

检测组织诊断主要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切片,再对感染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记录如下:14 d 雏鹅在经由口服与静脉滴注后,在首日即可在雏鹅消化道器官中发现病毒留存。

2.2 感染雏鹅的器官组织发生病毒抗原强度的动态变化

免疫器官:其中肝脾等组织于6 d 的抗原反应最大,而法氏囊与胸腺在5 d、7 d 时抗原强度达到峰值。

消化器官:肝脏等器官于4 d 时抗原浓度大于其他时段。腺胃与食管6 d、7 d 时免疫反应达到最大峰值。

肠道组织:十二指肠与空肠组织均在7 d 表现出较高的抗原强度表现,回肠与盲肠于6 d 与5 d时抗原强度达到峰值。

其他组织:心脏等其他组织于5 d 时抗原强度大于其他时段,肺脏、肾脏均于6 d 时抗原反应达到最大化。

3 结语

本次实验通过GPV 植株在雏鹅内的感染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了在雏鹅感染GPV 后,大部分的组织器官可发生血管内皮炎性组织变化,在其胞核内可检测出病毒抗原体,因此其感染可持续1 ~14 d。

在对主要器官进行抗原染色强度分析时,可发现抗原染色强度在7 d 时,空肠中的病毒抗体可大于其他器官组织。造成此项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分布扩散于全身各部位,而病毒的分布主要由于循环系统实现感染,病毒感染机体后主要对靶器官进行损害,当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组织器官后,可集中于肠道[2]。

在不同的检测结果中我们发现,14 d 雏鹅在经口服或者肌注后感染GPV,可在雏鹅的大多数组织器官中有所分布,其中分布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在5 ~6 d。对此我们有所推测,在雏鹅日龄的不断增加中,雏鹅的免疫能力随之提升,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病毒经机体进入各器官中后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分泌抗体最终形成病毒抑制。在相关研究中发现,雏鹅对于GPV 的感染,体液免疫具有较大的效果。

猜你喜欢

雏鹅细小时段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