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浅谈
2020-04-17郑永良
郑永良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选自《陶庵梦忆》。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文章那样引人注意,却也占有一席之地的。它宛如开放在深山石隙的一丛幽兰,虽无灼约之艳,却是疏花散蕊,迎风吐馨,独具清高拔俗之风韵,读后让人赏心悦目。
教学这类散文式小品文,我们欣赏作者的精彩文笔和独具匠心的技巧的同时,如果能做到接近作者,了解作者当时生活和社会环境,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了解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关注作者的成功背后的失败,略进行一些评判,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对学生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读懂作者寓于作品中的情感是大有裨益的。
如何教学《湖心亭看雪》?笔者认为,教学这篇小品文,應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作者情感的分析这两方面,下面谈谈《湖心亭看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解决字词,指导朗读,理清文意
笔者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时的思路是在第一课时完成:1.让学生在预习基础上解决字词,初步了解作者张岱;2.让学生初读课文,老师纠正字音,指导朗读,读好节奏;3.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再分组进行朗读;4.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5.落实重点实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6.初步把握文意,指导背诵,口译短文。
二、感受文章洁雅优美的意境,体会文章描写雪景的技巧和在文章中流露的情感
问题提出:1.文章描写雪的句子多不多?让学生体会描雪语句不多:“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只是寥寥几笔,没有从正面写雪。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理解侧面描写和白描手法)2.文章短小精悍,整体给你什么感受?提升学生审美能力。3.感受绘景特色,体会文中展示的水墨画般的画面:清新淡雅,深杳朦胧,别有意趣。
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背诵课文。然后展示目标。在教学思路上做到,1.抓住“独”字感受作者情感。指导学生抓关键语句领悟文章立意,更深体会作者在文中的寄予的情怀。如,“人鸟声俱绝”(雪大,夜晚看雪,避开热闹的白天)“独往湖心亭看雪”(独,显出作者独来独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写出金陵小童的惊奇,凸显金陵人和作者实乃相知相惜的知音),“强饮三大白而别”(写出作者遇知音的欣喜,尽情喝酒的畅快),“更有痴似相公者”(不直写作者情趣,通过仆人话语,透露作者隐于文中的心迹)。2.分析语句,指导学生品读,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师生共议,引导体会作者:独立独行,不流于俗,孤芳自赏,追求文人雅士的清高,消极避世等方面上来。小结作出肯定。3.再让学生举手谈谈预习时所了解认识的张岱。
教师补充小结:张岱出身富家,年轻时追求风雅,性情略显浪荡,有花花公子之气,并未积极入世为仕,清朝取代明朝以后,张岱作为明代遗民,也不出仕,以此表达自己对明朝的忠贞,从这点上看,他还是有点所谓“雅士”的清高和略显迂腐的愚忠。同学们如何理解张岱?张岱后来过着相当于隐者的生活,著书颇多,成就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他晚年生活潦倒不堪,又令人嘘嘘。同学们,假如你是当年的张岱,你如何正确理解张岱?张岱富家出身,有纨绔子弟的劣迹,自恃高洁的孤芳自赏,晚年穷困潦倒,可悲可叹。同学们正值风华正茂,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希望学生读书明理)
应肯定张岱的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也应清楚理会张岱文人清高的性格,这种性格注定他晚年生活的漂泊。张岱虽有满腹经纶,却几乎不接触亲近普通百姓。他不随俗流,远离喧闹,消极避世,鄙视普通人民,近乎于愚忠,他为明之遗民不出清仕,注定他人生的不幸,穷困和孤寂。让学生讨论以上这些,从文本思想角度理解作者情感跟我们现实生活的境遇相结合,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向往积极人生,勇于自我追求,主动构建智慧人生。
三、作者张岱“痴”情山水,“独”来独往,在文中也写得巧妙
他不是正面去写,只是通过夜里看雪,仆人与童子的话语,作者强饮之状,让读者从侧面感受到作者痴情山水,消极避世,孤傲自赏的性情。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引发对同类文章的思考领悟
拿《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和《湖心亭看雪》两文比照,体会它们写景状物的异同,感受二者创设的意境。《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被贬落寞,在百般愁绪中不能入眠,约好友夜游承天寺,文章描绘承天寺月下清淡的倒影,素雅清俊,空灵传神,妙不可言,映衬作者远谪在外、忧愤难排,却不乏豁达的心境,和《湖心亭看雪》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审美情致上的愉悦。另外,柳宗元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孤独寂寞、被排挤的悲愤情绪跃然纸上,与《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情境相通,意境优美,皆可谓古诗文中的经典之作,请学生课后诵读品味。
文能传世,千载不衰。离不开寄寓于诗文中的真挚情感,离不开那清远雅致,独具幽香的意境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便是经典诗文影响千载,万世传诵而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