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川煤业回风大巷围岩稳定性埋深效应研究

2020-04-18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巷轴力锚索

赵 雷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 野川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在我国,巷道支护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变得相对成熟,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相关学者提出了巷道支护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挤压加固拱理论、松动圈支护理论等,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涌现出来诸多支护形式,对矿井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3]。但是,随着煤层开采逐渐向深部转移,个别矿井开采煤层埋深已经超过了千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围岩支护遇到诸多困难,且众多理论并没有考虑煤层埋深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野川煤业有限公司3号煤层回风大巷为背景,通过运用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数值模拟确定了科学的支护形式,并分析了埋深效应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1 工程概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野川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矿井主采3号煤层,煤层埋深150~300 m,煤层厚度2.72~6.30 m,平均厚度5.0 m,含0~1层夹矸,结构简单。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3.78 m,抗压强度27.17 MPa,基本顶为细粒砂岩,平均厚度11.56 m,抗压强度53.33 MPa;直接底为泥岩,平均厚度1.2 m,抗压强度21.15 MPa。3号煤层回风大巷为矩形断面,尺寸为宽×高=4.3 m×4.0 m。

2 巷道支护方案的确定

根据我国采准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法[4-5],3号煤层回风大巷为Ⅳ类不稳定巷道,因此支护的基本形式采用 “锚杆+锚索+金属网+喷浆”。由于3号煤层没有伪顶,顶板支护主要起悬吊作用,因此顶板锚杆采用直径为20 mm、长度为2 400 mm的锚杆,排距2 000 mm,间距975 mm,边锚杆距巷帮200 mm,向巷帮侧倾斜20°;锚索采用直径为17.8 mm、长度6 200 mm的钢绞线,间距1 950 mm,排距2 000 mm。帮锚杆采用直径为20 mm、长度2 400 mm的锚杆,排距2 000 mm,间距900 mm,上部锚杆距顶板200 mm,并向上倾斜20°。巷道顶板及两帮铺设网孔为40 mm×40 mm的菱形金属网,巷道表面喷浆厚度120 mm。3号煤层回风大巷支护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3号煤层回风大巷支护设计(mm)

3 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根据野川煤业3号煤层回风大巷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回风大巷沿3号煤层顶板掘进,宽4.3 m,左右两侧各留设30 m煤柱,模拟工作面宽度30 m,推进长度为100 m,3号煤厚5.0 m,顶板53.8 m,底板12.2 m,则模型高度为71 m。建立的模型尺寸为164.3 m×30 m×71 m,如图2所示。模型网格划分为0.5 m×0.5 m,四周分别施加固定约束、位移边界,模型上部加载均布载荷。模拟分析埋深在150 m、200 m、250 m和300 m四种情况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

图2 数值模型简图

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2.1 巷道围岩破坏的埋深效应

图3为不同埋深条件下回风大巷围岩屈服破坏特征。从图3可以看出,埋深150 m时,顶板两顶角处破坏深度为1 m,其余部分破坏深度为0.5 m,两帮靠近两角位置破坏深度为1 m,其余部分破坏深度为0.5 m,底板破坏深度为1.5 m,锚索最大轴力200 kN,破坏呈对称分布;埋深200 m时,顶板破坏深度为1 m,两帮靠近两角位置破坏深度1 m,中部破坏深度0.5 m,底板中部破坏深度为2 m,其余部分破坏深度为1.5 m,锚索最大轴力为263.1 kN;埋深250 m时,顶板中部破坏深度为2 m,其余部分破坏深度为1.5 m,两帮两顶角破坏深度1.5 m,其余部分破坏深度为1 m,底板破坏深度为2 m,锚索最大轴力358.9 kN;埋深300 m时,顶板中部破坏深度为2 m,其余部分破坏深度为1.5 m,两帮两顶角破坏深度1.5 m,其余部分破坏深度为1 m,底板破坏深度为2 m,锚索最大轴力357.1 kN,破坏呈对称分布。由此得出,屈服破坏范围、锚索的最大轴力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支护设计中,针对不同埋深对锚杆长度、直径应适当增加,以控制巷道变形破坏。

图3 不同埋深条件下3号煤层回风大巷屈服破坏

3.2.2 巷道围岩应力的埋深效应

图4为回风大巷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垂直应力分布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巷道两帮垂直应力基本呈耳状对称分布,巷道两帮在距离巷道中心线5 m附近的煤体内形成应力峰值,并随距巷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垂直应力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峰值位置随埋深的增加,向两帮深部延伸。

图4 不同埋深条件下3号煤层回风大巷垂直应力分布曲线

图5为回风大巷在不同埋深条件下水平应力分布云图。由图5可知,巷道周围应力呈蝶状分布,其中顶底板水平应力大于两帮应力。顶板应力核出现在两顶角处,随着埋深增加顶板水平应力呈拱形逐渐向上扩散;底板应力核出现在底板中部位置,随着埋深增加,拱形向底板深处转移;两帮中部出现了应力集中,随埋深的增加,应力逐渐增大。因此,在巷道支护过程中,随着埋深的逐渐增加,要强化巷道支护锚杆强度,防止因巷道水平应力增加而造成锚杆出现损伤破坏,造成围岩变形量增加。

图5 不同埋深条件下3号煤层回风大巷水平应力分布云图

3.2.3 巷道围岩移近量的埋深效应

图6为不同埋深条件下,巷道围岩移近量的变化趋势。从图6可以看出,巷道顶底板、两帮移近量随埋深的增加逐渐增加,埋深150 m时顶底板移近量为24.06 mm,埋深300 m时增加到56.94 mm,增加了1.37倍;埋深150 m时两帮移近量为38.68 mm,埋深300时增加到81.78 mm,增加了1.11倍。

图6 不同埋深条件3号煤层回风大巷围岩移近量变形曲线

4 结 语

1) 随着埋深的增加,巷道围岩屈服破坏范围增加,锚索轴力增加。因此在巷道支护设计中要针对不同埋深适当增加锚杆长度和直径,以控制巷道变形破坏。

2) 随着埋深增加,巷道垂直应力向两帮深部延伸,且应力峰值在增加。巷道水平应力随埋深增加在顶底板深处扩散,两帮应力值在增加。因此,在巷道支护过程中,随着埋深的逐渐增加,要强化巷道支护锚杆强度,防止因巷道水平应力增加而造成锚杆出现损伤破坏,造成围岩变形量增加。

3) 随埋深增加,巷道围岩移近量逐渐增大,在埋深300 m时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比埋深150 m时增加了1.37倍,两帮移近量增加了1.11倍。

猜你喜欢

大巷轴力锚索
钢板桩内支撑预加轴力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工作面跨大巷连续开采大巷层位优化技术研究
浅谈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矿井大巷布置方式
基坑钢支撑轴力监测的优化及实践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设计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