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深抓实抓优抓活
2020-04-17柯俊
柯俊
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补短板”专项行动,确保村级组织有人干事、有资金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强化基层保障。明确每个村不得少于3名定额补贴干部,增加财政投入5000余万元,将村副职定补干部最低年报酬从1.2万元提高到2.4万元以上。选派1876 名第一书记和9000 余名機关干部下沉一线,指导帮助村党组织脱贫攻坚。着力培育后备力量。建立“三定四个一”(定向培养、定标培养、定责培养,开展1次专题培训、组织跟班学习1个月、主持召开1次群众会、联系10户贫困户)工作机制,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917名,储备“两委”后备干部5527名。加大农村党员发展力度,729个贫困村共发展党员631名,培养2749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着力发展集体经济。出台《恩施州关于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州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引导扶持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423个“空壳村”全部破零。
抓提升、强能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提升党组织领导力。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大力弘扬老英雄张富清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奉献精神,王光国新时代“愚公精神”等,教育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激励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提升班子战斗力。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做实换届“后半篇”文章,调整不胜任、不适宜村党组织书记176 名,推行“两委”成员县级联审,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纪检、组织、综治等委员职责,全员轮训1.2 万名村“两委”成员,村干部队伍履职能力明显增强。提升骨干队伍引领力。实施党员创业致富计划,引导7.7 万名农村党员和1.6 万名乡土人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有力推动了全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促均衡、强质效。强化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不断完善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州城主城区3 个街道组建14 个社区“大党委”、52 个小区党支部、310 个网格党小组,吸纳200 余家辖区单位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州直机关党的建设的工作措施》,严防机关党建“灯下黑”,对14 家州直单位党组开展基层党建专项巡察,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再上台阶。持续推进“两新”党建扩面提质。成立全州民办医院党委和土家女儿城商圈党委,选派1183 名“两新”党建工作指导员,有效推动“两新”领域党建工作再扩面、再提质、再增效。
2020年,将围绕“抓深农村、抓实城市、抓优机关、抓活‘两新”基层党建目标,持续固底板、补短板、强弱项,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全功能锻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资源优势和党建活力转化为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强大动力,为恩施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