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的英雄塑造及原因分析
2020-04-17李权
摘 要:《伊利亚特》塑造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英雄形象,歌颂了古希腊民族的英雄主义以及拼搏奋斗的精神。伊利亚特》所塑造的英雄是高扬人的主体性和人的价值的英雄,表达了希腊人对“自我”及人性表示欣悦与肯定。
关键词:《伊利亚特》;英雄;古希腊
古希腊《荷马史诗》是西方古典史诗的代表,被古希腊人视为民族的骄傲,是人类文明的奇迹。《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以神话的形式,讲述了希腊联军同富庶的特洛伊間那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天上的众神纡尊降贵,与地上的英雄们一起亲身经历了战争的宏大与惨烈。
在盲诗人荷马之前,希腊半岛已流传着自迈锡尼文明以来数世纪的神仙故事与英雄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荷马编纂修订了《荷马史诗》,其中的《伊利亚特》描绘了大约公元前10世纪左右的“特洛伊战争”,在这场耗时十年的大战中,天上众神各自站队,帮助他们喜爱的凡间英雄,完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举。史诗结合史实,借助神话外壳,塑造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英雄形象,歌颂了古希腊民族的英雄主义以及拼搏奋斗的精神。
在《伊利亚特》之中,荷马多描写交战双方一枪一刀惨烈的屠戮过程,显得没有节制和缺乏理性。古希腊人崇力尚武、嗜血好战,荷马通过比喻、夸张以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将士们嗜血好战的精神描摹得酣畅淋漓。当我们读毕这部史掩卷回想,那野蛮、血腥、残暴的场景依然可以在脑海中浮现。荷马把那战场比作酷热的火焰,将交战双方描写为簇拥般的厮杀,在《伊利亚特》中这样混战拼杀的场面触目皆是。比如:“其实,嗜战的墨格斯赶来,在墨格斯身边站定,从一个不为觉察的角度出手,从后面投击,枪头插入多洛普斯的肩背,往里狠咬,挟着狂烈,受者转摇身子,猝然倒下,头脸朝地。”,“然而枪杆不曾崩断,阿喀琉斯却已赶到,就近剑夺他的性命,捅开肚子,脐眼的旁边,和盘捣出腹肠,满地涂浇,此人张嘴喘出魂息,黑雾将他的双眼蒙罩。阿喀琉斯跃去踩住心口,剥卸他的盔甲,得意洋洋地傲临炫耀。”这样的场面在文章中比比皆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伊利亚特》的战争场面描写如实地反映了人类战争的“童年”时代,反映了部落氏族之间战争的最真实场景,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尚武”的英雄史观的追求,这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最真实的展现。
古希腊和中国在文化观念、精神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对英雄的塑造模式上也有不同。《荷马史诗》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英雄史诗,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主要描述对象是英雄的业绩。《伊利亚特》所塑造的英雄是高扬人的主体性和人的价值的英雄。在荷马史诗里,英雄们的自由意志得以充分发挥。首先,作者始终把英雄放在一种与命运抗争的位置上。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去与神主宰的一切、与命运安排的一切拼搏。甚至明知自己的命运被安排,英雄们也要一刀一枪,凭借自己的力量拼争得到,哪怕被“神谕”告示自己将死,也决不后退。阿喀琉斯尽管知道自己有两种命运:一是碌碌无为终老,二是战死强场。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宁可战死,也不去苟活,荣誉高于一切。其次,特洛伊战争不涉及正义是非的判断。古希腊文化下的价值取向允许人们发动战争去劫掠财富,而且这种抢夺财富的行为不受道德伦理的约束。如此一来,作者笔下的英雄并非完美,他们杀人无数、尚武好战,但人们并不用伦理道德标准来评判他们。他们的行为无论对错,只要他们英勇果敢,都仍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伊利亚特》对英雄的塑造表现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希腊人汪洋恣肆地对“自我”及人性表示欣悦与肯定。希腊各城邦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城邦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不存在隶属的关系。各城邦因经济、政治或军事的需要结成暂时的联盟关系,一般情况下各成员之间都保持一一平等的地位,所以,这实际上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契约关系,是古希腊社会最根本、最基础的政治关系。而此种社会契约关系仅仅是一种约定,如果作为上层建筑基础的私有财产受到任何的侵犯,这种社会契约关系便迅速崩塌瓦解,到最后只能用惨绝人衰的战争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古希腊社会战争不受社会道德伦理限制的原因,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伊利亚特》之中战争诗所映射出来的战争是一种不受节制的,嗜杀成性的审美观照。由于政治意识的差异,西方“崇力尚武”,东方“崇义尚智”,这也就很自然的决定了两方对英雄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荷马笔下的英雄嗜血而勇武。
《伊利亚特》也有着明显的古希腊多神教的特点。古希腊宗教以多神教为特征,这对古希腊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从本质上看多神教属于自然宗教。它是在早期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低,对自然现象和自身认识不透彻的条件下形成的。古希腊人用人格化的方式来同化某种神秘的、异己的自然力。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创造出许多神。希腊文化产生于以多神主义为核心的宗教,宗教创造出自由思想并且成为希腊文化的核心。在多神教的信仰下,希腊人的心灵保持着绝对的自由。从《伊利亚特》中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人对待天神的不同态度,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尔等英雄对天神的态度是度诚、尊敬的,但是诗人荷马对天神的评价却没多少宗教情感。他把天神的道德伦理缺陷义无反顾地描述出来。因为古希腊的文学创作者是理性的,是绝不会沉浸在宗教情感之中的。荷马的思想无拘无束,是非常自由的,这种思想实际是对西方民族精神的反映。同时这种自由思想融入在神话之中,对古希腊文化的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中梅译,(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
[2]张艳.论古希腊宗教与文化精神[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1):3-7.
作者简介:
李权(198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中国语言文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