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胃疼没想到是胃“跑”进胸腔
2020-04-17
40多岁的许先生身高1.7米、体重85公斤,因为从事服装生意,吃喝应酬少不了,吃撑误餐也是常有的事。在冬季,麻辣火锅是他和朋友们的最爱,每周都要吃上两三顿。
5年前,许先生发现自己偶尔有反酸症状,以为只是小毛病,便自己到药店买胃药吃。一开始,反酸症状明显减轻,但慢慢地药效越来越差。去年下半年,症状变得更频繁,几乎每次饭后胃里就反酸,不时干呕,还有上腹胀痛表现。
消化内科医生接诊后,怀疑并非普通胃病,建议他做进一步检查。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许先生为食管裂孔疝:他的食管裂孔撕开了一个直径4厘米的缺口,致使部分胃轻而易举地从缺损处游走到了胸腔。
医生为许先生实施了微创手术,植入特殊材料补片修补好食管裂孔疝并进行胃底折叠手术,重建防止胃酸反流的屏障。
据介绍,人的胸腔和腹腔之间由一层扁平肌肉分隔,叫膈肌。膈肌上有一个裂孔叫食管裂孔,食管穿过膈肌上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与胃相连。正常情况下,食管裂孔刚好可容纳食管通过。但当腹腔内压力大于胸腔,造成食管裂孔过大,压力差会将胃的一小部分“吸入”胸腔内,称为食管裂孔疝。
很多时候,患者不知道自己有食管裂孔疝,有些病人起初症状不明显。食管裂孔疝最常见的是造成胃食管反流,也就是本来存在于胃内的胃酸,因为食管裂孔疝的影响,倒流进入食管,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胸骨后烧灼感、胸骨后闷痛、不能平卧睡觉等。胃食管反流除了食管裂孔疝,还有焦虑等精神因素及饮食因素,比如吃得多或者吃得晚,胃没有来得及排空、胃扩张、胃内压力增高,使防止反流阀门的食管下端括约肌一过性松弛。
食管裂孔疝,除了先天存在,还有后天因素,或可称得上是一种富贵病,在肉食过多的人群中高发。这与肉食人群肥胖比例升高、腹内压力增大有关系。此外,老年人群也是罹患食管裂孔疝的高危群体。随着年纪增大,老年人自身的肌肉、韧带等支撑结构逐渐退化、變得薄弱,食管裂孔周围的结构也一样在退变,加上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一些引起腹内压力升高的因素,容易导致食管裂孔扩大,进而发生裂孔疝。
对于反流症状轻微的食管裂孔疝,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及服药,例如减少脂肪摄入,避免大块食物,少食用刺激胃酸分泌和反流的食物,如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巧克力、辛辣食物及减轻体重等;此外,避免在生活中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像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等。药物方面,可服用制酸剂及服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一定程度改善症状。
如果把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比喻成门松了,那么食管裂孔疝就是门框都坏了,吃药只不过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让反流物里面少含酸,并没改变门框坏了松了的问题。因此反流症状严重的可考虑手术,即修补食管裂孔及胃底折叠手术。(摘自《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