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下创新内涵的策略

2020-04-17刘铭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9期

刘铭恩

【摘要】结合教育部文件中的明确指示,新华街第九小学学校的办校理念“创启慧,心生长”和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致力于达成我校的育人目标:“培养怀善爱、强身心、活思维、勤动手的美好生活创造者”。对传统劳动教育的理念、场所、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丰富,鼓励学生在劳动中成长,探索创新价值的内涵。

【关键词】学校劳动教育;班级劳动教育;创新内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应该持续贯彻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发现大部分学生一定程度上对基础性劳动出现了空白点,显示出劳动的缺失。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往往存在着五谷不分的尴尬现象。创新不是革新,而是在原有的价值观下进行形式的创造,跟进党中央的脚步,着实重视劳动教育,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结合本班特点创造性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设置出符合“寓教于乐”的劳动模式,以下将对学校劳动教育下的创新内涵进行探寻。

一、理念之新

(一)大趋势下的理念

2019年 3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人学生成长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明确指明小学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仍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的冲突阶段。在两个前提下结合本校的育人目标,切实让每个学生能够在田地中亲身感受开荒、撒种、施肥的工作,利用在校的时光中弥补学生对耕地作物认识的缺失,与中国古代的“私学”和国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相联系,让学生在这小小的一方土中,能够用鼻子呼吸泥土的沉淀、植物的清香;用手去触摸到阳光下不同事物的震撼;用心去感受不同颜色植物给内心带来的感受。清楚地记得第一天的情景,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组成好菜园小分队,一队负责种子;二队负责施肥;三队负责浇水;四队和五队负责开垦土地;六队则是进行种植。秉持着家校合作的原则,并邀请了家委来进行指导,现场培训效果很好,同学们都专心致志地听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四、五小队看黄阿姨第一步用双手握住锄头,第二步用全身的力气向菜地里掘土,动作不断重复,大家的小眼睛里充满着好奇,都跃跃欲试。影响最深刻要说的是班上的一名女学生小希吧,据平时的观察了解,她在家中和班上都比较娇气,爸爸妈妈不舍得让她干重活、累活,就连洗碗,晾衣服这些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今天的她让我很意外,一开始她自己一个人孤独坐在角落也不去帮忙,自己一个人在生闷气,对谁都不搭理,与此同时班上有一名学生刚好退摔伤了刚回到学校,医生建议坐在一旁休息,小希竟顾不得自己生气,就和她聊天,为了安慰这名受伤的同学,她拉着她的小手一同到菜地,搬来一张菜园小凳子,问我拿了一些菜种,轻轻地把种菜种放到受伤女孩的手中说:“你一定很想参与吧,我来锄地,你来播种好吗?”阳光照在学生们的头上、衣服上和一片欢声笑语中。

(二)小趋势下的推广

如何在班级中推广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學家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认为在进行新活动之前,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结合教育家的观点和学校正在推广的“正面管教”,利用两节班会课的时间,老师对关键问题的提问,学生思维风暴和爆米花式的回答,直到最后由每个学生进行总结和感悟的分享,知道了在学校菜地可以种植的农作物、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交往中的礼仪三个方面,往往从学生的口中说出的话更能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大教育的效果。在正面管教中,有一个环节让我影响深刻,也感受到了他们在这次菜园推广中对劳动的热情。当时我问了一个问题:“菜园里面可以种什么?”采取的是“爆米花式”的方法,小曹说椰菜,小锡说生菜,小明说茄子,后面一个学生说向日葵,接着后面有个学生反驳道:“向日葵是花,但是它的种子是瓜子,但是我最喜欢吃了。”于是,大家都忍俊不禁。学生们有的说了七彩花、玫瑰、番薯、通菜,最后又在考虑天气、种植方法、种植环境的探寻下,慢慢大家再统一意见——种植油麦菜和生菜。在这一次的班会中,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一个好的方案,加上思维的碰撞该是开出美妙的思维火花。

二、场所之新

(一)学校的菜园子

新华街第九小学建校于2018年,作为在花都区教育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应该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主阵地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教育局对新时期学生劳动教育的先进理念,我校推出了关于劳动校本课程,切切实实地做到从“构想”到“落地”的过程,同时也和我校的校训不谋而合“创启慧,心生长”,(下转第20版)                           (上接第19版)培养勤动手的美好生活创造者。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居多,所以说在这寸土寸金的城市地区,学校能专门为师生开辟出一块一块菜园,可真的是“场所之新”。我们有资源和硬件,除了学生的日常家务劳动,能在校园中也进行劳动教育,这也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进行劳动技能的提高。

(二)班级环境的利用

学校在大环境中为师生创造的适合劳动的场所,对于班级中的小环境也可以进行创新利用。对于一个家或者是其他场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收纳。班级中的柜子有许多,在课室的后面就整齐分布着四个大柜子,值日用品柜和门口的餐盒柜,班级中的虽人数多,但学校也师生创造了人均宽大的场所,这样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劳动教育契机。就像是以前古代的分封制一样或者是现在的省级单位划分,如何对物品进行归类,落实到个人劳动任务的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模式之新

(一)拍摄形式

除了平时学生犯错、老师一大段的说教,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呢?学校是通过小菜园的建设,而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成立了我们二(1)班特有的“小剧场”。起因是那天午饭后,我打开了教室背后的柜子,心中暗道:“这是鬼子进村了吧,也太乱了!”当天就负责找了值日生过来严肃地谈话:“小丽,老师觉得今天后面的文艺柜好像有点生气了,你能帮我去看看吗?”于是,她就蹦蹦跳跳地去教室了,回来的时候耷拉着脑袋,声音微微地说:“对不起老师,我刚刚吃完中午饭就想着去玩了,忘记整理文艺柜,我下次不会了。”事情再过了一周后,小丽还是忘了,我又提醒了一次。于是,我就反思,一味地说教或者是提醒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我希望的班级劳动是人人参与而不是强迫性或者说是一种惩罚。如何结合生活中的教育瞬间,是否可以利用现今的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教师如果可以适当减少说教,通过小演员的演出来贯彻学生的劳动教育,这又将是一件多么值得推广和期待的事。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便决定采用小视频进行创作。一来可以节省时间,二来班级参与的人数可以多岗位,三来根据班上的调查所示,很多学生周末也有看小视频的习惯,选对方法是第一步,而这次的主角我邀请了小丽,同时邀请了几名群众演员,参与到拍摄当中,通过班上学生作为演员亲自参与来进行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的故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最后参与拍摄的学生自身不仅做好了,而且成为了同学们的榜样,其他学生观看小剧场之后,我们班的文艺柜没有再出现过凌乱的现象,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了一把衡量卫生的尺子,也正好印证了那句话:“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要学会做一名聪明的“懒老师”。

(二)拍摄过程

劳动不应该只是小部分得到提升,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手机是一个工具,关键是如何被人们利用,可以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本次劳动教育的视频制作的创新之处就是巧妙利用了快剪辑手机软件。有时候碎片化的时间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在利用课后或者午饭过后的空闲时间,以在班上分为6个小分队,划分任务,分为前期拍摄,中期排练,后期剪辑。一个故事的诞生需要好的编辑,考虑到低年段学生的识字特点,在班级后门悬挂着一个创意信箱,根据学生们的投稿的片段,我再对其进行整合,最终选定后在班级的大屏幕展出并让同学大声念出来,当有学生的剧情能被排成小视频,这对他们来说也可以增强自信心,明确只有“执行”才有“成果”。中期排练大概需要3-6名学生参与,出场时长基本均等,到最后的后期剪辑就是见证视频诞生的时刻了,层层都有学生的参与,正好以创新融入学校劳动教育。

四、结语

总的来说,学校劳动教育创新的用意,在平时值日任务中,把“劳动”的根缓缓地扶正,向着阳光的方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劳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就感和荣誉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使命感,崇尚劳动的精神,最终提高坚持的韧性和执行能力。

[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ZXDY02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9-03-08)[2019-05-20].www.moe.gov.cn/s78/A06_gggs/A06_sjhj/201903/t20190319_374131.html.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赖慧玲.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