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产学研融合”策略研究

2020-04-17李春旺王浩宇马晓钧田培哲

高教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策略

李春旺 王浩宇 马晓钧 田培哲

摘  要: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未来合格的应用工程师,文章针对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的內涵,厘清了“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创建产学研融合的特色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嵌入机制和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的方法策略,实现了产业资源和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的天然而高效的转化。通过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对提高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策略;工程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065-03

Abstract: The basic task of engineering-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train qualified application engineers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aims to elucidat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education mode by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Moreover, the natural and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resourc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into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education mode, the curriculum embedding mechanism and the methodological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the learning research community. Through the great practices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school,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strateg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WCY)》,我国“研发人员总数”排名第1位,但“合格工程师可获得程度”排名58位,两相对照反映出我国工程教育在结构和质量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1-3]。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未来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合格工程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列出的12条毕业要求,从工程知识与技术、工程与社会、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个人发展等方面描述了合格工程师特征[4]。产学研融合育人是专业达成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形成的过程中, 从专业层面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产、学、研三者是什么关系?二是如何与领先企业集群建立持续、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三是如何将产业资源和科研资源高效的转化为教育资源?

二、“产学研融合育人”的内涵

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即“产”是指产业界和企业,“学”是指高校,“研”是指科研机构。站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视角,本文所阐述的“产学研融合育人”是指通过将产业需求与资源、人才培养方式与过程、科技开发与服务融合设计以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其中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处于主体地位,产业界既是人才的需求方也是相关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在“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中,“产”、“学”、“研”三者不可分割,是互为支撑的互动关系。

单从产教融合实践的角度看,产业界的动力来自于技术创新和追求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学校的动力来自于培养技术人才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区域经济发展则是双方合作的巨大推动力[5]。可见,高校针对产业界需求和发展的科技开发与服务能力是与领先企业集群建立持续、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产业界深度介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对毕业生质量做出评价。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产业界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前所未有的高涨,科教融合成为高校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国内外一直存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的争论,在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学家洪堡就第一次确立了科研与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曲霞,宋小舟等专家从操作层面将科教融合划分为四个层面: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强调二者并重,互为促进;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课程内容更新与研究方法训练;在教学方法上,支持研究性教学与本科生科研;在培养目标上,关注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这四个层面由表及里,越来越深入地触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6]。

三、“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总体框架设计

为构建具有“产学研融合”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和应用需求导向的开放性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为载体,将培养目标、产业资源、专业社群、课程开发和学习策略系统化设计,打通它们之间的壁垒,构建产学研新型学习研究共同体。总体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二)创建产学研融合的特色实践教学平台

按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要求,引入領军企业共建实践平台,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汇聚各类行业资源(资金、技术需求、技术资源、项目资源、市场资源和技术团队等),并将其高效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重点支持开放性研究性课程实验、科研项目转化课程教学案例、科技开发服务、学生科技活动和学生科技社群项目等,,实现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与行业资源的开放融合与共同发展。

(三)采用课程嵌入机制,解决行业资源、项目与课程之间的高效转化问题

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体系,融合行业注入资源特征,以嵌入课程建设任务的方式,实现将其持续高效转化为课程资源。重点包括:开发探究性课程实验项目;经典科研案例转化课程案例;构建课程拓展实施的学习策略,支持学生通过专业社群、科技活动、社会服务,开展基于合作的个性化学习与创新实践。

(四)采用学习研究共同体模式,解决项目、团队、课程实施之间的融合问题

如图2,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持续改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项目为载体的个性化创新实践训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学习性投入,培养工程素质、创新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体系,通过共同任务、兴趣和价值构建4类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包括:兴趣导向的学生专业社群、隶属课程的探究性实验团队、项目导向的科技创新团队和任务导向的学科竞赛团队。导师团队与学生团队以共同的任务、兴趣和价值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进行有效的创新实践学习。

四、“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一)“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的实践

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的实践为例做说明。如表1,专业对传统教学实验室进行重构,与北京住宅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注入了大量产业资源,形成了与产业开放融合的实践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HVAC-新风社群等4个专业社群,嵌入了《建筑环境学》等7门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和持续改进,凸显了“产学研融合”特征。

(二)实施效果

1. “产学研用融合”的特色实践教学平台的产业影响力持续增强

到2018年,针对4个特色专业实验室的共建企业已发展到7家,挂牌5家,包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M研究所、北京市住宅设计研究院等行业领军企业,3年签署的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其中企业委托课题占60%,同时企业还投入了大量设备、市场、技术、团队、实习就业基地等资源,支持人才培养过程,随着平台的技术攻关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被产业界认可,影响力持续增强。

2. 融合行业资源特征的课程嵌入机制,产生显著效果

《建筑环境学》课程开发了针对建筑场景的探索性实验项目,包括选题、设计方案、测试实验、数据分析和答辩展示。隶属课程的探究性实验团队覆盖100%的学生,学生团队的成果水平令人惊讶,特别是展示出很高的专业自信。个性化阶段的AIR新风社群活动入选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收到社区感谢信,并被北京电视台报道。团队依托活动撰写的《回迁房小区空气质量分析》论文在全国暖通空调学术年会发表。这不仅拓展了课程实施的时间、空间和内容,还将专业核心价值融入了课程体系。

BIM系列进阶实战型课程,通过校企互动,形成了房屋构造-建筑设备制图——BIM课程——企业委托项目(校内)——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进阶式实战型教学模式。BIM社群团队的学生实现了校内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被设计单位提前预定。同时开展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融合的课程改革。

3. 学生科技活动数量和质量持续提高

学生科技立项从2016年的5项,2017年7项到2018年12项(其中国家级2项、市级3项、校级7项),逐年提高。2018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中国制冷空调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2018年京津冀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北京市勘察设计协会主办),3个参赛小组全部获得一等奖,引起行业震动。

五、结论

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是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重要途径,本文的模式构建的策略方法有利于打通产业需求与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和科技开发服务之间的壁垒,形成相互支撑和良性互动。在开放融合的环境下,实现了产业资源和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的天然而高效的转化,从而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达成产业界雇主的满意。

参考文献:

[1]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6-2001).

[2]ABET Governance Documents, http://www.abet.org.

[3]Engineering Technician Standard, http://www.engc.org.uk.

[4]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与使用指南(2018)[Z].

[5]高飞,姚志刚.产教融合的动力与互动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6):41-45.

[6]曲霞,宋小舟.高校教学名师的科教融合理念与实践——基于教学名师与普通教师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6):97-104.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