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2020-04-17贾鸿笔

农业与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欠发达地区

摘 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如果说发达地区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值得关注的话,那么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三产融合的发展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值得研究和探讨。这不仅对欠发达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从全局上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这是一项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结合调研的第一手材料,基于市场“需求—供给”层面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产业融合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内在机理,从食品满足参与主体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评估其价值,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并以破解现实中重庆市长寿区出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附加值不高、产业融合层次低、以生产为导向、参与主体利益联结不深的问题。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食品多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54

收稿日期:2019-08-21

基金项目:西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长寿)模式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2000746)

作者简介:贾鸿笔(1989-),女,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双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

其实,早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现已成为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产业融合,关键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学界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多为现象层面的描述总结,而缺少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

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融合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内在机理的核心在于理清农业的多功能性的内涵及其类型。国内外学者基于经济学或者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来定义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经合组织(OECD)[2]、朱启荣等[3]、吕耀等[4]从福利经济学切入,欧盟(EU)、谷中原[5]从新制度经济学入手,荷兰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计划(DTO)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背景出发。对农业多种功能类型认识的具体性、深入性和侧重点不同,学者们提出了2~8种不同类别的农业多种功能,类别划分多以简单罗列描述,特征不清晰,沒有考虑农业多功能性的原因和影响,缺少理论分析和研究框架[7]。

本文从食品满足参与主体的不同需求,基于马斯洛层次理论,构建食品的多功能价值研究框架,进而从“需求—供给”层面来梳理产业融合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内在机理。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通过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来化解由于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内在机理认识不准确、不深透而导致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2 食品的多功能价值

选取食品为农业的一个切片,从满足参与主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评估食品多种功能的原因和影响,构建食品的多功能价值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第150条定义食品为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本文从广义“食品”的角度来做探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的需求出发探索人类行为动机和发展规律,于1943年提出了人类5个层次的需求[6],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建立在低层级需求的满足之上,人类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成为激励人发展的驱动力。

以广义食品满足参与主体——农民(包括传统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成员)、工人、农业企业主、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从“需求—供给”的角度,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炼出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呈梯形排列的食品的多功能价值分别为生物功能、安全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

2.1 食品的生物功能

人的生理需求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食品为人体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的供应之源和生存之本,食品的生物功能为开发食品的其它功能奠定了基础。

2.2 食品的安全功能

人对安全的需求要求劳动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和未来有保障。食品的安全功能包括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人体健康;食品生产加工安全保护农民和工人身心免受损害;充足的粮食储备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国家政权稳固。食品的安全功能满足了人对身心、生产加工环境、生活环境的安全需求。

2.3 食品的文化功能

在生物功能和安全功能的基础上,食品的文化功能由以下3部分组成,由此满足人对社交即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农耕文化,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与土地“施与受”的亲密关系让农民获得情感滋养和乡土归属,土地产出物凝结了农民的生活情感与人间理想;饮食文化,以食物为中介、吃饭为形式,聚餐直奔人性——食欲,加强情感交流和巩固人际关系,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社交方式;传统食品物质文化,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传统食品,特别是节庆食品,承载着民族符号和文化象征,通过制作和品尝传递时空信息的传统食品,增强民族或地域的身份认同。

2.4 食品的社会功能

人除了有生理、安全、社交上的低级缺乏性需求,还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成长性需求。尊重的需求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3类。食品的社会功能体现在:食品品质、品牌,通过食品品质和品牌的区分以标签阶层身份的差异进而满足被尊重的需求,增强不同阶层的自我价值达到巩固既有阶层的社会作用,例如,中产阶级注重生活品质以高价购买有机食品,上流阶层可以选择量身定制的特供食品;食品附加值,收入是职业受尊重的标尺,农民和工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经营理念,分享更多食品的附加值致富成為体面、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

2.5 食品的政治功能

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创造性需求,人完成与自我能力相称的工作进入最完美、和谐的存在状态,以最完整、有效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潜力,实现理想抱负。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食品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以“个人梦”托起“中国梦”,食品的政治功能包含以下3点:工匠精神,农民和工人发挥工匠精神生产加工、加工食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凝聚着智慧和才智的产品在双手升华的过程中表达了自由意志;社会责任,企业家兴办食品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和工人搭建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体现社会责任感,增强自我价值;食品创作体验,消费者通过“参与式农耕体验”制作加工食品,激发创造力,释放潜能,自我通过食品创作得到客观化表达。

食品多功能价值是一个从低级功能到高级功能梯级排列的有机整体。其开发的层次和程度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科技水平和国民教育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  自中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来,全国积极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探索,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从“供给—需求”的层面破解由于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内在机理认识不准确、不深透,导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3.1 重庆市长寿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问题

重庆市长寿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来呈现出“政府优化布局、社会积极参与、成果效益初显”欣欣向荣的态势,但存在附加值低、产业融合层次低、以生产为导向、参与主体利益联结不深等问题。

3.1.1 各产业基础薄弱,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

第一产业大而不强。长寿区初步形成了以粮油为基础,柑橘、蔬菜、渔业、畜牧、林果5大产业为主导,中药材、花卉苗木产业为增长点的“1+5+2”现代农业体系。产量虽大,但是产品同质化水平高,以粗放式生产为主,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程度不够。

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少、体量小,以初级加工为主,少精细加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环节。重庆市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不足1∶1(全国2014年为1.05∶1),如长寿区果蔬、蛋禽、水产以简单“清洗、包装、储存”为主,缺少高精尖技术的提炼和加工。

第三产业资源禀赋强但缺少深入挖掘。多观光采摘等传统旅游形式,参与式、体验式、定制式、个性化旅游方式稀缺。有生态鱼、血豆腐、伏羊肉、糯米鸡、太安鱼等特色菜基础,但缺乏主题系列宴席和饮食文化深度挖掘。

3.1.2 产业融合层次低且单一,“1×2×3”乘积效应不明显

产业融合以“1+3”产业融合为主,缺少“1+2+3”、“2+3”、智慧农业、会员制农业、农业众筹、社区支持农业、食品短链、涉农电商等新业态,资金、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的整合、交叉、渗透产业作用不强,“1×2×3”的集聚、倍增效应体现的不明显。

3.1.3 以生产为导向

产业融合缺乏消费者导向意识,被动适应市场变化,缺少深度挖掘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调整产品定位和结构,引领、创造市场的创新精神不足。如,柑橘品种同质化高多为W.默科特品种,缺乏主动适应和带动消费者口味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导致产量旺季出现低价恶性竞争,甚至滞销的情况发生。2016年,长寿区共有11家公司的柑橘果园投产,总产量约1万t,共销售8000t,约有2000t滞销。

3.1.4 参与主体利益联结不深

长寿区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这4种模式为主,基本以订单管理联结各主体间的利益,缺少股份合作、产销联动、强化链式等新型利益联结模式,保险等风险防范机制薄弱,总体上讲,仅以经济利益的思维维系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缺乏尊重、共赢、信任等现代契约精神。如,一些农户和家庭农场没有分享到产业融合中的高附加值,农业企业缺少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措施来满足农户和家庭农场主的安全感和被尊重的需求,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3.2 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

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从“需求—供给”的层面破解重庆市长寿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出现的以上问题。

3.2.1 夯实产业基础,向二三产业延伸,提高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产业最终能否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动力。这个经济动力就是附加值的增长空间[8]。参照农业产业链不同附加值增值变化图,食品从生产种植到服务,从农业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中的附加值是不断增加的趋势,初加工是食品附加值增加的起点。

食品的多功能价值是一个从低级功能到高级功能不断深入涉及高附加值产业环节的系统,因此要在稳固低级功能的基础上深化高级功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获得高利润。

3.2.2 扩大融合规模,深化融合层次,拓宽融合领域,形成多种业态

食品的多功能价值的低级功能(生物功能、安全功能、文化功能)融合了2个产业,高级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融合了3个产业,开发食品低级到高级的多功能价值体系,扩大融合规模,深化融合层次。

开发食品的生物功能融合第一、二产业。既包括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即农业生产的传统产业,通过种植、饲养、捕捞、狩猎获得的最初级的食品原料,也包括产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利用食品加工技艺,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提供加工食品的半成品和成品。

开发食品的安全功能融合第一、二产业。食品生产、加工、运输中减少生化资料使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研发功能性食品和有机绿色食品为消费者提供无毒、无害、健康食品;在生产、加工食品和特色農产品环节,为农民和工人提供无污染的工作环境、适当的工作强度保障身心安全;发展第一产业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开发食品的文化功能融合第一、三产业。深化农耕文化,加强农民和大自然“施与受”的情感交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教育科研基地,开发食物短链,减少中间环节,恢复消费者对食物的敬畏和生灵的感恩;优质化、差异化、主题化乡村旅游的餐饮行业用以承载人际互动和情感交流的饮食文化;重视食品文化宣传,弘扬传统食品物质文化,凝聚传统食品的民族或地域符号象征加强消费者身份认同。

开发食品的社会功能融合第一、二、三产业。开发功能性、有机绿色食品,打造食品品牌,满足不同阶层人群对品质和品牌身份象征增强自我价值感的需求;提高农民和工人生产和加工食品的专业技能水平,分享食品附加值提高收入得到职业尊严和保障。

开发食品的政治功能融合第一、二、三产业。弘扬农民和工人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工匠精神,凝聚劳动价值,发挥智慧和才能,让自我价值在劳动中得到创造性的实现;兴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塑造负责任、有担当的企业价值观和形象,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农民和工人搭建发展的平台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打造“农耕体验”、教育科研基地项目等动手益智类参与式食品创作活动,自由自在表达消费者的创意和潜能,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社会和国家。

3.2.3 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以生产导向的农业生产没有充分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产生了产销不对路的局面,造成了大量农产品的滞销,需要开发强调满足消费者从低级到高级不同层次的需求的食品的多功能价值。

开发生物功能满足对食物温饱、量的需求;开发安全功能满足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开发文化功能,宣扬主题式餐饮文化、传播传统食品物质文化,满足消费者社交需求;开发社会功能,打造食物品质、品牌差异化适应消费者方式、行为、结构差别满足不同阶层被尊重的需求;开发政治功能,让消费者亲身观察、体验、创作、参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满足消费者自我实现的需求,发展体验经济,为获得美好快乐的体验买单。

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由生存性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发展,由批量化、大规模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以主动适应消费者、创新市场为导向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新的消费点和经济增长点,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效率,促进产业融合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3.2.4 深化主体之间利益联结

人类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成为激励人发展的驱动力,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多层次全方位满足参与主体的需求,更有效持久地带动了相关主体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积极性,使参与主体形成紧密团结的利益共同体。

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满足农民和工人从低级到高级5个不同层级的需求:开发生物功能,农民和工人通过食品生产加工获得基本工资和收益满足生存温饱需求;开发安全功能,改善农民、工人生存加工环境,提供社会保障,提高农民、工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自身权益,满足安全感的需求;开发文化功能,深化农耕文化,获得精神滋养与归属感;开发社会功能,通过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股份收入等让农民和工人分享更多的食品附加值,培养有专业技能、经营理念、创业精神的新型职业农民,满足被他人尊重、社会认可的需求;开发政治功能,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农民和工人的首创精神,在生产和加工产品中凝聚聪明才智,体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开发食品的多功能价值,企业家不仅获得经济收益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为农民和工人提供发展的平台,践行契约精神,降低订单违约率,满足企业家被社会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OECD.Multifunctionality in Agriculture:Evaluat- ing the Degree of Jointness, Policy Implications [J]. Paris: OECD, 2008.

[3]朱启荣,闫国宏,王胜利.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农业多功能性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2003(6):20-24.

[4]吕耀,谷树忠,王兆阳.农业多能性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改革[J].经济地理,2004(6):838-841.

[5]谷中原.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内在冲突与化解机制[J].农业经济问题,2009(8):87-90.

[6]彭建,刘志聪,刘焱序.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6):1-8.

[7]A. H. Maslow.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 (50): 370-396.

[8]李国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J].农经观察,2016(1):32-26.

[9]孙鸿雁.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模式[J].经营与管理,2017(1):113-115.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欠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杰克·伦敦小说《马丁·伊登》
浅谈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