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一带一区”背景下广东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4-18钟嘉毅
钟嘉毅
(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广东 广州 510850)
食用菌在广东消费需求旺盛,粤北地区大多属于高寒山区地带,气候温和多湿,森林覆盖率高,是广东省食用菌的主要生产区[1]。广州、深圳作为广东省的核心城市,是省内食用菌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和集散地[2]。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粤北食用菌产地有望与其他区域建立起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通过优势互补与分工合作联合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广东食用菌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 “一核一带一区”倡议的提出
“一核一带一区”作为广东区域发展新倡议,“一核”即珠三角地区,是引领广东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引擎;“一带”即沿海经济带,范围涵盖珠三角沿海和东西两翼各7个城市;“一区”指的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粤北五市共同构成全省重要生态屏障[3]。“一核一带一区”倡议的总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倡议的提出,为广东省强化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对口帮扶,产业共建,走协同发展道路带来了重大机遇。粤北是生态发展区,在食用菌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科研实力雄厚,能够为广东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广东省是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能够为食用菌产业开拓全球市场抢占先机。
表1“一核一带一区”倡议的总体情况Tab.1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one core,one belt and one area” strategy
2 广东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食用菌栽培分散导致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粤北地区是广东省食用菌的主产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公共交通不便捷,导致食用菌生产过于分散,经营管理上以各自为战为主,呈现出碎片化、单一化、低附加值化的趋势,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此外,粤北虽具有食用菌生产的良好条件,但在政策上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划,细节上缺乏引导,不利于食用菌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4]。
2.2 生产技术滞后同时专业人才缺乏
食用菌生产门槛较低,看似技术简单,实则不然,仅是环境控制问题就需要相当的栽培经验和技术。广东省食用菌栽培技术仍以自然气候条件下的传统作坊式生产为主,季节特征明显,生产效率不高。同时,粤北地区食用菌相关科研经费有限,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素质良莠不齐[5]。
2.3 产能相对过剩加上品牌意识缺乏
随着近年食用菌栽培的兴起,工厂化生产导致产能急速扩大,市场日趋饱和。但是从食用菌的供给结构来看,一方面,食用菌主产品种固定,金针菇、香菇、双孢菇等传统产品占比较大,产能过剩明显;另一方面,虫草、鸡腿菇、白灵菇等珍稀菇类占比偏低,产能又相对不足。同时,不少商家经营理念落后,自主品牌意识淡薄,为获取一时的利益,干脆直接用别的名称来模仿市场上公认的优良品种,同种异名、异种同名等虚假包装现象在菌种市场上层出不穷,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运行机制[6]。
3 “一核一带一区”倡议对广东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核一带一区”倡议旨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广东食用菌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协调发展要求“核”“带”“区”彼此配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树立上下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实现“1+1+1>3”的效果。
3.1 珠三角是广东食用菌产品研发的核心区域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创新氛围活跃,是引领广东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广州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众多,是华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深圳是南中国金融中心,广东省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已建立起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在广深“双核”之间有一条创新经济带,即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能够串联起珠三角城市群内的创新要素,并进一步延伸与香港对接形成创新轴,具有极强的吸附和辐射带动作用,是广东食用菌产品研发的重要空间载体。广州市高校科学研究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能够为菌产品研发提供大量科研人员,为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2 沿海经济带是广东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一核一带一区”倡议的构想,沿海经济带将成为新时代广东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粤东西两翼沿海城市众多,拥有许多天然优良港口,地理条件优越。粤东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粤西融入北部湾经济区,通过便捷通达的城际交通网络纵向拓展省内经济腹地,形成“山海呼应”的经济发展格局。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为广东食用菌产业对外连通东盟、南亚、西亚、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开拓全球市场,盘活过剩产能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表2 广州市高校科学研究情况一览表Tab.2 Lis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3.3 北部生态区是广东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粤北地区作为广东食用菌产业的主要生产地,未来将朝生态保护、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等方向打造生态特别保护区,这也为广东发展食用菌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北部生态发展区将大力引进珠三角食用菌文创产业、特色农业等项目在粤北落地,积极对接沿海地区食用菌产销体系,确保广东食用菌产业在生态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7]。
4 “一核一带一区”背景下广东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广东食用菌产业要以“区域一体化”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珠三角产品研发—粤北产品生产—全球产品消费”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体系,将食用菌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制度环境建设统一起来,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4.1 提升食用菌产品研发的基础
珠三角经济发达,有非常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但是,相较于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通信工程等研究领域来说,广东省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投入的经费还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研发投入与高校、企业的需求不匹配,严重制约了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因此,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研发相关投入,提高对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透过“减税降费”等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食用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向市场转移,实现其商业价值。
4.2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食用菌生产向粤北生态区集中
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粤北地区山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具有食用菌生产的天然优势。广东食用菌产业要利用好粤北生态发展区建设的契机,加快推动食用菌生产向粤北生态区集中,形成粤北食用菌生产集群,扭转过去生产过度分散、生产素质良莠不齐的困境,努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粤北生态扶贫的典型产业。
4.3 抓住机遇营造良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环境
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是典型的以海洋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的省份。目前,沿海经济带集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于一身,政策叠加优势之下,有利于在更高水平打造内外联通、陆海交汇的对外开放倡议枢纽。广东食用菌企业需要更具国际化视野,借助沿海经济带建设红利,努力推动产品和产业同时“走出去”,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广东省也要做好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监管,高标准对接国际通用规则和制度规范,为食用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